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2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ráo)  箴言(zhēng)   惊(hài)     顿开茅(shè) B . 夫(ruò)  婷(pīn)    宽(yòu)    自惭形(huì) C . 守(kè)   渎(xiè)    劫(nüè)     自吹自(lěi) D . 养(rú)   见(piē)    下(huī)     揉造作(jiǎo)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自裁   脏物      附慵风雅      富丽堂皇 B . 忧戚   惘然      一代天娇      断章取意 C . 贸然   游弋      如雷贯耳      心无旁骛 D . 嘶哑   灌概      抽丝剥茧      鸠占雀巢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今网络语言日新月异,有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攒 , 会成为词库家族里的一员。 B . “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钧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 C . 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 .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B .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C .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D . 教养很具体,是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的原因。
  • 5.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前后连贯、语言简明。

    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不仅属于某个时代,①,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诗词经典相融合,用这个时代最易懂的方式将经典传播出去,叩响当代人的心扉。让经典焕发生机,并传承下去。音乐与诗词相得益彰:②,诗词给音乐带来表情的灵动,这些情绪和表情能让诗词广为流传,能让音乐更具内涵。因此,节目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

  • 6.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九(1)班的同学们对上述现象展开了讨论。以下是班里三位同学的观点:

    同学甲: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同学乙:独处更需谨慎。

    同学丙:“慎独”①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①慎独: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请你选用其中一个观点,对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进行简要的评论(8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 7. 文言文阅读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①,楩枫豫章为题凑②,甲卒为穿圹③,老弱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④,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释】①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②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③穿圹(kuàng):挖坟坑。④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王惊而问其       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B . 老弱土            至于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 . 人君礼葬之      不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D . 甲卒为穿圹        征于色,于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 (2) 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 .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 .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 .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 B . 楚庄王对待自己的爱马,给它穿锦绣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给它吃蜜饯的枣干。马死后,要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它。 C . 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以大夫礼葬爱马,用了迂回的方法,先顺着他的意思并进一步说要以安葬君王的礼仪安葬他的马,再大肆渲染葬礼的隆重使之到荒谬的程度,从而让楚庄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D . 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②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 8. 古代诗歌阅读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释】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四联,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 . 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 .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 .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 (2)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9. 名句名篇默写
    1. (1)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2) 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3)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 (4)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5) 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两句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哲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 10. 议论类文本阅读

    ①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造,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②国外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征非常清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比如阿凡提、哪吒、三毛等。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遗憾的是,这种学习很多却变成了跟风和模仿,除了学到了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太想追求国际化而丢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③分析中国一些不成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要是缺少幽默、诙谐、轻松的故事,缺少贴近现实、贴近常人情感的故事。动画人物太过沉重,无所不能,人物身上往往集合了所有人的品格,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让观众看得喘不过气。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恰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爱。比如灰太狼这个形象,片中对它人格化的塑造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妻管严”;比如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极其高傲的唐老鸭,总是被可爱智慧的米老鼠捉弄,二者性格对比非常强烈;《西游记》的成功也是因为师徒四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差异,孙悟空虽能上天入地,却抵不过师傅唐僧的一句咒语。师徒四人皆优缺点共存,不是完人和超人,以上的这些成功形象都能和现实中的人物找到对应的人物性格。

    ④动画电影更能实现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刻画出鲜明的个性形象。比如灰太狼的老婆平底锅下去就把灰太狼敲扁了、唐老鸭常常被米老鼠用外力挤成一张纸片儿等夸张的表现,都是深化人物性格的手段。动画形象的塑造,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⑤综观我们的动画电影创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形象。首先从历史文化名人中寻找形象;其次从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形象。比如家喻户晓的孙悟空、花木兰等经典动画形象;三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形象。

    ⑥除此之外,动画电影应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形象。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非常繁荣,每年文学图书发行量排在前列的多是儿童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所以,动画电影创作不该忽视或轻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起码不能忽略来自文学作品中的灵感。

