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遇见,宋韵风雅(42 分)
  • 1. 校图书馆举办“遇见·宋韵风雅”主题展览活动,请你观展答题,完成1~8题。

    [诵·开展寄语]

    下面是活动的“开展词”,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静坐落地窗前,摈弃轻薄浮躁,端xiáng ①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这番古老文字,穿过书香萦绕的长廊、摇yè ②       生姿的竹林、 错落有致的词句,穿越时空的诗情画意跃至眼前,见证王安石治鄞的城市传奇。在这里,休憩交流,体验分外恬静舒适的雅致文化:在这里,品茗看展,邂逅千年宋韵的浮生繁华。

    1. (1) [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任务二]请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bóB.báo

      A.fènB.fēn

  • 2. 下面是“宋代文学作品”展区的“导览语”展板内容,请你补全。

    宋韵之美,在其发展之盛,是秦观《行香子》中“”那般水清树荣的乡村之兴:宋韵之美,在其忧思难忘,是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那般遍尝辛酸又无从诉说的复杂况味;宋韵之美,在其民生安乐,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前者呼,后者应, ”的滁人畅游:宋韵之美,在其山河壮阔,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气魄; 宋韵之美,在其赤诚烂漫,是苏轼《水调歌头》中““那般化难全之憾为遥远祝福的美好深情。

  • 3. 下面是“宋代名士风度”展区的三块展板,请你根据展板文字,完成任务。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

    ——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1. (1) [任务一]根据文字内容,从下面的选项中为三块展板选择合适的主题词,填写在相应文字上方的横线上。(填序号)

      A宏志

      B雅趣

      C旷放

    2. (2) [任务二]根据文字内容,在第一块展板文字右下角,正确书写这位名士的姓名。
  • 4. 在彰显鄞州地方特色的“王安石治鄞”展区,王安石撰写的《庆历善救方后序》一文赫然在列,请你根据要求答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导读]宋仁宗时期,仁宗皇帝颁布了医治“蛊毒"的《庆历善救方》,时任鄞县知县的王安石写了《庆历善救方后序》,还将此序和《庆历善救方》刻石立在县门外,方便百姓据方购药自我疗治。下文即是此序:

    孟子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臣某伏读《善救方》而窃叹曰:此可谓不忍人之政矣!夫君者制命者也推命而致之民者臣也。君臣皆不失职,而天下受其治。方今之时,可谓有君矣。生养之德,通乎四海,至于蛮夷荒忽,不救之病,皆思有以救而存之。而臣等虽贱,实受命治民,不推陛下之恩泽而致之民,则恐得罪于天下而无所辞诛。谨以刻石树之县门外左,令观赴者自得,而不求有司云。皇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序。

    [注]①不忍:怜悯的,同情的。②伏读:恭敬地阅读。③诛:责问,谴责。

    1. (1) 请解释表格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原文

      解释加点字

      释义方法

      异二者之为

      /

      斯人,吾谁与归?

      陛下之恩泽而致之民

      [查阅字典]①用手推,推。②推究,推求。③执行,推行。④推荐,推举。

      而臣等

      [成语迁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 (2) 请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夫君者制命者也推命而致之民者臣也。

    3. (3)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臣某伏读《善救方》而窃叹曰:此可谓不忍人之政矣!

    4. (4) [甲][乙]两文都是宋仁宗时期所作,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说说两位作者的“仁人之心,臣子担当”表现在何处?
  • 5. 以北宋宋江起义为原型的经典小说《水浒传》亦有诸多人物放在了“人物传奇”展区,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 (1) [任务一:辨是非,赞不平]

      梁山好汉的经历丰富,有着不少“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之举。下列回目中,属于路见不平,仗义助人的事件是 (填写具体回数即可)

      第三回史太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参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2. (2) [任务二:说性情,话神通]

      展出的梁山好汉各有性情,各具神通,请从下面的“人物标题”中,选取一位好汉,结合,人物事件,从人物性情、人物神通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忽显忽隐的人间神龙——公孙胜

      义气果敢的神箭英雄——花荣

      胆大心细的市井神偷——时迁

      机智忠心的神妙浪子——燕青

      我的选择是(填写人物名),

二、玩味·故事人生(19分)
  • 6. 好故事常映照人生,给人启迪,请阅读《蝉》一文的两种译本,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陈志勇

    蝉,摩天大楼里上班。数据录入员。工作十七年。①从不请病假。从不出差错

    ②嗒咔!嗒咔!嗒咔!

