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

更新时间:2023-03-26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h1 >积累(21 分) </h1>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中华文学辉煌灿烂,bó               大精深。自《诗经》以来,先秦散文,百家争鸣;楚辞汉赋,辞藻华丽,铺陈写物,不歌而诵;魏晋文学,当属建安;唐诗宋词元曲,cuǐ       璨无比;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乃为典范;近现代文学,多以进步著称;当代文学,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屈原的忧国忧民,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曹操的雄心壮志,陶渊明的怡然自得,李白的天马行空,杜甫的三吏三别,苏轼的超凡脱俗,曹雪芹的泣血悲叹,鲁迅的灵魂拯.救……这些将中华文学组成了一□灿烂的画卷。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大精深                                 cuǐ璨无比

    2. (2) 给文中加点字“拯”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 zhěng     B . chéng                                                                                                                                                                   
    3. (3) 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
      A . B .
  •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学习古典诗文,每一次诵读,都是一次精神之旅。在其间,我们可以领略琅琊山“野芳发而幽香,”的秀美,也能观赏到洞庭湖“浩浩汤汤,”的壮美;我们随温庭筠在商山清冷的早晨感受“”的山野情趣,随许浑居于咸阳城东楼看荒芜的秦汉宫苑,体味“”的历史沧桑; 身处困境的李白用动作细节“”[《行路难》(其一)]刻画内心的苦闷和抑郁,而刘禹锡也同样传递给我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日星隐曜. 

    云归.而岩穴暝  

    斯人,吾谁与归                      

    日更定矣

  • 4. 下列关于古典文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首先通过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 B .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C . 《三国演义》: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 D .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背景,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二、<h1 >阅读(58 分) </h1>
  • 5.       “竹林七贤”在《世说新语》中是被提及次数较多的人物群体,除了与“怀旧空吟闻笛赋”相关的向秀与嵇康外,请你再写出其中三位人物的名字。

     

  • 6.       终生难以释怀的科举情结使蒲松龄能以亲历者的视角,洞若观火地观察并剖析科举制度,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狐仙鬼怪的神话形式,嘲讽浅薄狂悖的书生,揭露贪赃枉法的考官,讽刺鄙琐势利的社会,抨击腐朽落后的科举制度,这种抨击的焦点集中于科场的不公。请例举其中一篇,概述其人物故事。
  • 7. 阅读《拉面王》,完成问题

    拉面王

    行吟水手

    老梅的拉面馆开在蝉街东头。

    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面案前一站,手里眼里便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在案板上,一拉一搓,就成了蛇样的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

    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听说,没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

    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

     “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

    “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

    “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

    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

    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

    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

    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

    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

    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⒅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            ⒆“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⒇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

    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

    “神!”一片喝彩。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

    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小说情节的开端是老梅用一碗汤面救活红子并收他为徒,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小说高潮部分的内容。
    2. (2) “麻溜儿”是方言中的口语用词。请你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它的词义,并做简要阐述。
    3. (3) 小说的第(4)段和第(24)段画线句都写到了红子的“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次“跪” 分别表现了红子怎样的情感。
    4. (4) 小说的主人公是红子还是老梅?请你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如何判断小说主人公”的小贴士

      ①情节设计:围绕该人物展开。

      ②人物塑造:用多种手法着力刻画的就是中心人物。

      ③主题表现:其性格形象能直接体现小说主题,表现作者创作意图。

  • 8. 阅读《论友谊》,完成问题。

    论友谊周国平 (一)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

    你的朋友向你吐露了隐衷,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向人传说。也许你的朋友还向别人吐露了这隐衷,你仍要当作只有你一人知道一样,不可让秘密由你传播出去。

    你的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出现。但是,这不能成为理由,认为你因此就有了随时在他面前出现的权利。即使对你最好的朋友,你也没有这个权利。

    当你的朋友处在大幸福或大悲痛之中时,你要懂得沉默,不去打扰他,这是一种尊重和教养。

    (二)

    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

    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三)

    某哲人说:朋友如同衣服,会穿旧的,需要时时更新。我的看法相反:朋友正是那少数几件舍不得换掉的旧衣服。新衣服当然不妨穿一穿,但是,能不能成为朋友,不到穿旧之时是判断不了的。总在频繁更换朋友的人,其实没有真朋友。

    (四)

    好的友谊必定包含三个因素。

    第一是默契。这是灵魂深处的默契,就仿佛两个灵魂之间有一种亲缘关系,因而双方在基本的价值观上高度一致,彼此心知肚明,尽在不言中。这是一个前提,使得其他方面的沟通也变得容易。

    第二是欣赏。这是两个独特个性之间的互相欣赏,所欣赏的是对方身上自己最看重的优点,这优点也许是自己也具备的,因此惺惺相惜,也许是自己不具备的,因此衷心倾慕。

    第三是宽容。事实上,只要前两个因素足够强烈,就自然会宽容对方身上自己不太看重的缺点了。如果不肯宽容,就说明前两个因素仍较薄弱。

    (五)

