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

更新时间:2023-03-19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h1 >积累(17 分)</h1>
  • 1.          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我转向大海,看着太阳把我抛弃给暮色。如同藏在紫金色沙漠中的一颗金黄的谷粒,太阳在狭.长、金黄的云堆中微微闪烁。我似乎听见一阵无边的音乐缓缓飘过,对于我一切都变得苦sè________。目标依旧是那么遥远。

    我僵直地慢慢向山走去,露珠已经飘洒在森林的空地上,在蜘蛛网上闪烁.。当我走到树底下时,我的额头、眼睛和嘴被蜘蛛网粘住。人好像在睡梦中一般。树也着了魔,古怪的果子悄悄吊在树枝上,那些kuī__________探我的眼睛,那些听见我到来的耳朵……

    (选自古纳尔《落日》)

    1. (1) 请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①狭                                          ②烁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日暮夕照,最是动人。同样的夕阳,在陶弘景笔下是“,沉鳞竞跃” 的醉美景象;在晏殊笔下是“”的淡淡惆怅;在朱敦儒笔下却是“”的家国悲慨。同样的日暮,在崔颢心中是“”的点点乡愁;在王绩心中是“”的落寞无奈;在李清照心中却是“,沉醉不知归路”的赏心乐事。景虽相同,情却各异。

  • 3.          根据积累,完成相关任务。
    1. (1) 【任务一】古代常常以作者姓名、字号、籍贯、官号、谥号等命名作品集。以下作品集中命名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李太白全集》 B . 《李义山诗集》 C . 《王右丞集》 D . 《王子安集》
    2. (2) 【任务二】结合所学,解释以下课外材料中加点的字。

      A.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①始:               ②东:             ③被:

二、<h1 >阅读(45 分)</h1>
  • 4.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提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虽然这是一个神话,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 )的愿望。
    A . 征服大自然 B . 渴望风调雨顺 C . 渴望打倒地主阶级 D . 渴望探索世界
  • 5.          《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一个方面。
  • 6. 文学作品阅读。腊梅花

    汪曾祺

    ①“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②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祐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溪,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

    ③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④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⑤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1. (1) 文中的④⑤段描绘了作者儿时的两个活动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④段:                                      第⑤段:

    2. (2) 小馨在阅读《腊梅花》时随手做了一些批注,从不同角度写下了自己的思考。请找到相应的句子,帮助小馨完成批注。

      圈画的句子

      批注

      批注角度

      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

      字词赏析

      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

      字词赏析

      ①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 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

      ②“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

      语言特点

      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

      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哲理体悟

    3. (3) 汪曾祺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 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那么本文有没有贯彻他的这一理念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7.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现在,DDT 被这样普通地使用着,在多数人心目中,这种合成物倒像一种无害的日常用品。也许,DDT 的无害性的神话是以这样的事实为依据的:它的起先的用法之一,是在战时喷撒粉剂于成千上万的士兵、难民、俘虏身上,以灭虱子。人们普遍地这样认为:既然这么多人与 DDT 极亲密地打过交道,而并未遭受直接的危害,这种药物必定是无害的了。这一可以理解的误会是基于这种事实而产生的——与别的氯化烃药物不同——呈粉状的DDT 不是那么容易地通过皮肤被吸收的。DDT 溶于油剂使用,在这种状态下, DDT 肯定是有毒的。如果吞咽了下去,它就通过消化道慢慢地被吸收了,还会通过肺部被吸收。它一旦进入体内,就大量地贮存在富于脂肪质的器官内(因 DDT 本身是脂溶性的),如肾上腺、睾丸、甲状腺。相当多的一部分留存在肝、肾及包裹着肠子的肥大的、保护性的肠系膜的脂肪里。

    DDT 的这种贮存过程是从它的可理解的最小吸入量开始的(它以残毒存在于多数食物中),一直达到相当高的贮量水平时方告停止。这些含脂的贮存所充任着生物学放大器的作用,以至于小到餐食的千万分之一的摄入量,便可在体内积累到约百万分之十至十五的含量,增加了 100 余倍。此类参考的数据,对化学家和药物学家来说是极其平常的, 但却是我们多数人所不熟悉的。百万分之一,听起来像是非常小的数量——也确是这样, 但是,这种的物质效力却如此之大——以其微小药量就能引起体内的巨大变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百万分之三的药量能阻止心肌里一个主要的酶的活动;仅百万分之五就引起了肝细胞的坏死和瓦解;仅百万分之二点五的与 DDT 极近似的药物狄氏剂和氯丹也有同样的效果。

    DDT 及其同类的药剂的最险恶的特性之一是它们通过食物这一链条上的所有环节由一机体传至另一机体的方式。例如,在苜蓿地里撒了 DDT 粉剂,而后用这样的苜蓿作为鸡饲料;鸡所生的蛋就含有了 DDT 了。或者以干草为例,它含有百万分之七至八的DDT残余,它可能用来喂养奶牛,这样牛奶里的 DDT 含量就会达到大约百万分之三, 而在此牛奶制成的奶油里,DDT 含量就会增达百万分之六十五。DDT 通过这样一个转移过程——本来含量极少,经过浓缩,逐渐增高。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不允许州际商业装运的牛奶含有杀虫剂残毒,但当今的农民发觉很难给奶牛弄到未受污染的草料。毒质还可能由母亲传到子女身上。杀虫剂残余已被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科学家们从人奶的取样试验中找了出来。这就意味着人奶哺育的婴儿,除其体内已集聚起来的毒性药物以外,还在接收着少量的却是经常性的补给。然而,这决非该婴儿第一次遇到中毒之险——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其还在宫体内的时候这种过程就已经开始了。在实验动物体内,氯化烃药物自由地穿过胎盘这一关卡。胎盘历来是母体使胚胎与有害物质隔离的防护罩。虽然婴儿这样吸收的药量通常不大,却并非不重要,因为婴儿对于毒性比成人要敏感得多。这种情况还意味着:今天,对一般常人来说,这肯定是他第一次贮存此毒剂,从此以后他体内的毒剂便与日俱增,他便不得不将此一重担支撑下去了。

