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二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4-09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默写。(共12分)
  • 1. 经典诗文积累。
    1. (1) 请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补写完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2)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3)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4)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瑾《满江红》)
    5. (5)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6) 夜色渐浓,杏花摇曳,短笛一声,不由让人想起陈与义《临江仙》中“”的诗句。
    7. (7)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二、诗歌鉴赏。(共4分)
  • 2. 阅读

    山行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蘼芜:香草名。

    1. (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 (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ㅤㅤ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ㅤㅤ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ㅤ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ㅤㅤ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 (1) 下面画线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B .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一县的行政长官) C . 流辈甚称其贤(同辈) D . 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毁,毁谤)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3) 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②结合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从本文获得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4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①)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②)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④)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1)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A . B . C . D .
    2. (2) 选文列举戴震质疑《大学》的例子,引用法国笛卡尔的名言是为了论证     
      A . 大的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C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 . 只要具有怀疑精神,就一定会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A . 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 B . 哲学家王阳明通过“格”院中的竹子来探察物体,得到知识。 C .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 D . 对明天的认识的唯一限度,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怀疑。﹣﹣罗斯福
    4. (4) 对选文内容和论述特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选文中说治学过程依次分为怀疑、评判、辩论、修正、创新等五步。 B . 选文的语言准确,对事例分析透彻,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C . 选文中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D . 选文中既有正面论述,也有反面论述,正反对照,拓展深化了论述视野和深度。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小题。

    铜镜文化的魅力

    马今洪

    ①铜镜,是映照颜容的用具,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公元前20世纪,后历经春秋战国的发展、汉唐的辉煌鼎盛、延续到明清直至近代。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铜镜的纹饰精美华丽,铭文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习俗,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②星纹镜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镜之一 , 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铜镜以星纹为装饰,图案拙朴,镜缘处有两个小孔,具有早期铜镜的特征。铜镜在甘肃、青海地区的齐家文化出现后,首先在与甘青地区生态环境相同的今长城沿线地区传播;此后,大约在商代晚期传入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向西传到天山东部的哈密、吐鲁番一带。

    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而日常生活用具特别是铜镜,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较为详备完整的工艺体系,标志着中国铜镜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

    ④这一时期铜镜的镜体一般比较轻薄,形制大多为圆形,也有少量方形。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式为桥形钮,背上均有一至四道凸起的弦纹。

    ⑤以长沙为中心的南方楚文化区域,所出土的铜镜被称为楚镜,楚镜大约起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秦和西汉早期的铜镜仍延续了楚镜的一些风格特点。其中,山字纹镜是楚镜中最独特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镜类。山字纹是指镜背的主题纹饰形状呈山字形,来源于青铜器上勾连雷纹的基本构图,但作了结构性的改变,成为一种新颖的几何形纹饰。

    ⑥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其生产规模和铸造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⑦汉镜的形制规整,镜型比较厚重,一般为圆形。镜钮多数为半球钮,这种钮制成为以后镜钮的基本形式。镜背纹饰在表现手法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采用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东汉出现重列式图案,这是“轴对称”式的新风格,改变了“中心对称”的传统样式。铭文逐渐成为铜镜装饰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除常见的吉祥语外,还出现宣传铜镜质地的“善铜”“佳境”的自夸铭。西汉末年出现了有年、月、日的纪年镜。

    ⑧西汉时期新出现的镜类有星云纹镜、花瓣纹镜、博局纹镜、禽兽纹镜、四灵镜以及完全以铭文为主题装饰的铭文镜等。其中,博局纹镜以其特别的图案而引人注目,也有学者因其构图似西文字母TLV,故称之为TLV镜。博局纹来源于博戏。博戏是秦汉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游戏,而博局纹与博戏棋盘局路的图案基本相似。博局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与博局纹相配饰的四神、禽鸟、辟邪、羽人等纹饰也开始兴盛,这是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的重要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了铜镜的纹饰题材。

    ⑨东汉中期以后,各地形成了若干个铸镜中心,如会稽郡、广汉郡等。题材以画像镜、神兽镜、龙凤镜、四叶纹镜为主,内容广泛,纹饰结构复杂。画像镜以神人神兽纹、历史故事为主,铸作精美,纹饰采用高浮雕技法,图案隆起凸出,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生动的视觉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代