    朋友的朋友一定也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敌人一定也是我的敌人——这个逻辑未免太简单了一点。

    首先它是荒谬的。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朋友的朋友也还有朋友和敌人,以至于无穷, 这样我就会有数不清的朋友和数不清的敌人,二者之间还必定有很多交叉和重合。要我接受如此极其庞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我还不够愚蠢。

    其次它是幼稚的。友谊的基础是求同存异,每个人都有多面,不同人之间的同异关系不可能划一。我所求之同在你的朋友身上不存在,他就不是我的朋友。我能容你的敌人身上你所不容之异,他就不是我的敌人。

    所以,我只用自己的眼光来辨别敌友,决不用别人的眼光,哪怕这个别人是我的好朋友,这样最简便,往往也最可靠。

    (六)

    人以群分,朋友圈的形成似在情理之中。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圈应该是松散而不定形的,你不要把它弄成一个组织。在一切人际关系中,友谊最自由,最讲究志趣相投,距离组织最远,把它弄成组织就太不好玩了。

    就我自己而言,我有许多朋友,但我不属于任何朋友圈。当然会有这种情形,我的若干朋友彼此也是朋友,但我和其中每人的关系仍是非常个人化的,不会受他们之间关系的影响。

    (七)

    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 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太不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

    (选自周国平的新浪博客,有删减)

    1. (1) 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B . 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我的朋友。 C . 朋友圈应是一个松散而不定形的组织。 D . 职业的不同并不能隔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 (2) 好的友谊包含默契、欣赏、宽容这三个因素,除此之外,还可以包含什么因素?请联系上下文再写出两个因素并略做阐述。
    3. (3) 文中很多关于友谊的句子具有格言警句的特点,言简而意丰。请你选择片段(一)的其中一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4. (4) 在周国平先生的博客评论栏中,有许多访问者的留言。请你读下面两条留言,选择其中一条发表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Mr—阿标:要求太高了,照你这样太难交到朋友啦。临界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以找到知己。

  • 9.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②,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③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⑥,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 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鹅溪练〕书画用的一种名贵的绢,因其产地蜀中盐亭的鹅溪而得名。②〔增堞籍兵〕指增修城垛,募集士卒。③〔束发〕成童,这里指年纪轻。④〔报政最〕指报最,即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⑤〔毛锥子〕毛笔,这里指诗文创作。⑥〔皤(pó)〕白色。

    1. (1) 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予 时 四 望 惨 淡 投 箸 而 起 愀 然 以 悲 泫 然 不 能 自 已 也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3. (3) 根据【甲】【乙】两文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两文都写了洞庭湖晴天之景,但各有不同的特征。 B . 古仁人和袁中道因湖景而产生的情感,是相同的。 C . 袁中道要表现的重点,不是洞庭湖的特点,而是自己的感慨。 D . 范仲淹凭湖抒怀,真正的意图是婉转规劝挚友,同时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操。
    4. (4) 袁中道为什么悲叹自己“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请联系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原因。
    5. (5) 滕子京在楼成之日想要大哭一场,对此,袁中道持怎样的看法?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
  • 10. 阅读《行香子·三山作》,完成问题。

    行香子·三山作

    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后,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秦观《行香子》的流畅轻快的词调,使小宁颇为喜欢,于是小姗向她推荐了辛弃疾的《行香子·三山作》。请你根据该词内容,补全对话。

    小姗:这首词同样很有趣,上下片的收尾由一个字领三个三字句,并且三字句构词相同, 而又意义连贯,回环往复,非常有特色。

    小宁:这应是“”这个词牌名所起的作用,词牌名规定了词的长短与构句、构词的规律。

    小姗:但与秦观徜徉在无边春光中的欢快相比,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应是不一样的。我查了下资料,当时作者正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他曾屡次上书求归,但是朝廷始终没有明确答复他,他因志愿不遂而心情郁闷。

    小宁:很明显,词的上片起句直接表明了他坚决而急迫的归耕田园之心,后面几句表面上是写闲窗独坐的所见所感,其实是含蓄地表达

    小姗:我认为也是如此。词的下片借的景象,责备“天心”的犹豫态度, 不过是同意他归隐这样一件小事,竟然这么长时间都不做答复!这样莫测高深、犹豫不定的“天心”,使作者很反感,也很焦虑。

    小宁:这样看来,这应是一首明志与抒愤的词了。

三、<h1 >写作(66 分) </h1>
  • 11. 观察下面的漫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给它取个名字,并结合内容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 12. 读了周国平的《论友谊》,相信大家对“友谊”有了更多的认识。请以《友谊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

    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

    ②文章不少于 500 字。

    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