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顺义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分)
  • 1.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2. 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出现的关键词有“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凿灵渠”,据此可概括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 B . 汉文帝推行休养生息 C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 . 唐太宗开创盛世局面
  • 3.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交融。下列属于其改革措施的有(    )
    A . 按军功授予爵位 B . 鼓励耕织免徭役 C . 改汉姓为鲜卑姓 D .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 4.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图中①②两朝所处的时代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5. (2022九下·淮安月考)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 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6. (2021·定西)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玄奘西游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 7. 如图知识建构图示,是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加强有效管辖的措施,此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8. 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激发了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的分类,其中_____处可选的作品是(    )

    历史类:《史记》《资治通鉴》

    医药类:《伤寒杂病论》《_____》

    文学类:《三国演义》《红楼梦》

    A . 《梦溪笔谈》 B . 《农政全书》 C . 《水浒传》 D . 《本草纲目》
  • 9. 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设计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开天辟地”板块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革命根据地开辟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0. 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广大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运动战”,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敌人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线,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战役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 11. 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挺进大别山 C . 辽沈战役 D . 解放南京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3. (2021·天水)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讲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应该是(   )
    A . 雅尔塔会议 B . 波茨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日内瓦会议
  • 14.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的成就是(    )
    A . 研制原子弹 B . 研制导弹、火箭等 C . 培育杂交水稻 D . 研制青蒿素
  • 15. (2022九下·姜堰月考) 1848年,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欧洲出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声音”来自于( )
    A . 《独立宣言》 B . 《人权宣言》 C . 《共产党宣言》 D . 《联合国家宣言》
  • 16. 表格归纳同类事物是有效学习的方法之一。如表所列事件可以归纳的主题是(    )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17.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

    0.04

    0.21

    0.46

    0.94

    A . 蒸汽机的改良 B . 火车的诞生 C . 内燃机的应用 D . 电灯的发明
  • 18. 1933年开始,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如表内容体现了新政实施取得的成果,与此对应的新政措施应该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 .   整顿金融体系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调整农业政策 D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9.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称为“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D . “北约”组织的建立
  • 2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该国际组织是(    )
    A . B . C . D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21. 社会的变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

    时间

    新石器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生产工具

    石锄、骨耜、

    骨针等

    铁质农具、牛耕、筒车等

    蒸汽抽水机、珍妮机等

    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

    人工智能采摘机器人、无人车间等

    劳作方式

    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家庭为单位的

    个体生产

    工厂化

    机器大生产

    工厂化

    机器大生产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材料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国家

    事件

    作用

    英国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废除了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

    材料三:在社会的变革中,每一次都包含有思想价值观念的大讨论……这说明思想价值观念在社会变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变革既需要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步变化,更需要它开辟道路。

    ——摘编自林文勋等《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1. (1) 观察材料一表格,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的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①②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概括上述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①②③④中,选择一个事件,说说其对朝代发展的影响或意义。并说明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 22. 棉花的生产、贸易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一:在中国的汉代,棉花作为一种稀少的原料,其制成的纺织品相当珍贵。当时棉织品只在王公贵族之间流行,平民百姓很少见到这些东西。……唐玄宗时期,棉花由西域开始转向中原移植。因棉织品质地好、舒适度高、吸水通气性能优良,得到百姓的喜爱。宋朝时期,棉花制成的衣服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较多地出现,元代以后的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引导民众种植棉花,逐渐确立了棉花经济作物的地位。

    ——摘编自王铭《棉花历史漫谈》

    材料二: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15世纪以前,棉花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这个贸易网络当中包括殖民者在加勒比海的棉花种植园、从非洲强行贩运而来的奴隶、远洋运输等……18世纪后期的棉纺织工业技术发明,与全球贸易体制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棉花帝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作的手工)失业……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①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李鸿章于1878年筹建,机器设备购自英美两国。1890年投产,获利颇丰。1893年毁于大火重建后更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②1912年后更名为三新纱厂。因外有日厂挤压,内部管理陈腐,多年负债,1931年三新纱厂抵押给英商汇丰银行,后卖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成为申新第九棉纺织厂。

    ③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量机器被破坏毁损,幸存的机器设备,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抗战胜利后又遇战火,濒于瘫痪。

    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予贷款,联合购棉,委托加工,代纺代织,申新九厂重获新生。1954年上海的申新各厂先后申请公私合营。1966年申新九厂更名为上海第廿二棉纺织厂。