    工作十七年。从来不升迁。人力资源部说,蝉不是人。不需要资原"。

    嗒咔!嗒咔!嗒咔!

    蝉,不许用办公室的卫生间。③蝉只好到市区,十二街区。每去一次,公司都要扣钱。

    嗒咔!嗒咔!嗒咔!

    ④人类从来不把工作做晚。蝉总是待

    到很晚,把工作做完。没有人感谢蝉。

    嗒咔!嗒咔!嗒咔!

    人类同事不喜欢蝉。说了些话。做了些事。认为蝉是个笨蛋。

    嗒咔!嗒咔!嗒咔!

    蝉,没钱交房租。住办公室的墙角。公司假装不知道。

    嗒咔!嗒咔!嗒咔!

    十七年。蝉退休。无人欢送。无人握手。老板说,收拾干净桌面。

    嗒咔!嗒咔!嗒咔!

    十七年。蝉退休。无人欢送。无人握手。老板说,收拾干净桌面。

    嗒咔!嗒咔!嗒咔!

    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钱。蝉走向摩天大楼的顶端。是时候了,说再见。

    嗒咔!嗒咔!嗒咔!

    蝉,都飞回了森林。有时候想起人类。忍不住哈哈大笑。

    嗒咔!嗒咔!嗒咔!

    (常立译)

    [注]*书中明显“错别”均为刻意安排。

    [澳大利亚]陈志勇

    蝉在高楼里工作,资料输入员,做了十七年。①没请过病假,没出过差错

    ②唧、唧、唧!

    十七年,没有升迁。人力资源部说蝉不是人类,不需要什么资源。

    唧、唧、唧!

    蝉不能用办公室的厕所。③要走十二个街区,到市中心区,否则会被扣薪水。

    唧、唧、唧!

    ④人类从不做完工作。蝉每天加班,把工作做完。没人感谢蝉。

    唧、唧、唧!

    人类同事不喜欢蝉。对蝉说某些话,做某些事。觉得蝉很愚蠢。

    唧、唧、唧!

    蝉付不起房租,住在办公室的墙缝。公司假装不知道。

    唧、唧、唧!

    十七年了,蝉退休了。没有握手,没有送别会。老板说清空座位。

    唧、唧、唧!

    没工作,没有家,没有钱。蝉走到高楼楼顶。该说再见了。

    唧、唧、唧!

    蝉全都飞回森林。有时候想起人类上忍不住大笑。

    唧、唧、唧!

    (张政婷译)

    1. (1) 请根据故事内容,仿照示例,为下面的四幅图片命名。

      示例:勤恳工作

    2. (2) “常译”和“张译”有多处不同,请从“蝉之勤恳”和“人之不公”的角度按要求进行比读。

      要求:

      ⑴每个角度各选文中同编号的一组划线句比读;

      ⑵从标点、用词、整体句意等发现差异,说说哪一个译本更好地表现了角度的内容。

      ①角度一:蝉之勤恳

      我选择第组,

      ②角度二:人之不公

      我选择第组,

  • 7. 陈志勇:“ 大人们经常说这本书(《蝉》)令我很沮丧,孩子们却告诉我他们感到很开心。”读了故事后,你感到沮丧还是开心?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感受及原因。
  • 8. 好故事常让很多人的人生得到共鸣,获得启迪。读了“蝉" 在人类世界的整个历程,你最想把这个故事送给怎样的人?请结合资料链接和文中“蝉”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想法。

