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兴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8题,每题2分,共76分)。
  • 1. (2017·江苏)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 (2020高二上·南宁期中) 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秦朝
  • 3.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    )

        浸湿        原料蒸煮            打浆            晒干

    A . 造纸术 B . 灌钢法 C . 棉纺技术 D . 印刷术
  • 4. 诗人白居易不到而立之年就一举登第,他自豪地写道:“慈恩它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促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5. 墨子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
    A . 精耕细作 B . 男耕女织 C . 安定富足 D . 技术领先
  • 6. (2022高二上·周至期中) 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向各国君主提出治国方略,一味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的响应。该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墨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7. 下表是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览。

    时期

    作者人数

    作品数量

    经典语句

     

    2200多

    48900多首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1330多

    19900多首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

     

    200多

    1600多种剧目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表中③处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8. 《宋史》记载,许唐“尝拥高费(资产雄厚)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经商)”,后其子中举,许唐说“成吾志矣”。这反映了宋朝(    )
    A . 科举制度影响较大 B . 商品经济趋向没落 C . 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 . 弃儒就贾渐成潮流
  • 9. 下图所示青铜器的内底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后,想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其子为实现这一遗愿而营建陪都的故事。这故事发生于(    )

    A . 夏朝形成前 B . 商代崛起时 C . 西周建立后 D . 东周灭亡时
  • 10. 下表是秦朝中央“三公”的职能及其他信息。表格中③处的官名应该是(    )

    官名

    职掌

    印绶

    备注

    常丞天子,助理万机

    金印紫绶

    掌武事

    金印紫綬

    或称国尉

    掌副丞相、监察

    银印紫绶

    位上卿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将军 D . 御史大夫
  • 11. 在汉代,兴学和选举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措施,而独尊儒学则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确定了方向和标准。与之相关的措施是(    )
    A . 兴办太学 B . 鼓励私学 C . 以法为教 D . 以吏为师
  • 12. 《宋史》记载,许唐“尝拥高费(资产雄厚)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经商)”,后其子中举,许唐说“成吾志矣”。这反映了宋朝(    )
    A . 科举制度影响较大 B . 商品经济趋向没落 C . 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 . 弃儒就贾渐成潮流
  • 13. 下图佐证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与内地”这一史料。它体现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14. 明末,苏州市场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6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这说明当时手工业(    )
    A . 生产规模的扩大 B . 劳动力市场的产生 C . 纺织技术的提高 D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15. (2020高二上·长泰月考) 明末清初有位思想家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强调规律不能离开客观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出自于(   )
    A . 朱熹 B . 王阳明 C . 李贽 D . 王夫之
  • 16. 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尚书省 C . 宣政院 D . 军机处
  • 17.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状况如下表。该表折射了当时的中国(    )

    年份

    茶出口(万斤)

    丝出口(包)

    1843

    1300

    1000多

    1855

    8400

    56000多

    A . 成功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B . 城乡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 .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18. 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 . B . C . D .
  • 19. 成立于1905年的镇江大照电灯公司,是江苏第一家民营发电厂。其创始人曾言:“电气灯……上海等处行之已久。镇江为商务繁盛之区,若不捷足创办,瞬将为洋所占。与其听利权年溢,不若筹抵制于事先。”材料反映了(    )
    A . 民族资本家的利权意识 B .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 . “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涨 D . 电气照明的全面普及
  • 20. 1900年,太后、皇帝和少数侍从在联军开进北京的次日乔装逃跑。经过长途的艰苦流亡,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导致太后与皇帝西逃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1. (2021高二下·辽宁月考) 湖北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局势。由于没有真正的革命领袖在场,他们就推举并不情愿就任的清军协统担任军政府大都督。这场起义(    )
    A . 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B . 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 .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22. 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觉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他的做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做法是(    )
    A . 组织工人罢工 B . 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C . 服从共产国际 D . 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
  • 23. 下图是1940年下半年,处于敌后战场的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战役示意图。此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平型关战役 D . 台儿庄战役
  • 24. 下图为江苏靖江船工谢保大的支前光荣证,他参与的这场战事(    )

    A .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B . 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D .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25. (2021高一上·工农期末) 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6. 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澳门观摩一堂历史课后,对大家说:“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的历史……70年前,新中国成立当天,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对这一升旗行动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爱国精神的驱动 B . “一国两制”的感召 C . 改革开放的鼓舞 D . “九二共识”的达成
  • 27. 下图是中国某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图中折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 . 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的召开
  • 28. (2022高二上·周至期中) 布克哈特认为:“摆脱中世纪桎梏的文化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主要来源于(    )
    A . 古希腊罗马文化 B . 法国启蒙思想 C . 中国儒家文化 D . 欧洲宗教神学
  • 29. (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 一位启蒙思想家说:“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并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在这里,他主张(     )
    A . 三权分立 B . 自由平等 C . 主权在民 D . 反对教权
  • 30. 《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 . 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 B . 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 C . 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 D . 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 31. (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 麦迪逊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否则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为“铲除这一祸根”,美国实行( )
    A . 君主立宪制 B . 邦联制 C . 联邦制 D . 三权分立制
  • 32. (2020高一下·桐城月考) 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王要原因是(   )
    A .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 机器使用的推广 C . 电气时代的到来 D . 经济危机的发生
  • 33. “它是在该国战败情势下的城市自治,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提高了它的地位。”材料论述的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巴黎公社 C . 二月革命 D . 工业革命
  • 34. 19世纪下半叶,无论新兴工业还是采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都需要大量投资,于是一些资本家便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并对小企业子以兼并。这一现象促成了(    )
    A . 工厂制产生 B . 垄断组织出现 C . 公有制发展 D . 计划经济盛行
  • 35. 1917年,中国许多报刊评论俄国革命。李大钊说它“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
    A .   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统治 B . 开创了俄国工业化道路 C . 激发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新高潮 D . 鼓舞了被压迫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 36. (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
    A . 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B . 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 . 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 D . 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 37. (2020高二下·祥云期末) 近年来,日本以经济大国身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英国违背美国意志加入亚投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对世界的贡献率超过美、欧、日,成为引人注目的国际力量。这些反映了(   )
    A . 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B . 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 C . 欧洲一体化进程终止 D .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 38. 某班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为论证“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搜集了以下资料,其中最具论证力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2分,共计24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39. 城市的商业功能和政府的商业政策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概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前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所有政治性城市都在程度不等地迅速增强其商业功能,例如京城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外商云集,“胡风”甚盛。此外,当时各大城市和州以及多数县的治所都设有“市”。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

    ——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清代)中国城市不像当时欧洲城市……商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为投资城市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力量,反而购地收租,跻身于官僚与地主相结合的乡绅阶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商业发展的基础,概括商业发展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管控的角度,简析宋代发生“城市革命”的直接原因。
    3. (3) 材料三所述现象是由哪一经济政策造成的?与其有内在关联的清朝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
  • 40.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囯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 (2) 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 (3) 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4. (4) 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