    1. (1) 下列关于动画电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动画电影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 B . 国外动画电影美学特征清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C . 中国动画电影因学习模仿,已逐渐失去了民族特色。 D .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动画电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创造,因此制作动画电影就应重视塑造人物形象。 B . 动画人物具有所有人的品格,无所不能,如孙悟空往往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 C . 上世纪的阿凡提、哪吒、三毛等动画电影形象,其身上都具有民族文化品格。 D . 灰太狼被敲扁,唐老鸭被压成一张纸片,形象鲜明,体现出他们的独特个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动画电影要植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别人,那样去制作动画电影是没有前途的。 B . 《西游记》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像他们的形象。 C . 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来源多样,一是历史文化名人,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三是现实生活,四是儿童文学作品。 D . 文章就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着重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分析了其成功与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11. 实用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表情包”指的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示投入感情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表情包本质上属于一种流行文化。依托于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由最早的文字沟通到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小黄脸表情、表情包;逐步演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使用一些自制的、流行元素图片来进行沟通。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玩表情包呢?因为它能传递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信息和意思,比方说笑,从程度上就会有微笑、大笑、满地打滚儿的笑,而从情绪上,还有苦笑、得意地笑、哭笑不得等,这样细腻的情绪还真没法用文字表达,非要用文字写出来,肯定会感觉怪怪的。除此之外,表情包还承担了塑造性格的功能。比方说小女孩,就会用很可爱的表情包,小男孩呢,或许会用酷酷的表情包。表情包里还包括很多照片和动图,有些直接截取了影视作品里的情节,这就让表达变得更加精准,让和你有共同爱好的人瞬间产生共鸣。这都是文字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而表情包这东西,就是人类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虚拟世界的自然延续,用来补充靠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那些更微妙的意思和态度。

    材料三:

    图一:使用表情包人群年龄分析      图二:各年龄段表情用户月均发送次数

    材料四:

    随着国内萌文化的崛起,表情贴图迅速爆红网络,但也屡遭被侵权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才是滥用侵权呢?首先便是人物恶搞类,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影视剧角色的表情包,其实在没有版权的情况下,就是不可以使用的。接着受到影响的就是漫画人物等类别,这类人物其实也是没有版权的,在平台上也是不可以使用的。这一类包括的还有很多,都不可以再擅自使用了。作为新型网络表达形式,表情包的创作、使用必须受到已有的诸多法律规范,遵循我国法律的一系列禁止性规定。

    1. (1)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用表情包占比最多的是24岁以下人群,其占比为36.6%。 B . 使用表情包人群中3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超过总人群的一半。 C . 00后表情用户月均发送次数最频繁,相当于70后80后总数。 D . 70前70后表情月均发送较少,加起来也不及00后发送次数。
    2. (2) 下列关于表情包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托于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一些图片搭配文字表达特定的感情,这被人们称为“表情包”。 B . 表情包能传递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信息和意思,它可以弥补网络上单纯文字交流带来的不足。 C . 在使用表情包的人群中,24岁以下人群和41岁以上人群为两个极端,前者占比最高而后者占比最低。 D . 作为新型网络表达形式,表情包的创作和使用已经受到严格规定,因此以后很难使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包。
    3. (3) 针对70后和70前使用表情包的情况,你有何建议?请结合材料分析。
  • 12. 文学作品阅读

    故乡云

    田洪波

    ①中午,莫根回到了阔别十二年之久的村庄。他站在一处高坎上。村庄袅袅的炊烟映入眼帘,感觉熟悉又陌生。

    ②一丝笑容漫上脸,他轻轻吁了口气。十二年,整整十二年,他肩负着家人的希冀在城市打拼,受尽冷漠和白眼。他一直撑着,撑到再也坚持不下去。他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故乡,为此斗争了许久。终于,他说服了自己,毅然踏上回家的路。

    ③他躺下来仰望天上的云。故乡的云团团簇拥,一朵一朵,像往昔乡亲们的笑脸

    ④听到一声咳嗽,抬头半天才认出是景大爷。景大爷许是饭吃得早,脸上红扑扑的,背着手从高坎走过。景大爷对碰见莫根吃惊不小。你咋回来了?发财回来孝敬父母?景大爷和他逗趣。

    ⑤递过烟,莫根和他闲聊了起来。景大爷恍惚着点头,却不再说一言半语,末了,背着手向远处走去。莫根招呼他,他却似乎什么也没听见,让莫根诧异。

    ⑥让莫根诧异的还有爹娘。爹娘事先不知道他要回来,也很意外,待问明情况,老两口也沉默了。

    ⑦好半天才弄好饭,端上桌,莫根发现不过是剩菜剩饭,爹抹一下眼皮说,我和你娘累了,对付一口吧。想着完全有时间为他这个外出十二年的儿子做几个菜,爹娘却不怎么乐意,莫根黯然低下了头。

    ⑧许是放松,莫根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爹和娘不知哪去了,他简单洗漱对付一口,去村东找大伟。大伟曾和他一起去城市打工,早几年先他回来了。

    ⑨大伟的两间房变成了原生鱼馆,他正在发动一辆摩托车,见到莫根表情漠漠。两人站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说话。大伟媳妇不愿意了,提醒大伟该送鱼去了,大伟只好给莫根点头。一股黑烟过去,人就没了踪影。莫根玩笑大伟媳妇,几年不见有车有业了,看来是发大财了,大伟回来对了。大伟媳妇嘴角挂着不屑的笑,说了句我忙,扔下莫根进屋了。

