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丰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 1. 家国情怀源自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认同与热爱,他曾经说过:“我比任何人更愿看到美洲形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其所以最伟大,不仅由于它的面积和财富,而更由于它的自由与光荣。”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 章西女王 B . 玻利瓦尔 C . 马克思 D . 哥伦布
  • 2. A人物说:“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我的章西,绝没有好下场”;B人物说:“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该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 . 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 19世纪中期亚民族解放运动
  • 3.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说明这场改革(      )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A . 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 B . 完全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C . 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 D . 直接触及沙皇专制统治
  • 4.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该法令的实施(      )
    A . 彻底改变农奴政治地位 B . 完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D . 推动俄国实现社会转型
  • 5. “经过内战,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句话反映美国内战的性质是(      )
    A . 彻底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 .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C . 美国历史上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 . 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造成了种族歧视
  • 6. 以下是《大国崛起》丛书中美国篇的部分目录,其中“兄弟阋墙”介绍的是(        )

    一、殖民时代   2

    二、独立风云   10

    三、宪法立国   28

    四、兄弟阋墙   44

    A . 干预经济 B . 独立战争 C . 南北战争 D . 经济危机
  • 7.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模式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美国内战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明治维新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8. 19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一方面取代中国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另一方面与英国结盟,使日本的大国地位逐步得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承认;随着对华侵略的加剧,日本最终走上了与英美主导的世界体系对抗的道路。可见,日本明治维新(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发展了近代经济 C . 改造了日本教育 D . 冲击了世界格局
  • 9. 19世纪石油开采业发展缓慢,石油主要用作油灯燃料。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石油化学工业产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   )
    A . 飞机 B . 内燃机 C . 蒸汽机 D . 汽车生产流水线
  • 10. 据《世界文明史》记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该现象反映了(        )
    A . 新型管理模式的出现 B . 社会面貌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C . 巨大的生产力的产生 D . 资本主义建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 11. 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纷纷走出家庭。据统计,1851年全国约1066万妇女中,参加工作的就有280多万人,约占全国劳动者的30%,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造纸、印刷等行业。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英国(       )
    A . 妇女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体 B . 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 .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角色转变 D .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 12.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选项符合其“变化”范畴的是(     )
    A . 妇女地位的提高、大众教育的普及、人口数量的膨胀 B . 大众教育的普及、人口数量的膨胀、生存环境的改善 C . 妇女地位的提高、大众教育的普及、生存环境的改善 D . 妇女地位的提高、人口数量的膨胀、生存环境的改善
  • 13. 下面是近代某部著作的部分目录。作者通过这部著作提出了(      )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

    A . 神创论 B . 相对论 C . 进化论 D . 经典力学
  • 14. 达尔文曾受“小猎犬号”船长邀请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考察,船长本来希望达尔文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达尔文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该“结论”是(       )
    A . 上帝创造万物 B . 进化论 C . 电磁学理论 D . 万有引力
  • 15. 二百多年前,有人在悲苦的深渊里,用生命之笔,谱写了一曲赞歌——他宣扬了为理想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呼唤与命运相搏、呼唤生命的热情、呼唤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呼唤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一“赞歌”是(      )
    A . 《物种起源》 B . 《人间喜剧》 C . 《神曲》 D . 《英雄交响曲》
  • 16. 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
    A . 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 B . 表达对德国经济的担忧 C . 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 D . 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 17. 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到:“(战场上)到处散落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这段文字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请问一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 . 萨拉托加战役 B . 约克镇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凡尔登战役
  • 18.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爆发,以此为起点……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       )
    A . 巴黎公社的建立 B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 建立苏联模式 D . 实行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 “十月革命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革命,完全是因为它开辟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新时期,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使帝王将相的历史第一次被工农群众的政权所替代。”新时期”新在(      )
    A . 革命进行的方式. B . 人民群众的参与 C . 旧统治的结束 D . 建立的社会制度
  • 20. “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和平制度”实质是(        )
    A . 欧洲大陆均势 B . 公平合理秩序 C .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 D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 21. “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的行为中,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这主要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 . 无法长久维持和平 B . 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 C . 调整了大国间关系 D . 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 22. “一战”结束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的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这里的“割牛头”和“挤牛奶”的分别是指(       )
    A . 美国和英法 B . 法国和美英 C . 苏联和英美 D . 英国和美法
  • 23. 列宁指出:“实质上可以用两个东西来满足小农。第一,需要有一定的周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经营自由。第二,需要供应商品和产品。”为此,苏俄实行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 D . 工业化建设
  • 24.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重新认识俄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这意在说明(       )
    A . 苏俄国内矛盾异常尖锐 B . 苏俄和西方国家关系改善 C . 政策制定需要符合国情 D . 市场经济具有较大优越性
  • 25. 普京在评价苏联时说:“它能够集中全国的资源完成最重大的任务。例如,解决了苏联人民的健康保障问题。”“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的态度是(      )
    A . 全盘肯定 B . 完全否定 C . 不置可否 D . 客观公正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独立宣言》发表之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了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后制定了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的人民是在那一股热情澎湃的激流中获得解放。可是在那以后,我们都被遗弃了,变得孑然一身……那为保障我们的民权和财产权而日益显得必不可少的选举权,却被用暴力和欺骗的方法从我们手中夺走了……与此同时,白种人进行着一种有计划的阴谋来摧残黑人的教育,在那大吹大擂的所谓“普及教育”的制度下,现今美国有三分之二的黑人儿童却没有机会进学校读书……

    ——摘自《1765~1917年的美国》

    1. (1) 材料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什么诉求?《独立宣言》由谁起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是如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这种人权状况与材料一中关于人的基本权利的规定并不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 27. 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

    材料一: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材料二: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材料三: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材料四: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远洋航行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发展领头羊的原因。
    3. (3) 列举一项体现德国“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的发明创造。
    4. (4) 材料三中,日本的“内部变革”指哪一事件?举出最能体现这次“内部变革”性质的内容?
  • 28. 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

    材料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1.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这次革命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历史带来巨大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材料三显示“斯大林模式”(   )
      A . 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 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 . 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D .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 (4)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中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 29. 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唯物史观】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史料实证】

    材料三:1941年是战争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战争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

    ——马克•凯什岚斯基《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历史解释】

    材料四:

    1. (1) 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哪一条是哥伦布的航线?哪一条航线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写出序号即可)
    2. (2) 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41年发生的两个史实证明材料四的观点。(
    4. (4) 根据上图示,指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政策的实施导致这种变化的出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