    资料链接

    蝉的幼虫常需在泥土里蛰伏数年之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破土而出,完成交配生育,它们的后代再迅速钻进地下,重复循环。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全靠自我完成,较为痛苦,但一旦蜕皮成功,蝉便可获得飞行能力。

三、求索·唐诗学问(16分)
  • 9. 下面是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士黄晓丹老师“传统文化启蒙课系列”之“《唐诗三百首》导读课”,请你跟随着黄老师的讲述,一起思索唐诗的阅读之道,回答问题。

    如果你手里恰好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把它打开,看一下前面有没有一篇文章叫作《蘅塘退士原序》。如果连这篇文章都没有的话,你可能买了一本假书。

    这个蘅塘退士,就是真书《唐诗三百首》的编者,他是清朝康乾时代举人。他在自序里说,他也听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他才要编一本三百首唐诗的书。

    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想让我们按《唐诗三百首》的顺序,一天背一首诗,这个计划不到一周就破产了,大家都背不出来。可当我有一天闲着无聊胡乱翻书,从最后一页翻起,忽然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也很好背啊”,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金缕衣》。首先它短,其次它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说金银财宝不稀罕,少年的时光才稀罕。当时我就看进去了,然后从后往前翻,看到有趣的诗就抄下来,不知不觉就把《唐诗三百首》翻了一遍。

    为什么倒着读比顺着读容易呢?这和《唐诗三百首》的编撰体例有关系。你如果去翻目录,会发现它是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 五绝”“七绝”这个顺序安排的。从时间上说,古诗是汉魏时代就产生的旧体诗,律诗是隋唐时代产生的新体诗。从格律上说,律诗规范,古诗自由,律诗有一定的格律,而古诗没有。从内容上说,古诗的传统,特别是五言古诗的传统,就是要讲仁人君子最深刻的情感和最高尚的追求,所以它比较厚重;而绝句则短小轻盈,只是写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古诗在前,律诗、绝句在后,你顺着读,就是从难往容易读。这虽然符合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却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A)

    《唐诗三百首》对儿童来说怎么读最好呢?有能力、有条件的,就自己删改,由浅入深、由短到长地重新进行编辑。(B)先学书中的“五绝”“七绝”,再学“五律”“七律”,最后慢慢地往“古诗”走。在这个基础上,删去不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忠君诗、贞女诗;跳过太长的乐府古诗;先搁下绕几个弯子需要一堆背景知识才能懂的有寄托的诗;剩下的一百首左右的诗,能很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背诵。

    至于到底是哪一百首,具体还是要把选择权交给家长和孩子。我建议,家长先看一遍七绝和五绝,总共有八十多首,觉得不需要看注释就大致知道什么意思的,先勾出来,然后要求小朋友从这部分勾出来的绝句学起,又短又简单,音律又有规律,就很容易上手。绝句部分学完后,小朋友已经有一定的诗歌素养了,这时候可以把书给他,再让他看律诗部分,挑喜欢的诗往下学,暂时不喜欢的就跳过。等有了一部分律诗的积累,他才能对《唐诗三百首》前半部分的古诗产生理解的基础。一般来说,到了初高中阶段,有一定诗歌素养的孩子自然会爱上那些很长很长的乐府古诗,因为这些诗脱离了律诗的格律要求,写得情绪饱满、一泻千里,让人目眩神迷,但这都要等到拥有青春期那种激烈敏感的心理状态后才会痴迷。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求全背、全懂、按顺序。唐诗五万多首,你背了三百首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重要的是找到感觉、找到兴趣。(C)

    最后谈谈插画问题。古时有专门为某首诗配的画,比如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月、清泉、苍松、白石都画出来。但不是所有诗都有现成的画配,书商出书时,也不愿意花成本去找画家一首首照着诗画,所以就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图印在书上——《登幽州台歌》配了一个人呈45度角仰望星空,《滕王阁诗》 又是这个人呈45度角仰望星空,《望月