    ⑩莫根看到自己家的地里长满了草。他兴奋不已,找来锄头甩开膀子干起来。可能很久不握锄头了,锄头在手里发热,胳膊也僵硬,抡起来总用不上力。不甘心狠命刨了几下,一不小心,锄头刮过了脚面,伤口不重,却有鲜血霎时流了出来。莫根坐在地里生气,半天才一瘸一拐回到家里。

    ⑪爹埋怨他,你逞什么能啊?地里那点草非得你锄?手痒痒是不是?做土里刨食的农民能有啥大出息?

    ⑫莫根诧异爹的态度。爷俩一来二去顶牛半天。爹得知他没怎么挣钱后,干脆不理他了。

    ⑬莫根郁闷了几天,等他可以下地时,决定去串门,许多乡亲在他心里一直挂念着。东家西家,一路走来,莫根失落不已。没有人对他的回来表现出兴奋,虽然恭维着他发财之类的话,却对他的穿着打扮不屑一顾。大家似乎都很忙碌,没人有空理他这个闲人。莫根讪讪的,常常望着天上的云出神。

    ⑭后来啊,莫根惊悟----钱,是钱在作祟。他知趣了。稍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思考着如何致富的问题,田间地头没有少溜达。

    ⑮村里的一个亲戚孩子结婚,莫根兴奋地去了。亲戚已是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屈指可数的几个男人,终于坐在了一起。随着气氛的不断高涨,几个人打起了酒官司,小辈中莫根是最能喝的一个,这次当然也不甘落后,不一会儿就飘飘然了。这时有人嚷着要抽烟,莫根拿出自己揣了很久的红双喜烟,豪气地扔在桌子上。

    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肯动那盒烟。就在莫根不知所以时,有人拿出中华烟,还有人拿出极品云烟,一时成了抢手货。这画面刺痛了莫根的眼睛。他一下子酒醒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人把烟揣回给他,笑着说,快把好烟收起来,你爹平时都抽旱烟,回家多孝敬孝敬他老人家吧。莫根想发作,看着几个人高深莫测的笑,又把话咽回去了。

    ⑰回到家,莫根开始失眠。让他更尴尬的是,他不止一次看到,有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穿金戴银,受到村里老小的高看。有的人还开着高级轿车,娶了城里女人。女人被人们围在中间,不时打听她身上的一些饰物。他们高声谈笑,走到哪里似乎都特别受待见。夜晚,更传出悦耳的麻将和笑语声。甚至这些人的父母,人前人后也挺胸抬头,气度不凡,脸上的笑容就没见收敛过。

    ⑱  莫根终于把自己沉默成了一块石头。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莫根回到阔别十二年的故乡,从长辈亲人到平辈朋友都对他极冷漠,根本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心变得越来越势利。 B . 文中莫根经历了“初回故乡的轻松愉悦---面对冷漠乡亲的诧异郁闷---积极表现再受冷落后的无奈---惊悟钱在作祟后的知趣”的心理历程。 C . 第①段,莫根站在故乡的高坎上,对村庄“感觉熟悉又陌生”,“熟悉”“陌生”,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此处并不矛盾,“熟悉”因为这是生养他的地方,“陌生”他已离开十二年,显得有些疏远。更暗示下文故土人心发生了变化。 D . 这篇小说反映了进城务工者既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又被生养自己的故土抛弃,无法找到精神栖息地的尴尬处境。
    2. (2) 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故乡的云团团簇拥,一朵一朵,像往昔乡亲们的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②莫根拿出自己揣了很久的红双喜烟,豪气地在桌子上。(“扔”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主人公莫根最终会不会留在家乡。
四、名著阅读(6分)
  • 13. 请结合下面这句话,对《水浒传》中某个人物性格中的两面性进行分析。

    梁山好汉的灵魂里,住着一个正义的捍卫者,也住着一个暴力的土匪。

    示例:武松疾恶如仇正义的一面,蒋门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武松奋起复仇,醉打蒋门神;武松暴力蛮横土匪的一面,在景阳冈要酒喝,不给酒就骂人,威胁砸酒家。

五、写作(60分)
  • 14. 微写作。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要求:①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则短文,以描写为主。②200字左右。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个人披荆斩棘。前方的路也许崎岖难走,但不要失去勇往直前的勇气。至暗时刻,你要用信念的明灯照亮前程;绝境之中,你要用理想的利刃披荆斩棘。无惧困难的你,终会活成自己的盖世英雄。

    请结合自己成长中的经历,以《披荆斩棘的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