    (节选自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材料二】

    DDT 的第一大功绩是对于农业的增产作用。由于 DDT制造成本低廉,杀虫效果好, 而且对人的危害较小,因此很快在全世界普及。DDT 等农药的使用对于农业增产立竿见影。二战后,希腊给橄榄树使用了 DDT 后,橄榄的收成马上增加了 25%。DDT 对其他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也同样明显。

    DDT 的第二大功绩是在全球消除了传染病。二战后,印度等穷困落后、传染病流行的国家,靠使用 DDT 杀虫,有效地控制了危害当地人几千年、困扰欧洲殖民者几百年的源于昆虫传播的各种流行病(比如疟疾、黄热病、斑疹伤寒等)。仅疟疾这一种病,印度在使用 DDT 之后,患病数量就从 7500万例减少到 500 万例。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据估计,二战后,DDT 的使用使 5 亿人免于危险的流行病。

    1962 年,DDT 的使用让全球疟疾的发病率降到了极低值,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建议,在当年的世界卫生日发行世界联合抗疟疾邮票,很多国家都这么做了,这是世界上有最多的国家共同参与的为一项发明发行邮票的活动。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RachelCarson,1907—1964)女士发表了改变世界环保政策的一本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一书促使美国于 1972 年禁止了DDT 的使用。目前全世界有超过 86 个国家禁止使用 DDT。不过,进入 21 世纪之后,人类对 DDT的认识再次出现翻转,主要是认识到它在消灭非洲和其他贫困地区疟疾方面难以取代的作用。因此,国际卫生组织今天允许那些地区有限使用 DDT 杀灭疟原虫。

    今天,虽然很多人一听到化肥和农药就本能地反感,但是它们在人类文明过程中的进步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本质上讲,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食物的化学能的效率大大增加,使得人类可以用很少的耕地养活大量的人口,这在另一方面对环境也是一种保护。或许未来我们有比使用化肥和农药更好的增产方式,而这有赖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节选自腾讯网《DDT 造成寂静的春天,但也让五亿人免于危险的流行病》)

    1.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以下表格。

      DDT 的可怕之处

      它一旦进入体内,就大量地贮存在富于脂肪质的器官内。

      DDT 的功绩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DDT 在多数人们心目中是一种无害的日常用品。 B . 在牛奶制成奶制品的浓缩过程中,DDT 含量会逐渐增高。 C . DDT 对源于昆虫传播的各种流行病的消除有着显著的作用。 D . 人类对 DDT 的认识再次出现翻转,证明蕾切尔·卡森对 DDT 的危害夸大其词。
    3. (3)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人类认识新事物、运用事物的哪些启示?

      提示:①结合材料分析;②分点简述。

  • 8. 古诗阅读。

    【甲】马 诗

    [唐]李贺①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乙】入关咏马[唐]韩愈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不知何故翻骧首④,牵过关门妄一鸣。

    【注释】①〔李贺〕祖上为唐皇室后裔,家世早已没落,仅任奉礼郎之职。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②〔房星〕天马之星,天上星宿。③〔关〕指潼关。元和六年,韩愈受拔擢,奉召赴京任职,过潼关而作。此前他因为百姓旱饥请命而遭贬,后累受挫。

    ④〔骧首〕昂头。

    1. (1) 两首诗中“马”的形象各有不同,前者表现了马的特征,后者重在表现马的特征。
    2. (2) 两首诗都以“马”自况,借“马”抒怀,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 9. 文言文阅读。【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 (1) 查字典法是理解文言字词的常用的方法,请联系文义,选择以下字词的正确释义。

      ①  疏通  ②分,分给  ③疏远  ④稀。与“密”相对  ⑤清洗,清除

      景帝由此疏.之 疏 :( )

      ①厉害,严重  ②大,盛  ③真是,的确  ④很,非常  ⑤什么,为什么

      吾甚.恨之 甚 :(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

    3.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今 信 虽 皇 后 兄 无 功 侯 之 非 约 也

    4. (4) 同是周亚夫,遭遇却截然不同,【甲】文中周亚夫被文帝称为“真将军”,大加赞赏,

      【乙】文中却被景帝疏远乃至免相,造成如此悬殊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从周亚夫自身、统治者等角度来阐述)

三、<h1 >写作(35 分)</h1>
  • 10. 任务型写作。

    “xswl”“dbq”……这些令人一头雾水的字母组合其实是一些常见词汇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分别代表“笑死我了”“对不起”等意思,这些缩写词正成为当下网络热门用语,被越来越多的年轻网友们使用。请针对以上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①观点鲜明,理由充分;②善于运用“首先”“其次”“所以”等关联词语。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谚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境况,无法挽回的错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结合对以上材料的思考,请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时已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少于 500 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