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12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席(yàn)    鹤(chǎng)    食(mì)    不由说(fēn)     B . 养(huàn)   噪(guō)    地(nèn)    言不及(yì)  C . (zhì)    发(zhèng)    调(hé)    孜不倦(zhī)       D . (jié)    然(wăng)    师(chán)    顿开茅(sāi)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盘缠  箴言  间不容发  经事奇才       B . 框骗  嘟囔  相得益章  不省人事 C . 歇息  星宿  附庸风雅  箪食壶浆 D . 创意  恣睢  形消骨立  山穷水尽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 (1) 创作者若放弃文艺的价值引领,以媚俗之态迎合视觉趣味,是对文化伦理的漠视与僭越,也是对观众审美水平的轻视和 (高傲  傲慢  睥睨)。
    2. (2) 能吞得下多少委屈,才能成多大的事。当你最终做出成绩,所有误解就会 (不足挂齿  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所有打击便会烟消云散。
  • 4. 经典诗文默写。
    1.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5. (5)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 (6)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 (7)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8. (8) 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9. (9)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10)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普法工作不只是以通俗的语言向公民解读法律的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全过程同社会公众保持良性互动。②实现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都是法律权威的最佳证明,③要以实际行动让群众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只要诉求合理合法,就能通过法律程序得到公道。④当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照进现实,法治精神就会深入人心,成为最好的普法教材。

    1. (1) 第①句按照复句类型划分,属于 复句。
    2. (2) 请提取第(②)句的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
    3. (3) 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吴用劝道:“兄长既设此会,人皆欢乐饮酒。他是个粗鲁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且陪众兄弟尽此一乐。”宋江道:“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兄弟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如骨肉一般,因此潸然泪下。”

    (施耐庵《水浒传》)

    文段中的“他”是谁?“得他气力来”指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7. 三秦中学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清代评点家涂瀛评价刘姥姥是“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请你将“深观世务,历练人情”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 (2) 一小组对全班50个同学做了“小说阅读爱好”调查,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调查结果。

      对小说阅读

      篇幅长短

      关注的侧重点

      喜欢

      不喜欢

      喜欢长篇

      喜欢短篇

      侧重情节

      侧重人物

      90%

      10%

      36%

      64%

      52%

      48%

    3. (3) 小说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老师让同学们制作一个“如何阅读小说”的手抄报,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悉人物背景

      栏目二:

      栏目三:

    4. (4) 学校计划邀请市作家协会张老师来作有关小说创作的专题报告,某同学以学校名义拟写的邀请函有两处错误,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ㅤㅤ邀请函尊敬的张老师:

      ㅤㅤ您的作品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们诚挚邀请您于11月30日上午九时来我校作有关小说创作的专题报告。请务必准时到达。

      三秦中学

      2021年11月26日

三、阅读(46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ㅤㅤ①记者:近年来有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兴起了。在实践中执行效果如何?

    ㅤㅤ②储朝晖:职业本科主要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空间。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我国职业教育在第一点就没有做好,即中考之后的“职普分流”。本来是分流,但实际运行中成了一个社会分层。我们现在的分流方式是完全按照中考分数来决定的,分数高上普通高中,分数低就上职业高中,这不仅导致了生源上的差距,也导致职业教育在起点上比普通教育低一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普通本科是能够进事业单位的,但职校毕业的就不行。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做职业本科也是想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解决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但也有可能让职业教育走向学历化发展的方向,这就违背了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初衷。

    ㅤㅤ③记者:提起职业教育,人们必称德国,在你看来,德国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ㅤㅤ④储朝晖:德国对职普的分流更早,是从小学就开始给学生“分流”,老师们通过观察初步判断哪些学生适合进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技能。但德国的职业教育跟中国最大的不同是管理体制不一样。德国的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责任主体,相当于企业,招生也是采用市场化的路子,会跟用人企业之间签订协议或合同。而我们现在的学校,靠政府行政部门拨款就能生存,所以不少学校没有动力去拓展市场。

    【注】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材料二】

    ㅤㅤ①什么才是好的职业教育?

