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0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 .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B . Fe2+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是: C . 第一电离能:Na<Mg<Al D .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Zn在周期表中属于d区元素
  •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 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蚀刻铜制品 B . Na2O2吸收CO2产生O2 , 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C . Al2O3熔点高,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 D . Na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高温下与TiCl4反应制备Ti
  • 3. 下列由废铜屑制取CuSO4·5H2O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 B . 用装置乙在加热的条件下溶解废铜屑 C . 用装置丙过滤得到CuSO4溶液 D .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uSO4·5H2O
  • 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N2H4中氮原子采用的是sp3杂化 B . O2、BBr3、C2H2都是非极性分子 C . 酸性:H2CO3<H3PO4<H2SO4<HClO D . CO的一种等电子体为NO+ , 它的电子式为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 N2分子中的π键与1 mol CO2分子中的π键的数目之比为2∶1 B . 稳定性:甲烷>乙烯 C . 强度:氢键>化学键>范德华力 D . 沸点:
  • 6. 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金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B . 此合金的熔点比镁和铝的熔点都高 C . 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D . 此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的硬度都小
  • 7.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 , 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 B . 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 . X、Z气态氢化物的沸点:X>Z D . WZ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1

    I2

    I3

    I4

    I5

    I6

    I7

    578

    1817

    2745

    11575

    14830

    18376

    23293

    A . 熔点:锂<钠<钾<铷<铯 B . 硬度:Si>NaCl>I2 C . 某主族元素的电离能I1~I7数据如表所示(单位:kJ/mol),可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VA族 D . 干冰融化时破坏共价键
  • 9.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 B . C . D .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 , 则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 B . 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 , 则Na2O2与SO3反应生成Na2SO4和O2 C . 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 , 则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 . 少量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少量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从C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B . 1mol金刚石晶体中,平均含有2molC-C键 C .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内部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 . 某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 12. 球墨铸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实验小组为测定化合物X的组成设计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X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Fe3C2 B . 24.0g固体的成分为是氧化铁 C . 将溶液甲加热、蒸发、灼烧也可得到24.0g固体 D . X与足量的热浓硝酸反应有NO2和CO2生成
  • 13.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暗紫色固体,低温碱性条件下比较稳定。高铁酸钾能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且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并生成Fe(OH)3胶体,常用作水处理剂。高铁酸钾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其氧化性强于Cl2、KMnO4等。工业上湿法制备K2FeO4的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K2Fe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与水反应,每消耗1molK2FeO4转移6mol电子 B . 将K2FeO4与盐酸混合使用,可增强其杀菌消毒效果 C . 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K2FeO4和KMnO4两种紫红色溶液 D . K2FeO4中,基态K+的核外三个电子能层均充满电子
  • 14. 近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合成了一种高质量的纳米棒发光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的边长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与Cs+距离最近I-个数为12 B . Pb2+的配位数为6 C . Pb2+与Cs+间最短距离为a D .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sPbI3
二、综合题
  • 15. 有A,B,C,D,E五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A

    A原子的1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

    B

    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C

    C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D

    D是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其最外能层上有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E

    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黑色的EO两种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E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 (2) 的结构式为(标明配位键)
    3. (3) 键角:CA3(填“大于”或“小于”)
    4. (4) A、C、E三种元素可形成配离子,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填序号):

      ①配位键    ②金属键    ③极性共价键    ④非极性共价键        ⑤离子键    ⑥氢键

      1mol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若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且当中的两个CA3被两个取代时,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的空间构型为(填字母)。

      a.平面正方形        b.正四面体        c.三角锥形        d. V形

    5. (5) B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D离子的配位数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晶胞的体积是cm3(写出表达式即可)。

  • 16. 卤化物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 (1) 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OF2的熔、沸点(填“高于”或“低于”)Cl2O,原因是
    2. (2) AIF3的熔点约为1040℃,AlCl3的熔点为194℃,其晶体类型分别是
    3. (3) CH3COOH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CH3COOH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为
    4. (4)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已知ClO2分子中的键角约为120°。ClO2易溶于水的原因是
  • 17. 某学习小组研究溶液中Fe2+的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下结果。

    [实验Ⅰ]


    0min

    1min

    1h

    5h

    FeSO4溶液

    淡黄色

    橘红色

    红色

    深红色

    (NH4)2Fe(SO4)2溶液

    几乎无色

    淡黄色

    黄色

    橘红色

    1. (1) 溶液的稳定性:FeSO4(NH4)2Fe(SO4)2(填“<”或“=”或“>”)
    2. (2) [实验Ⅱ]

      甲同学提出实验Ⅰ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可能是(NH4)2Fe(SO4)2溶液中的保护了Fe2+ , 因为具有还原性。进行实验Ⅱ,否定了该观点,请补全该实验。

      操作

      现象

      ,滴加,观察

      与实验I中(NH4)2Fe(SO4)2溶液现象相同

    3. (3) 乙同学提出实验I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是溶液酸性不同所致,进行实验Ⅲ:分别配制0.8mol/LpH为1、2、3、4的FeSO4溶液,观察,发现pH=1的FeSO4溶液长时间无明显变化,pH越大,FeSO4溶液变黄的时间越短。

      资料显示:亚铁盐溶液中存在反应:

      由实验Ⅲ,乙同学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原因是

    4. (4) 进一步研究在水溶液中Fe2+的氧化机理。测定同浓度FeSO4溶液在不同pH条件下,Fe2+的氧化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无变化)。反应初期,氧化速率都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5. (5) 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增强Fe2+稳定性的措施有
  • 18. 以铬铁矿(含及少量)为原料,可制备 , 该工艺流程如下:

    1. (1) “浸取”在、高压下进行,所得浸取液的溶质主要为 , 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2. (2) “浸取”后,“酸化”时生成的可吸附形成沉淀,而“脱附”时两者分离,吸附与脱附的可能机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在A的作用下,吸附剂表面出现“活性吸附位”,A的化学式为

      ②“脱附”时加入溶液可有效脱除表面吸附的 , 该过程可描述为

    3. (3) “酸化”时铝元素的浓度随的变化如图所示,太小或太大都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4. (4) 测定某溶液的浓度,准确量取溶液,加入过量溶液,充分反应。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实验测定原理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