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51 类型: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文人的笔是有生命的,自然万物一经诗人的笔墨浸润,便有了情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当作信使,吟出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王维《竹里馆》中明月也多情,“深林人不知,”;韩愈《晚春》中的花木同样有情,“,百般红紫斗芳菲”。
    2. (2) 文人的笔是有声的乐器,能奏出动听的乐曲。《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奏出了木兰的叹息不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奏出了木兰的浓浓思念;王维《竹里馆》中“,弹琴复长啸”奏出了内心的淡定;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 (3) 文人的笔是有感情,有精神的。岑参《逢入京使》中的“”展现出诗人思乡的悲苦;《孙权劝学》中鲁肃所说的“”,侧面体现出吕蒙虚心好学的精神。
  • 2.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以下问题。

    【文段一】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zào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而来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文段二】大雨点砸在他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1. (1) 以上文段出自小说《》,它的作者是
    2. (2)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焦zào

    3. (3) 文段主人公一生共有三次买车的经历,请你根据他的经历填空。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他不用再去车厂赁车了。可是好景不长,虎妞因难产而死,他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经历了这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

    4. (4) 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5. (5) 文段二中的“他”是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他还出去,这是为什么?
  • 3.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为此,七年级(1)班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1) 【“家国文字”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以“家”字为例,A为篆书,( )为行书,( )为楷书。

      A.   B.  C.   D.   E.

    2. (2) 【“爱国人物”我寻访】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经过六个月的在轨驻留,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被称为“摘星星的妈妈”的王亚平,在出舱后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对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女子本柔弱,为国则刚强!王亚平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而舍小家。

      在北京迎接航天员的欢迎仪式上,王亚平的爱人赵鹏带着女儿赵芸熙为她送上了鲜花,A王亚平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 把一颗星星塞到了女儿的手中。

      历史是用来铭记的,纪录是用来打破的。随着“神舟十三号”乘组凯旋,B使王亚平以在轨工作六个半月的新纪录,成为目前中国航天员中在轨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王亚平除了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工作时间最长的纪录之外,在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她还进行了出舱作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中国女性航天员,同时也是世界上第十六位完成出舱作业的女性航天员。

      ①阅读以上材料,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王亚平,向她提两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②A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③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3. (3) 【“家国情怀”我诵读】班委会拟围绕主题讨论本班朗诵比赛的篇目,如果你是班委会成员,你将推荐朗读下面哪一篇呢?说出你的理由。

      ①《土地的誓言》    ②《木兰诗》    ③《黄河颂》

二、阅读(55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妈妈是党的人

    阿  睿

    ①周六下午放学,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雨蹦蹦跳跳回到家里,一进门就高喊:“妈妈,我回来了!”

    ②在阳光社区任书记主任的龚爱群打里屋出来:“哟,干嘛呐,这么高兴?”

    ③小雨放下书包,抓起桌上的茶杯,掀开盖,咕咚咕咚几口,一抹嘴巴:“今天呢,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啦,放的片子是《闪闪的红星》,那个潘冬子真厉害,才比我大多少呀,就是小红军战士啦,每次部队出发,他总是走在队伍最前头,昂首挺胸的,可神气啦……”小雨绘声绘色,连珠炮似的说个没完,小脸涨得通红。直听得妈妈爱群也露出笑颜,连连点头。

    ④【甲】顿了顿,小雨突然问妈妈:“妈妈,那个潘冬子的妈妈也很了不起,有一回大坏蛋胡汉三进到村里欺压老百姓,他妈妈一点儿也不害怕,站出来跟坏蛋斗,好勇敢,连自己的命都不顾啦,这是为什么呀?起初潘冬子也想不明白,后来才听妈妈说:‘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不对呀,妈妈是潘冬子的妈妈,怎么成了党的人啦?党是谁?在哪儿呀?”