    ㅤㅤ②首先,优质的职业教育要工学结合。普通教育高强度的刷题能提高升学人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则必须跟企业的真实需求匹配,而现状是企业跟学校之间有一道鸿沟。从全球经验来讲,“校企合作”是学生获得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学习经验的重要渠道。双元制被认为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即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为学生制定培育计划,甚至共同决定某种职业的具体技能要求。学生每周在学校上一天或两天理论课程,其余时间在企业做实操性训练。这种方式让德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挂钩,成为承接学生们顺利就业的安全网。

    ㅤㅤ③其次,好的职业教育要有贯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过去,这是一条“断头路”,最高学历只到专科。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之所以为人称赞,有部分原因是,选择职业教育方向的学生,可以从中职、高职,走向应用型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在升学路径上,职业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无异。在分流之后,是否还有机会重新选择,是未来职业教育制度改善的方向。在德国的教育体系设计中,回流通道也随时敞开,学生有机会为自己调整选择,综合类大学和应用类大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壁垒。贯通了“断头路”,才能为职业教育吸引到好生源。

    ㅤㅤ④最后,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出彩”,不能用考试分数来定义一个孩子的人生,有些孩子可能考试能力真不强,但他有自己的特长优势。另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跟普通教育不一样,职业教育更注重动手能力,重操作和实践。选择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专业,并且愿意努力学习,职教生也并不一定就是传统认为的那样在学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他们也可能会逆风翻盘,最起码也能学习一个安身立命的手艺,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职业教育的核心还是育人,能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幸福的普通人。

    【材料三】

    ㅤㅤ①国内的高校院校体系是理论导向,学术型研究主导,培养的是科研人才,而不是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客观上导致不能学以致用,也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这恰恰是职业教育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据调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高素质技能人才缺口极大,职业教育及其所培养的人才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ㅤㅤ②从政策层面分析,国家也一直在倡导职业教育的一些改革: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提出要在5至10年内让职业教育完成由“政府主导”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转变。

    1. (1) 结合材料内容,列举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2. (2) 结合材料,谈谈职教文件中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提出要完成由“政府主导”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转变的原因。
    3. (3) 下列有关“职业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而就业难是诸多困难中最严重的。 B . 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历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 C . 职业教育要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让职教生也能变得内心充盈,感到幸福。 D . 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是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
    4.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职普分流”本质上就是依照中考分数来进行生源的划分,让学生分别流向普通高中或者是职业高中,但职业高中的教育资源要劣于普通高中。 B . 我国的高校院校体系是理论导向,学术型研究主导,其专业设置和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占据的市场空间冲击较大。 C . 职业教育之所以不被认可,是因为一旦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没有机会再重新选择其他的教育体系,这也是各国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D .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乏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国家也在倡导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扶持力度大。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拾穗者

    曾冠华

    ㅤㅤ①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的金色霞光中。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

    ㅤㅤ②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秦风抿抿嘴,随着喉咙上下滑动,他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秦风顾不上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ㅤㅤ③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富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ㅤㅤ④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ㅤㅤ⑤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他盼着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老妇人娴静从容,孩子们手提着小竹篮,整齐地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ㅤㅤ⑥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ㅤㅤ⑦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农妇便站起转身带领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ㅤㅤ⑧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ㅤㅤ⑨老妇人把一个大西瓜切好,用盘子盛放在厅堂的长木桌上,让孩子们享用。秦风看见木桌两头还放着两篮黄沙梨,室内的布置跟学校一样,墙上的小黑板明显写着“今天作文:《拾穗有感》”一行醒目惹眼的文字,院里到处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时,老妇人热情地招呼秦风:“吃土围无籽西瓜,清甜、润喉、止渴、解暑。黄沙梨也是我们土围村的特产,它脆口、甜嫩、糖含量适中……”她知性的语言,透露着职业教师特有的优雅。

    ㅤㅤ⑩秦风对老妇人开辟的这个第二课堂深感兴趣。老妇人猜出了秦风的心思,说:“放暑假了,孩子们留守,得有人看护。”秦风终于明白了大概,他问:“您老退休多年了吧?”

