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8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2·广东)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 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2.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 三星堆青铜面具
  • 3. (2022·江西)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 . 会制作玉器 B .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 . 主要种植粟 D .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4.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下列遗址与良渚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元谋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5.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的事迹。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 . 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C . 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史实 D . 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 6.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国家启动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并指引学生在健康时间段游戏,不要熬夜。这种“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想到(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 7. (2022·成都)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
    A . 手工业的新发展 B . 私有观念的产生 C . 农业技术的进步 D . 赋税负担的繁重
  • 8. 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 .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 .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 .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 .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 9. 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

    图2商代早期青铜方鼎

    A . 铸造工艺的高超 B . 早期文明的成就 C . 石器时代的风貌 D . 文字演变的历程
  • 10. (2022·眉山)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 .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 .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 11. (2021七上·庆云月考)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中央集权加强 B . 周王室衰微 C . 社会和平稳定 D . 儒学居主导地位
  • 1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君主专制 D . 刺史制
  • 13. (2022七上·兴仁期中)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 . 推崇西周制度 B . 支持兼并战争 C . 解决社会问题 D . 追求精神自由
  • 14.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
    A . 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 B .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 .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D .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状态
  • 15. (2022·通辽)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 . 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 . 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 16. 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长城 D . 三峡工程
  • 17. 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出身楚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下边的“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的故乡楚国和生活的秦国分别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有关商鞅变法经济内容的有( )
    A . 严明法度 B . 建立县制 C . 奖励军功 D . 鼓励耕织
  • 19. 诸子作一个大范围的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在朝派和在野派两个大的圈子,大抵说来,在朝派比较从眼前政治实际出发,因此尚权力,讲专制,重视依法治国,重在发展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特别强调集中专制的特点。这里的“在朝派”最主要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20. 秦朝颁布了名目繁多、分类细密的法律条文。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据此可知,秦朝(   )
    A . 刑法极其严苛 B . 重视法制建设 C . 社会矛盾尖锐 D . 实行文化专制
  • 21. (2022·益阳) 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 . 社会政治清明 B . 经济恢复发展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农民负担沉重
  • 22.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随之而来的是文帝和景帝之治,两帝的性格和成就长期以来引起了中国作者的景仰。他们由于井然有序地治国和治民而受到赞誉。”下列让他们受到“赞誉”的做法是(   )
    A . 统一度量衡制度 B . 延续休养生息政策 C . 统一铸造五铢钱 D .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 23. 下面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 . 诸侯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 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巩固 D .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 24. 下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 25. “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这首诗歌意在强调(   )
    A . 丝路开通的意义在于物品交换 B . 张骞为东西方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C . 班超经营西域带来的积极影响 D . 汉武帝以武力促进东西方经济交流
  • 26. 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刘邦)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   )
    A . 节省开支 B . 整顿吏治 C . 威慑外戚 D . 遏制诸侯
  • 27.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原文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 . 国人暴动 B . 武王伐纣 C . 大泽乡起义 D . 长平之战
  • 28. 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 . 安阳的悠久历史 B .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C . 家族族谱的记载 D . 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 29.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右图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 牧野大战 B . 晋楚争霸 C . 吴越争霸 D . 楚汉之争
  • 30. (2022·宜昌) 《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 民族的大交融 B . 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 . 社会相对安定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31. 汕头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制作了下图卡片。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容最契合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文景之治” C . 光武中兴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32. 《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6世纪以前的农艺科技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 . 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 .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 . 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 . 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 33. 《帝后礼佛图》是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浮雕,表现了鲜卑皇室和贵族礼佛的盛大场面,其中人物全都穿着宽松飘逸的汉族服饰,长袖垂地、鞋履笏头高耸。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道教思想的盛行 B . 文化的交融 C .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 政权的分立
  • 34.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蜀、西晋 B . 东汉、南朝 C . 蜀、前秦 D . 蜀、东汉
  • 35.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朝化 南方 北方
    人(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l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A .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 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 36. (2017·齐齐哈尔) 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齐桓公改革 D . 戊戌变法
  • 37.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综合题(2小题,共26分。请在答题卷上做答。)
  • 38. 历史用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今人的梦想有了最具有价值的解释和支撑。历史总是会给予有为者最好的不谋而合。改革开放当下的中国,正沿着“丝绸之路”这一历史“名片”,走向世界拥抱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沃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对外交往兴盛的原因。
    2. (2) 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交流方面具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感悟出哪些“丝路精神”?
  • 39.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

    【材料二】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唐·杜甫《黄河》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唐·白居易《西凉伎》

    唐代胡人俑(甘肃庆城穆泰墓出土)

    【材料三】下图为魏晋古墓出土的砖画,展现当时汉人制作蒸馍和烙饼的生活场景。反映了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2. (2) 仔细观察“唐代胡人俑”,提取材料二中诗句可以与“唐代胡人俑”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砖画可以提供学者研究这一时期的哪一方面的历史?这一时期鲜卑族拓跋部推行了一场著名的改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带来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