    怀远》还是这个人呈45度角仰望星空,看起来花花绿绿很好看,其实和诗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会干扰对诗的理解。儿童和成人不一样,他们首先读图,然后再读文字,他首先获取的是图的信息,再获取诗的信息,而这两个信息是错位的,他当然拒绝这首诗了。(D)所以爸爸妈妈在买《唐诗三百首》时,要自己认真看几幅图,看看它就是做个样子,还是真的从诗意中引发出来。如果没有判别的能力,宁可买不配画的。

    1. (1) 黄晓丹老师每堂启蒙课的最后,都会通过结语提炼本课要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结语。

      《唐诗三百首》的问题就讲到这里。归纳一下这一课的重点:第一,检查一下你买的是不是本假书;第二,;第三,;最后,靠谱的插图本不好找,不要看到花花绿绿就买。

    2. (2) 怎样教读唐诗,许多学者名家都有自己的见地,下面两位先生的做法与文中的观点相得益彰,如把二者作为本文的例证,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个位置呢?请结合上下文内容,从文中(A) (B) (C) (D)四个位置中作出选择。

      [材料一]最成功的就是现代文学家俞平伯的父亲俞陛云,他教孙子孙女背唐诗,就自己编了一本《诗境浅说》,先学“摘句”,就是不学整首诗,先学十个字或者十四个字的一联;再学绝句和律诗;古诗先不学。

      [材料二]民国时候,清华大学有一个学生名叫浦薛凤,后来留学哈佛,当过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老了之后在美国当教授,他在二十岁时就自己选了一本《白话唐人七绝百首》。他才不在乎什么《唐诗三百首》,他从《全唐诗》中自己选,觉得有趣的、有感觉的就选进去,北大校长蔡元培给作的序,当时连印了十几版,是畅销书。

    3. (3) 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小月是李白的铁杆粉丝,通过网络,他查询到了初中将会学习的李白诗篇,请你结合上文黄晓丹老师的建议,合理归类这些篇目,在这些篇目阅读先后顺序的安排上,给小月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初中教材中的李白诗篇]《行路难》《送友人》《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0. 课外阅读中,小月发现小时候很喜欢的《月下独酌》《古朗月行》 都是前四句的节选,现在读到完整版,体验更丰。请你和小月一起共探咏月佳作,完成赏析任务。

    [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乙]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①无情游:摆脱世俗、不计得失利害的交往。②云汉:银河。这里指天上仙境。③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 ”④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前面的圆影、大明都是指月亮。⑤沦惑:沉没,丧亡,指被蟾蜍吃掉。

    1. (1) [任务一:品想象,感浪漫]

      李白分别对月亮展开了怎样有趣的想象?结合[甲] [乙]两诗说说。(各说一例即可)

    2. (2) [任务二:品意象,思况味]

      李白寄寓在[甲][乙]两诗中的”月“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注释和诗歌内容试作比较。

四、写作·对话生活(68分)
  • 11. 根据下面的事件和要求,完成劝说任务。

    近日,宁波市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未来一两个月内, 我们可能会面对一波大规模疫情的冲击,“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至关重要。昨天放学,没戴口罩的小丁同学走到校门口,看到值周老师,把脖子一缩,领子一拉,低着头走向校门,试图蒙混过关。针对小丁的行为,请你对他进行劝说。

    要求:⑴对行为有明确评价,并提出有益建议;⑵表达合理、得体;⑶80字左右。

  • 12. 阅读下面的图文内容,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生活,常让人陷入困顿,却又总蕴藏希冀,启迪智慧。

    左图中三张“生活关键词”趣味卡片,是否也触动了你别样的的回忆或思考呢?

    ①[任务一]

    请从“做自己”、“慢慢来”、“请微笑”中任选一个关键词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⑴紧扣关键词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

    ⑵写清楚事情的过程,细节真实,详略得当;

    ⑶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②[任务二]

    请从“做自己”、“慢慢来”、“请微笑”中任选一个关键词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⑴围绕关键词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⑵论据经得起推敲,使用的论据要能支持论点;

    ⑶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要求:

    ⑴按照写作标准写作;

    ⑵文章不少于500字;

    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⑷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