    ㅤㅤ⑪老妇人轻轻笑说:“工作退了休,心不敢退休。”

    ㅤㅤ⑫秦风的心突然了一下。

    ㅤㅤ⑬老妇人说:“感谢你到我们土围村来,把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带出去。”

    ㅤㅤ⑭看到老妇人气质不俗,秦风转而问:“您老,家人在城里吧?”

    ㅤㅤ⑮老妇人说:“我儿子在省城上班。他也是我值得骄傲的学生。”话间,她好似想起什么,幽上一默说:“他在外面种树,我留守村子育苗。”然后,她忍不住了自己掩嘴笑,像一位羞涩的童真孩子。

    ㅤㅤ⑯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秦风依依不舍离开土围,满怀信心踏上路程。

    ㅤㅤ⑰又一届省摄影大赛如期举行,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颁奖大会上,省委高书记百忙中出席,他饱含深情地说:“一幅叫《拾穗者》的作品这次虽然落选金奖,但它在对乡村的记录中,饱含坚守的意义及传递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ㅤㅤ⑱细心的秦风发现高书记眼角泛起泪花。

    1. (1) 阅读第⑤~⑯段,梳理“老妇人”的相关情节。

      →因下雨带孩子们离开,轻松而愉快→②→畅谈坚守乡村,无私精神令人敬佩

    2. (2) 小说开头几次写到金色霞光,试分析其作用。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秦风的心突然了一下。(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②秦风告辞时发现,跟随老妇人欢送他的孩子们,紧依她身旁像结硕成垛的金灿谷穗,让人看得眼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 (4) 这篇小说在情节上构思巧妙,最后出场的高书记可能就是老妇人的儿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简要分析。
    5. (5) 请分析小说标题“拾穗者”的含义。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镜听

    ㅤㅤ益都郑氏兄弟,皆文学士。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又因子并及其妇;二郑落拓,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冷暖相形,颇存芥蒂。次妇每谓二郑曰:“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气?”遂摈弗与同宿。于是二郑感愤,勤心锐思,亦遂知名。父母稍稍优之,然终杀于兄。次妇望夫甚切,是岁大比于除夜以镜听卜。有二人初起,相推为戏,云:“汝也凉凉去!”妇归,凶吉不可解,亦置之。闱后,兄弟皆归。时暑气犹盛,两妇在厨下炊饭饷耕,其热正苦。忽有报骑登门,报大郑捷。母入厨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此时中情所激,不觉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镜听之验也。

    ㅤㅤ异史氏曰:“贫穷则父母不子 , 有以也哉!庭帏之中,非愤激之地;然二郑妇激发男儿,亦与怨望无赖者殊不同科。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镜听:古人于除夕或岁首占卜吉凶的方式。②杀:不如。③大比:明清时称乡试为“大比”。④中式:科举考试被录取。⑤依(nóng):我。⑥父母不子:父母对其子,不当儿子看待。⑦以:故。相当于口语“理由”。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父母稍稍优

      于除夜以镜听卜

      又有报二郑捷者

      非愤激之地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然终杀

      迁客骚人,多会

      B . 窃于除夜镜听卜

      醒能述文者

      C . 次妇忿恻,泣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 . 投杖

      往,暮而归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冷暖相形,颇存芥蒂。

      ②两妇在厨下炊饭饷耕,其热正苦。

    4. (4) 本文与《范进中举》都把科举时代的世事人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请联系两篇文章,分析作者态度的不同点。
  • 11. 阅读完成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 诗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与秦观《行香子》中“倚东风,豪兴徜徉”都写到了“东风”一词,它们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2. (2) 诗人善用典故营造意境,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作文(5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袁隆平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关乎梦想、关乎坚持、关乎热爱……

           请以“我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