      铜镜的特点

      早期

      A

      春秋战国

      B

      两汉

      C

    2. (2) 观察下图,你认为图一和图二各属于哪一时期的铜镜?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 (3) 文章第⑧段和第⑨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 (4)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不能删去。 B . 博局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与博局纹相配饰的纹饰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了铜镜的纹饰题材。 C . 东汉中期以后,镜的题材多以画像镜、神兽镜、龙凤镜、四叶纹镜为主,内容广泛,纹饰结构复杂。 D .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按照朝代先后顺序对铜镜文化的魅力进行了具体说明。
  • 6. 阅读记叙文《有一种爱相互成全》,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种爱相互成全

    ①当福利院的米格尔院长把胖乎乎的小约翰带到海莉太太面前时,海莉太太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眼前的小约翰多像自己的女儿呀!金黄卷曲的短发,小而明亮的眼睛,微微凹进去的眼眶,尤其是厚厚的上嘴唇,简直和女儿一模一样。海莉太太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小约翰的双手仔细看了看。“孩子……我亲爱的孩子,终于找到你了。”海莉太太抱住小约翰,激动得泣不成声。

    ②12年前,海莉太太的女儿﹣﹣一个单身妈妈,把她刚出生的孩子交给海莉太太后,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既自责又难过的海莉太太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并且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埃玛”。是的,那是女儿的小名。海莉太太和埃玛相依为命,埃玛乖巧、可爱,给海莉太太带来了很多欢乐,也在无形中弥补了她的丧女之痛。可以说,埃玛是海莉太太全部的支撑。

    ③可是,在埃玛五岁那年,海莉太太带着他去海滨游玩时,竟然把他弄丢了!海莉太太几乎要发疯了,她找了很多地方、求助了很多人,只要有一点点线索,海莉太太都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可是一晃七年过去了,埃玛就像掉入大海的一滴水,竟然再也找寻不到。

    ④去年,海莉太太被查出得了绝症。海莉太太对此并不惧怕,但从得知病情的那一刻起,海莉太太对找到埃玛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她想起了女儿临走时的嘱托,想起了与埃玛朝夕相处的快乐时光。海莉太太告诉自己,在仅剩的不多的生命里,一定要找到埃玛。

    ⑤跑遍了许多个福利院,米格尔院长带来的这个叫约翰的男孩子最符合埃玛的条件。米格尔院长说,约翰已经记不清楚他是怎样沦为流浪儿的,但在他的记忆深处,有一个很宠爱他的奶奶。也因此,约翰一直想要找到自己的奶奶,想要再在奶奶的怀抱里撒一次娇。

    ⑥“太好了!七年后祖孙再重逢,这可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米格尔院长开心地说。站在一旁的小约翰听了海莉太太的故事张开嘴巴想说什么 , 却被米格尔的话打断了。他看了看兴奋的米格尔院长和激动的海莉太太,停顿了一下,最后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奶奶。”

    ⑦对海莉太太和小约翰来说,接下来的时光是那么幸福那么快乐,海莉太太用尽所有的方法对小约翰好,小约翰也小大人似地对海莉太太照顾有加,他们似乎都想要努力弥补那些缺失了的时光。

    ⑧一年后,海莉太太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海莉太太把提前写好的遗嘱交给了律师,并叮嘱这份遗嘱谁都不可以看,包括小约翰,只需要按照遗嘱把海莉太太的遗产继承给小约翰就行了。因为这份遗嘱里有一个秘密:小约翰并不是埃玛!因为埃玛的右手心里有一个硬币大小的胎记,而小约翰没有。但海莉太太深知希望落空的绝望和无助,她不忍心让小约翰失望,就认下了小约翰。

    ⑨不过,当律师对小约翰宣读海莉太太的决定时,小约翰笑着摇摇头说:“我不能继承海莉太太的遗产,因为我不是埃玛。虽然我不太记得儿时的事情,但我清楚地知道,我小时候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海莉太太得了重病,我不忍心她再失望,我愿意陪她开心满足地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⑩当小约翰以海莉太太的名义把这份遗产捐给慈善机构时,人们都感动不已。正如当地的一家报纸评价的那样:海莉太太奉献出的是一份来自祖母的爱,小约翰回应的也是一份浓浓的晚辈的爱,而这两种爱,因为互相理解而互相成全!

    (选自《特别文摘》2017年第8期)

    1. (1) 请简要品析第一段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 (2) 请指出文中插叙的段落,并说说这些段落有什么作用。
    3. (3) 第六段“小约翰听了海莉太太的故事,张开嘴巴想说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说说小约翰心里想些什么?并补写小约翰想说什么?
    4. (4)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第⑩段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5) 读完本文,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五、作文。(共40分)
  • 7. 题目:学习路上的苦与乐

    ㅤㅤ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④不能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