    ——摘编自龚树标《艰难卓绝的历程——纪念上海机器织布局125周年》

    ⑤1978-2019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稳步开放的步伐,棉纺织业发展迅猛发展。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从无到有……纺纱和织造产能、纱线和棉型织物产量、棉制纺织品出口量、棉纺织年投资额、装备水平、安排就业人数及拥有的技能人才等均居世界前列。

    ——摘编自朱北娜《改革开放40年之中国棉纺织工业》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棉花在中国古代逐渐确立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填出图示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对时代发展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联系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棉织品在中国市场表现,说明变化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中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变迁历程,结合史实说明中国近代棉纺织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任选一个角度,说明当代中国棉纺织业迅猛发展的条件。(国际、国内政治环境、技术等角度)
  • 23. 建筑遗迹(遗址)是文明发展的物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彰显人类智慧】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迄今全球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最古老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中,李冰充分考虑地形与水势特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有承担分流、溢洪、引水功能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主体工程,还有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工程布局与山川景色浑然一体。不仅解决了分水、排沙、防洪等问题,还承担了农田灌溉、水运交通等功能,为成都平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郑大俊等《基于水生态文明视角的都江堰水文化内涵与启示》

    【见证历史变迁】

    材料二:

    ①坐落在伦敦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居。

    ②1911年,起义军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③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人攻占冬宫,推翻临时政府。

    ④1919年,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镜厅召开。

    ⑤1924年,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⑥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示例:④凡尔赛宫,一战后,协约国与战败国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与其他系列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关系。

    【延续文化命脉】

    材料三: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能得到充分的印证。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艺术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象征。如何挖掘故宫的文化潜力,是新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古建筑群保护和故宫博物院藏品保管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改造、院藏文物抢救性修复保护等。以故宫研究院和故宫学院为平台,依托互联网,发展成为面向公众的文化传播中心。

    ——摘编自单霁翔《发挥故宫遗产价值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都江堰体现的建筑理念与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再举一例蕴藏先民智慧的中国古代建筑遗迹(故宫除外),并说出其历史贡献。
    2. (2) 依据材料二所示的建筑遗迹(遗址),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两个,说明其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仿照示例完成。
    3. (3) 依据材料三,请你结合自身理解,说说保护建筑遗迹的现实意义或为保护故宫提出行动建议。
  • 24. 北京承载着国家记忆。

    材料一:古代北京地位的演变

    时期

    地位

    西周

    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

    蓟城是广阳郡的治所

    更名为涿郡

    都城,名为中都

    都城,名为大都

    都城,名为北京

    都城

    北京成为明朝都城,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各个兄弟民族与北京中央政权的联系更为紧密,全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重要影响,全国各地的重大事件,都在北京得到集中反映……对以后数百年中北京城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组《北京史》

    材料二:①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北京圆明园的无数珍宝并焚烧宫殿,其附近的街市和安定门等城门外的数百处村庄被洗劫。控制北京后,清政府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②1900年,北京陷落。1901年,东交民巷内中国官署、王公官员府第及居民全部迁出。淳王府为英国使馆占用……。使馆区周边有高高的围墙、有炮台、碉堡等军事设施,由各国派兵守卫。

    ③1919年5月,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并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④1935年12月,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材料三:

    鸟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钢结构体育场,耗资在当时据世界前位……Q460E高强度钢首次实现国产,解决了施工、焊接等数十项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生产、技术空白。从鸟巢到冰丝带,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建设者们用建筑音符雕刻而成的精美建筑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而成为标志性建筑。

    ——摘编自侯建斌《从“鸟巢”到“冰丝带”,“双奥总工”李久林展现中国智慧》

    首钢园区北区实现了“火”到“冰”的华丽蜕变,昔日的料仓、精煤车间、转运站、车站用房等改造成办公空间、现代化体育设施、酒店的载体。曾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既可用于现代化办公,又保留了工业遗迹风格。滑雪大跳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地。由原发电厂改建而成的香格里拉酒店,将现代设计美学和绿色可持续理念结合,实现了工业文化与体验文化的铸融,与自然光线交相辉映,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摘编自甄敬怡《首钢产业转型:从“火”到“冰”的重生》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与古代北京城兴起有关的政治制度名称。概括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
    2. (2) 运用材料二描述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每个观点至少写出两个事件名称)

      观点

      事件名称

      近代北京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饱受民族屈辱。

      近代北京在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中,推动中华民族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北京成功举办“双奥”所展现的中国智慧。(至少两个角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