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化...

更新时间:2023-04-07 浏览次数:34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生活现象

    化学知识

    A

    铝箔常作为食品、药品的包装材料

    铝是不活泼的金属且性质稳定

    B

    佩戴N95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N95口罩具有吸附、过滤等作用

    C

    手艺人将白砂糖制成造型奇特的“棉花糖”

    白砂糖的主要成分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

    D

    美国对中国进行计算机芯片技术封锁

    计算机芯片主要成分是SiO2

    A . A B . B C . C D . D
  •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25 mol∙L−1NH4Cl溶液中,的数目为0.25NA B . 2.24LN2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的数目为0.2NA C . 0.2mol环氧乙烷()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1.4NA D . 2molCH4与足量Cl2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CH3Cl的数目为2NA
  •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 金属钠投入水中:Na+H2O=Na++OH-+H2 B . 铁氰化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时生成了蓝色沉淀:3Fe2++2[Fe(CN)6]3-=Fe3[Fe(CN)6]2 C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OH-=NH3·H2O D . 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制备高铁酸钾:3ClO-+2Fe(OH)3=2+3Cl-+4H++H2O
  • 4. 二苯乙醇酮(又称安息香)在有机合成中常被用作中间体。利用苯甲醛合成安息香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1mol苯甲醛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 . 安息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C .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D . 苯甲醛苯环上的二氯取代产物有6种
  • 5. 物质M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变构调控因子,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Y、Z、W、R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且与R同主族,Y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Y>Z>W>R B . 简单氢化物沸点:W>Z>Y C . Z2X4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 . W、R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有强氧化性
  • 6. FeCl3溶液吸收工业废气H2S后可通过电解装置实现再生,同时将酸性污水中的硝酸盐降解为无污染物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惰性电极b为电解池的阳极 B . 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 . 降解1mol , 理论上吸收5molH2S D . 随着电解进行,阴极区的pH增大
  • 7. 电位滴定法是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突跃确定滴定终点。常温下,利用盐酸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其电位滴定曲线与pH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a1=10−6.4 , Ka2=10−1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中,a点须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B . a点:c(Cl-) <c()+c()+c(H2CO3) C . 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 D . b点:比值的数量级为107
二、非选择题
  • 8. “奥密克戎”对人体健康危害降低,但患者仍会出现高烧发热、身体疼痛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 , M=151g·mol-1)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其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具有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等优点。某科学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物质转化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1. (1) 步骤I中,亚硝酸因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体积比为1:1的NO和NO2 , 工业上常通入空气进行废物利用制备硝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步骤II为对亚硝基苯酚的还原过程,其装置如图1所示。

      该科学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对亚硝基苯酚还原产率,数据如下表:

      温度/℃

      25

      45

      55

      65

      产率/%

      52.6

      64.7

      62.5

      58.8

      ①通过实验,步骤II中最佳反应温度为℃;

      ②该反应放热易导致反应速率过快,要适当控制反应速率,结合装置最有效的操作是

      ③步骤II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 实际操作中,硫化钠的实际用量比理论量高些,其目的是

    3. (3) 步骤III中须用硫酸酸化步骤II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以便析出对氨基苯酚。若加入硫酸过多、过快,可能导致发生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步骤IV为对氨基苯酚的乙酰化反应,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冷凝管的进水口是(填“a”或“b”);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晶体需用冰水洗涤,其目的是

    5. (5) 该科学小组用0.2mol苯酚进行实验,该实验中对乙酰氨基酚总产率为55%,实际得到对乙酰氨基酚g。
  • 9. 从一种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Ag、Pt、Au、Ag2Se、Cu2S)中回收重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在碱性条件下很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 (1) Cu2S焙烧为CuO,该过程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2) “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加快“酸浸氧化”速率的措施有(填写一条即可)。
    3. (3) 萃取与反萃取的原理为:2RH+Cu2+R2Cu+2H+。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的专用玻璃仪器是(填名称);该流程中的“反萃取剂”最好选用(填标号)。

