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2 浏览次数: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 1. 当代史学家朱绍侯评价孝文帝改革时指出: “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也带来了他们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将重妇女的意识等。”材料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
    A . 推行汉化政策增强北魏的实力 B . 推动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C . 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 . 使鲜卑文化在北方获主导地位
  • 2. 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 3. 宋代的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和太学,还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与此番景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
    A . 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B . 辽宋夏政权的并立 C . 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科举制利于选拔人才
  • 4.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新文化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万分,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 . 民主共和 B . 尊孔复古 C . 爱国主义 D . 三民主义
  • 5.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 牵制了全部日军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推动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的发展 D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6. 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你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 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 7. “它的公民政治热烈而开放,人们在闹市高声谈论本邦事务,争执关于战争法律等话题……而在东方政治里,如此鼓励参政要罕见得多,人们首先被要求忠君和顺从。”材料体现了“它”区别于古代东方文明之处是(   )
    A . 政治民主 B . 法律完备 C . 君主专制 D . 崇尚战争
  • 8. 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家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见下面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 . 起源于法兰克文化 B . 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C . 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D . 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9.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胸衣以及敞口的低领,以此来突出女性的人体曲线美;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以此来突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这充分说明(   )
    A . 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的影响 B . 服饰的设计灵感来自现实生活 C . 服饰设计深受骑士精神的影响 D . 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 10. “蓝白红旗(法国国旗)不是法国第一个用,实际是荷兰先用的,但是真正将这个旗帜打遍天下,而且扛上这面旗帜传播了整个自由、平等、博爱理念的是拿破仑。”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拿破仓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B . 蓝白红旗成为了对外侵略的象征 C . 拿破仓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D . 拿破仓战争引发了欧洲人民的反抗
  • 11.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建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 . 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 .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 适合欧亚两洲的暴力革命 D . 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着一首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这反映了当时英军(   )
    A . 喜欢战争 B . 民族情绪高涨 C . 厌战情绪强烈 D . 败局已定
  • 13. 欧洲曾是世界的中心,法国、德国是宿仇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令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痛定思痛,法德和解,众国追随。1967年,欧共体成立, 1993年,欧盟成立。如今,欧盟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重要的一支力量。由此你能得出的认识是(   )
    A . 欧洲从战争走向和平 B . 欧洲从单极走向多极 C . 欧洲从强大走向没落 D . 欧洲从对抗走向联合
  • 14. 有学者认为: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 . 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B . 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 . 英国工业文明傲视群雄 D . 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 15. 将下列人物前的序号与相关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a    ②--b    ③--c B . ①--c    ②--a    ③--b C . ①--b    ②--c    ③--a D . ①--c    ②--b    ③--a
二、读图说史(本题2小题,16题5分,17题6分,共1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 16.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租界多位于港口城市。1845年,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以《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有关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胁迫苏松太道宫慕久同意租出一块地段,供外人长期占据。双方经反复交涉,议定《上海租地章程》。凭此英国在上海勒索到第一块租界。从上海开始,至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列强在中国共获取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是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还有,2块公共租界,《上海租地章程》规定英国领事对租界内的外国人有专管之权,无,须中国官吏过问,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图2 1927年1月6日,九江各界群众为声援汉口人民的正义斗争,集会游行示威。租界内码头工人拔除租界四周铁丝网,接应冲击租界的游行群众,一举占领了英租界。九江工人和各界群众一致要求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租界,废除中英,的一切不平等条约。7日,国民革命军正式接管九江英租界,并通过外交部所拟《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于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中伟大的胜利,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 (1) 从以上图片及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3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2) 上述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 . 第一手资料 B . 第二手资料
    3. (3) “合则两利”,结合解说文字,想想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得益于什么?
  • 17.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3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个人财富严重缩水,很多人为了生存被迫变卖财产。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中写道,1929年10月沃尔特·桑顿站在不久前购买的一辆豪华跑车旁--牌子上写着: 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沃尔特,桑顿试图用100美元卖掉它,和许多相对富裕的美国人一样,他要变卖财产以弥补股市崩溃带来的损失,而当时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变卖。

    图4经济大危机造成美国大量工人失业,生活贫困,食不果腹,同时受牵连的大量美国儿童,因营养不良,身材矮小,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失业工人和儿童需要靠政府救济而活。

    图5 罗斯福说: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罗斯福1933年上台后,为医治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创伤,美国于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于8月14日由罗斯福签署生效。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由联邦政府主办的老年保险、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办的失业保险。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普通民众的利益。

    1. (1) 结合图片及后面的解说文字,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2) 图3跑车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 . 实物资料 B . 文献资料
    3. (3) 从以上图文资料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三、材料解析(本题3小题, 18,19题各6分,20题7分,共19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维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又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材料二:中央集权是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受中央管辖。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而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及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材料三:君主专制是皇帝个人的独裁,皇帝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材料四:“家国”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专制君主的利益……巩固君主,的“家国”。在这种体制之下,人民则只是……附属品,这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竟然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热心”建议联军从下水道进城又快又安全,甚至为侵华联军攻打紫禁城按扶登城云梯,这些在今天看来奇特的景象。

    ——摘编自夏引业《中华民族构建与认同》

    材料五: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摘编自陈独秀《说国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3. (3) 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奇特景象”出现的原因。
    4. (4) 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 19.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第一批奴隶是在哥伦布首次远航后不久运来的。在16世纪20年代在秘鲁发现银矿和加勒比海建立起生产烟草、大米、咖啡等作物的新的种植园后…1500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远离非洲。

    ——摘编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阶段 时间 重大事件
    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闸 工厂制度建立
    交通工具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交通工具革新
    出现了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工业化国家之间为控制世界市场而展开的竞争,其顶点是对亚非进行帝国主义争夺。与此同时,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张……改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并不是西方的枪炮兵舰,而是西方的工业技能。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天下观向现代全球化悄然转变。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四: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纤维光学和卫星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地理上的距离,引起市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总额超过六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两倍。

    ——摘编自【美国】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材料一与哪一贸易有关?并概括利于欧洲人实行远洋贸易的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世界市场形成起到推动作用的相同因素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 (4) 结合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因素。
  • 20.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史上的三对军事政治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北约”——“华约”

    材料二: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安全组织,作为保卫全球和平的工具,它依赖于联合安全。联合安全的前提,是所有大国参加,但该前提一直没有实现。

    ——摘编自【美国】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东欧的社会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欧国家经历了许多人所说的经济奇迹,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1952年间,美国向西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西欧国家通过这些援助鼓励了经济增长,提供了包括保证30天带薪休假的社会公益服务速度超过了美国……

    尽管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商品充足方面不能与美国相比,但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他们却为苏联在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并从中能获得安慰……从洲际弹道导弹到人造卫星的发射升空,苏联在太空竞赛--地球外空间的冷战形式获得了主导权。苏联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领先地位引起了美国公众和政客们的恐慌。

    ——摘编自【美国】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随着东欧剧变,“华约”于1991年7月1日解散,冷战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然而,“北约”经过一系列东扩,由最初的12个成员国已扩充到30个。由于乌克兰现任政府是亲美政权,并且谋求加入“北约”,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发动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5月1日至27日,美军领导的北约“欧洲挥卫者-2022”和“快速反应2022”联合军事演习在九个国家举行。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三对军事政治集团之间都是什么关系?
    2. (2) 结合材料二,想想国联是在哪次会议后成立的?国联有何局限性?
    3. (3) 结合材料三,概括西欧出现经济奇迹的原因以及苏联占优势的领域。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标志,想想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