    ⑤【乙】党是谁?党是组织,是群体,是思想理念、精神信仰和真理道义的化身,而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可这些大道理,孩子才五岁半,怎么跟他说呢?他才上幼儿园大班,这么小也听不懂呀,但又不能不回答。正在迟疑,一低头,看见自己胸前佩戴的那枚闪光发亮的党徽,心里一动,抬手朝胸前一指:“哦,小雨,你问党在哪儿呀,瞧,这就是啊!”

    ⑥小雨上前,仰起小脸,望着妈妈胸前亮闪闪的党徽,又问道:“妈妈,你也是党的人吗?”【丙】

    ⑦“当然是啦!”爱群一脸认真地说。

    ⑧“怪不得妈妈天天戴着呢!好啦,我该做作业去啦。”说着,小雨拎起书包转身朝自己的小房间走去。

    ⑨没过多会儿,爱群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房间喊道:“小雨,小雨,来一下,我还有件事要你去办哪!”

    ⑩“哎,来啦!”小雨应声跑了出来。

    ⑪爱群说:“这里有一条毛裤,一件棉背心,给你刘爷爷送去,刘爷爷,你知道吧?”

    ⑫“知道。”小雨接过妈妈手中的提兜,沉沉的,扭身出了家门。

    ⑬龚爱群说的刘爷爷,是住在社区西园17栋楼的刘明,是个退休老工人,他老伴死得早,膝下又无儿无女,老人又不愿去养老院,孤身一人居住,腿脚又不大灵便,眼看深秋已过,冬天将临,爱群想到该给老人送些保暖的物品过去。小雨知道刘明爷爷的住处,妈妈曾派他去过。

    ⑭刘爷爷家住得不算太远,过了马路,再转拐几个楼道就到了。进了家门,见到刘爷爷,小雨递上提兜,说明了来意。刘明好生感动,赶忙让小雨坐下,回头端出水果和糕点,朝小雨面前一放,说:“孩子,你妈妈是社区的领导,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真是太关心照顾啦,什么事都想得那么周到,你看,上回送来的鸡蛋和挂面都还没吃完呢!”

    ⑮小雨睁大眼睛,听刘爷爷说完,随口冒出一句:“我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

    ⑯“什么?”刘明一听,一下怔住了。这小小年纪,怎么会说出这么大的话,连忙问道:“小雨啊,你这么小,也知道党啊,党是谁呀?”【丁】

    ⑰小雨把小脑袋一偏,一本正经地说:“知道啊,就在我妈妈胸前戴着呐!”

    ⑱“呵呵,说得好,说得好哇!”刘明走上前去,一把搂过小雨,两颗泪花瞬间弹出眶眸……

    (选自《淮南日报》2021.6.10,有删改)

    1. (1) 下面的句子是文章的原句,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 )

      只这一问,把正听得入神的龚爱群给问住了。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2. (2) 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小雨绘声绘色,连珠炮似的说个没完,小脸涨得通红。

    3. (3) 第⑬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以《妈妈是党的人》为标题,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5. (5) “一把搂过小雨,两颗泪花瞬间弹出眶眸……”,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刘明为什么泪花瞬间弹出眶眸。
    6. (6) 文章中小雨的妈妈和教材中杨振宁笔下的邓稼先都是共产党人,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结合两篇作品的内容,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美好品质。
  • 5.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式,小语阅读了《黄河颂》后,找到了下面这篇文章,尝试进行批注式阅读。让我们和她一起来完成。

    永远的黄河

    古清生

    (质疑式批注1:作者在标题中为什么要用上“永远”二字?)