      A.乙醇|B.HNO3溶液      C.盐酸     D.NaOH 溶液

    4. (4) 已知:Ag++2[Ag(S2O3)2]3− K=2.80×1013

      AgCl(s)Ag+(aq)+Cl-(aq) Ksp(AgCl)=1.80×10−10

      ①“溶浸”过程中,滤渣II被Na2S2O3溶液溶解的反应为:AgCl+2[Ag(S2O3)2]3−+C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②“滤液IV”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循环多次后,即使调控Na2S2O3溶液浓度,银的浸出率仍会降低。试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可能的原因:

    5. (5) 请从环保角度对该工艺流程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写出一条即可)。
  • 10.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将CO2转化为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H2还原CO2制取CH4.其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反应I:CO2(g)+4H2(g)CH4(g)+2H2O(g) ΔH1=−164.7 kJ∙mol−1

    反应II: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反应III:2CO(g)+2H2(g)CO2(g)+CH4(g) ΔH3=−247.1 kJ∙mol−1

    1. (1) 利用上述反应计算CO(g)+3H2(g)CH4(g)+H2O(g)的ΔH,已知ΔG=ΔH−TΔS,忽略ΔH、ΔS随温度的变化,若ΔG<0反应自发,则该反应一般在(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 (2)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4molH2 , 平衡时体系内CH4、CO、CO2的物质的量(n)与温度(T)的变化关互系如图所示。

      ①结合上述反应,解释图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②一定条件下,经tmin平衡后,n(CO)=0.15mol,n(CO2)=0.25mol,甲烷的选择性(×100%)=

      ③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甲烷的选择性,应当

      方法二:H2还原CO2制取CH3OH。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

    3. (3) CO2催化加氢制CH3OH的一种反应机理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标注,如“*CO2”表示CO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图中*H己省略)

      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反应能垒为eV,为避免产生副产物,工艺生产的温度应适当(填“升高”或“降低”)。

    4. (4) 已知速率方程υ=k·c(CO2)·c3(H2),υ=k·c(CH3OH)·c(H2O),k、k是速率常数,只受温度(T)影响。如图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与温度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则ΔH40(填“>”“<”或“=”)。

  • 11. 蛋氨酸铬(III)配合物是一种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基态Cr原子核外有种运动状态的电子,下列不同状态的Cr微粒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填标号)。

      A.[Ar]3d54s1     B.[Ar]3d5        C.[Ar]3d44s14p1       D.[Ar]3d54p1

    2. (2) 蛋氨酸铬(III)配合物的中心铬离子的配位数为;N的杂化轨道与Cr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3. (3) 哈勃−韦斯(Haber−Weiss)原理表明,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原因是:其次外层未排满的d轨道可以存取电子,降低活化能,使分解反应容易发生。Cr3+(填“能”或“不能”)催化双氧水分解。
    4. (4) 化学式为CrCl3·6H2O的化合物有三种结构,一种呈紫罗兰色,一种呈暗绿色,一种呈亮绿色。在三种化合物中,Cr3+的配位数均为6,将它们配制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AgNO3溶液,依次所得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呈亮绿色的配合物,其内界离子的化学式为。H2O分子与Cr3+形成配位键后H−O−H键角(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氮化铬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相似,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A点分数坐标为(0,0,0),则B点分数坐标为。已知氮化铬的晶体密度为dg·cm−3 , 摩尔质量为M mol∙L−1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晶胞参数为cm(只要求列表达式,不必计算数值)。

  • 12. 布洛芬具有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以有机物A为原料制备布洛芬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i)

    (ii)环氧羧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名称为,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 (2) C的结构简式为
    3. (3) 写出对应过程的反应类型:A→B为,B→C为
    4. (4) E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 . 能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B . 过量布洛芬不能与Na2CO3生成CO2 C . 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 D . 一个布洛芬分子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6. (6) ①口服布洛芬对胃、肠道有刺激,原因是

      ②用对布洛芬进行成酯“修饰”后的有机物M可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写出M的结构简式:

      ③如果对布洛芬既进行成酯“修饰”,又将其转化为缓释布洛芬高分子,疗效增强、镇痛更持久。缓释布洛芬高分子结构如下:

      制备缓释布洛芬高分子,除了布洛芬还需要两种原料,其结构简式分别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