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2月份大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仰韶文化晚期的青海柳湾遗址墓葬中,82座男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的有48座,随葬石球、石镞的有2座;71座女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刀者仅8座,随葬骨锥的有38座。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原始农业逐步发展 B .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 . 社会组织形式转变 D . 早期国家逐步形成
  • 2. 汉代官吏升迁除逐级而进外,还存在不按秩等次第、大幅度越级而迁或打破任期限制、短期内晋升的“超迁”特殊形态。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资料显示,超迁不限于京官或地方郡县长吏,也包括郡县低级属吏甚至更基层的胥吏。这体现出(    )
    A . 察举选官制度确立 B . 爵位等级观念淡化 C . 上计制度不断完善 D . 政治环境相对开放
  • 3. 《全宋文》收录了大量的宋代《桥记》文献,有学者统计研究发现,桥梁众多的南方水乡地区,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向富民、僧侣劝捐,甚至不惜捐出俸禄作为表率,民间财富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修桥经费来源。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 地方治理凸显经世情怀 C . 重农抑商政策亟待调整 D .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
  • 4. 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汉书》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粵朝鲜传、西域传,《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狄传等,《元史》虽立有《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贡属关系的诸国,而不记境内各民族。这一变化说明(    )
    A . 朝贡范围的拓展 B . 华夷思想的淡化 C . 行省制度的推行 D . 对边疆控制加强
  • 5. 明代前期修建郡县城池,受《考工记》影响,以军事防御为重点,《礼》云“城郭沟池以为固用”。明中叶以后,逐渐改为“城郭必置街坊”。这反映出明朝(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市坊限制的突破 D . 儒家思想的僵化
  • 6. 洋务运动时期的赴美幼童留学生在学习法政、工科、矿学等的同时,必须按照曾国藩、李鸿章所订章程兼学中学、小学、五经及清朝律例,并定期由正副二委员宣讲《圣谕广训》。这说明(    )
    A .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 B . 清廷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C . 留学生思想西化严重 D . 汉族官僚主导洋务运动
  • 7. 自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土货”“土产”大多开始改称为“国货”“国产”;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这种现象反映出(    )
    A . 民族工业处境艰难 B .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C . 国家民族意识增强 D . 经济危机导致了商品滞销
  • 8. 1936年8月20日总政治部给彭德怀等的电文指示:“对蒋介石及其南京政府应改变过去抗日必须讨蒋的口号,表示希望与欢迎蒋及南京政府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自由,而反对和揭露每一妥协欺骗和投降的具体步骤。”由此可知当时(    )
    A .   国民党对中共政策改变 B . 国共两党斗争趋向缓和 C . 国民党的抗日意愿增强 D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9. 下表为晋冀鲁豫解放区下辖的河北武安县五个村的土地变动情况。表中数据反映出(    )
    A . 统一战线范围扩大 B . 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 .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10. 1962年至1969年,为了对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和填补生产技术空白,我国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引进技术和设备84项,累计用汇金额14.5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52项价值3亿多美元。这反映出我国( )
    A .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 . 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强化意识形态的对抗
  • 11. 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    )
    A . 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 B . 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C . 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 . 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
  • 12. 1131年列日宗教会议上,教皇英诺森二世头戴装饰华美的三重冠,骑着白马,以罗马皇帝般的盛大仪式进人会场,德意志国王洛泰尔三世为其亲自牵马。这一典礼活动反映了当时(    )
    A . 王权与教权矛盾有所缓和 B . 德意志分裂导致王权削弱 C . 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的国教 D . 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
  • 13.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贵族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悄然诞生。图书的生产从抄写转为印刷,功能由重收藏转变为重利用;古代经典和世俗作品增多,藏书丰富并允许公众借阅。这(    )
    A . 体现出欧洲实现了教育普及 B . 打破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C .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 14. 下表为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平均预期寿命统计(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曼彻斯特(城市)

    拉特兰郡(农村)

    职业阶层、乡绅及其家庭

    38

    52

    手艺人及其家庭(拉特兰郡包括农场主等)

    20

    41

    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

    17

    38

    A . 工业化的消极影响严重 B . 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 C . 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D . 政治民主化任重道远
  • 15. 19世纪末饮酒日益流行并成为非洲城镇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殖民者认为酒消灭了非洲人对于其他商品的需求,因而是一种“没有实际价值的进口商品”。为此英国殖民当局实行禁酒政策,从而引发了饮酒权的激烈冲突。据此可知(    )
    A . 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意识高涨 B . 英国极力维护本国殖民者利益 C . 饮酒之风容易冲击殖民秩序 D . 殖民者试图改变非洲生活方式
  • 16. 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馆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说“美国‘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一个进步的群体》《美国黑人:一个进步报告》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
    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B . 美国的种族问题得以改善 C . 舆论宣传成为冷战工具 D . 美苏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有同学探究南宋初期沉船“南海1号”是否到过广州,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记录了从广州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至波斯湾的“广州通海夷道”。

    ——据《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宋代对船舶的出入管理极严,如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经商的船舶,必须在广州口岸发舶;往朝鲜、日本的船舶,则必须在明州(宁波)发舶。泉州在宋初未设市舶司时,其商船出海贸易亦须前来广州发舶。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

    材料三:朝廷要求(广州)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到来的蕃汉商人热情迎送,海舶初到之时有“阅货宴”,停靠港口住舶期间提供酒食,离开时还要设宴张乐欢送。招待用酒来自地方官府所设的公使酒库所酿造的公使酒。

    ——据《宋史》

    材料四: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整理宋代地层和遗迹出土的陶瓷器时,发现大批肩部刻印字款或纹饰的酱釉大罐,与“南海I号”沉船和佛山南海奇石窑出土同类陶罐高度一致。通过考古类型学对比研究和实验室科技检测证实,这些酱釉罐都只能产自今佛山市南海区的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这批釉罐质地粗糙较为低廉,多属于酒水类盛储器等船上生活实用器,不是简单的外销商品。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1号”沉船出土酱釉器产地分析》

    1. (1) 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南海1号”到过广州,请你谈谈理由。
    2. (2)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3. (3) 除上述材料之外,要确证“南海I号”到过广州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85-1903年间若干年份部分税种收入情况(库平百万两)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

     

    岁入总数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1885

    30.7

    40%

    7.4%

    10%

    15.9%

    21%

    77.1

    1892-1894

    31.7

    36%

    13.7%

    15%

    23

    26%

    89

    1895-1900

    34.8

    34%

    13.1

    13%

    26.8

    26%

    101.6%

    1901

    29.6

    34%

    13.5

    15%

    24.7

    28%

    88.2%

    1903

    35.4

    34.8%

    12.5%

    12%

    55.4%

    34%

    104.9

    注:1895-1900中的代表年;1892-1894三年平均。

    ——摘编自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提取材料中税收数据相关信息,并根据所学予以解读。

  •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致田是密云县十里堡供销社党支部副书记。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用职权谋私利,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受到人们的好评。有一次,老王的妻侄找他要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他说:“这是分配物资,不能走后门,如果我带头违反政策,开后门,那店里不就乱套了?”去年秋天,老王的孙女到供销社想买点猪油,别人就背着老王给卖了八斤。孙女临走时,老王发现她车子上捎着个纸盒,扒开一看,原来是猪油,便对孙女说:“我是负责人,应当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我们走后门买油,群众怎么办?”孙女只好把油如数退还给了供销社。

    ——1978年7月14日《北京日报》《亲孙女买猪油走后门,王致田顶歪风腰杆硬》

    1. (1) 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
    2. (2) 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此报道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所学知识,就“汤浅现象”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