    奔驰的车越过一片又一片苇子林,一片又一片泽地,我打量着窗外,打量着这辽阔的黄河平原。世界已经进入到九十年代,时间在我的心底走动,微咸的海风阵阵吹来,把我的思绪带向极远。黄河快到了吗?从五千年流过来的黄河,那浪尖上飞腾急旋的羊皮筏子,那纤夫古铜色的号子,那抗战将士饮马黄河的身姿……

    黄河已经到了吗?黄河。

    车在黄河大坝前停下。那大坝上更砌着一道齐身的石堤,它守护着黄河。黄河已经到了,黄河就在我的面前,然而,它在此刻却不是一条奔涌的大河。黄河,此刻竟然如一条小溪。河水清澈,平静无波,只是那样的清浅而瘦弱。这,就是黄河?黄河断流了,就在今年的初夏。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一条奔腾了五千年、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大河,一条无羁无绊横越中国东西的大河,此时却温柔如少女的眸子。(赏析式批注1:“温柔如少女的眸子”,这一看似美丽的比喻,却流露出作者看到黄河断流时无尽的失望!)我愕然了,在愕然之际,我不由地走下大坝,双膝跪在黄河的沙滩上,默默地捧起一捧黄河的水,无言地喝了下去。我相信这一口水,它是打西部高原千万里奔流而来,它曾挟着雄风越过九曲十八弯,朝着大海朝着东方的太阳而来。

    黄河的水使我心情潮润,它更湿了我天空上的云朵,湿了我的太阳。我的渴求在这一刻得不到,我心中企盼的大潮的冲击得不到,我在寂寞得只能让风吹皱点点细浪的黄河面前,更是有了无限的惆怅。一条河的断流,它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现象,黄河被旱魔的手扼住,但于我的精神来说,它却令我无法承受,因为黄河已经是我生命中的河流。在这么多年里,我流浪,不停地追求,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支配着我,为使我的生命像河流那样脱离平庸,像河流那样奔腾不息而波澜壮阔,像河流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赏析式批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断流的黄河面前,时间已然凝固,只有海风打着旋儿捎来问候。于君临万物的苍天下,我俯身跪向黄河,在心中默念着过去岁月里的诗句,黄河啊,给我一片波涛吧,让我带走你的一片波涛,当我回归到俗世的时候,我用它来洗刷我一再被蒙尘的灵魂。黄河沉默,今天是它休眠的时节,它足抵大海,头枕高原,它给我所有的梦我都收藏。然而我知道黄河会醒,它会以巨龙的姿势横空出世,奔走五千年,奔走千万里。我的黄河,你为什么不把我带到那壮伟的风口浪尖上?

    黄河已经被日子饮干,被干渴的北方饮干。我跪抚着黄河的河床,这是大河的最温柔的部位,这里曾经有过大流飞奔,并且仍会有大流飞奔。我抚着静默的黄河久久不语……

    离开黄河的日子越来越远了,这期间我看过黄河水体纪念碑落成的新闻,写作了一篇关于站在黄河口看海的散文。尔后,才是看到一则关于黄河涨潮的消息,这是我预料中的事情。这一天我在炎阳下跟北京的瓜贩子讨价还价,然后托着西瓜取回一份《北京晚报》,那上面刊载了一篇黄河结束断流的文字,我于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质疑式批注2:经历了从“期待”到“失望”,按理说得知“黄河结束断流”的消息,作者内心喜悦,可是为什么不直接说“高兴喜悦”之类,而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永远的黄河,你又醒来,你又奔腾,我心中便也腾起飞腾的浪花。黄河,咆哮吧,以你一往无前的奔走之势,挟去我所有的欲望和私小,冲刷我,拍击我,打磨我,让我一生都感受你的勇猛之威。

    (有删改)

    尾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根据批注的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旁批和尾批。眉批就是将批注写在书眉或文稿上方空白处。旁批则是指将批注写在自然段或句子旁边的空白处。尾批是将批注写在全文之后。根据批注的内容、角度的不同,分为赏析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感受式批注等。

    1. (1) 请你仿照赏析式批注1,补全赏析式批注2。

      在这么多年里,我流浪,不停地追求,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支配着我,为使我的生命像河流那样脱离平庸,像河流那样奔腾不息而波澜壮阔,像河流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2. (2) 小语做了两个质疑式批注,请你帮她解开疑惑。

      ①质疑1:

      ②质疑2:

    3. (3) 请你从写作技巧和主旨角度完成一个评价式的尾批。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黄河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
    5. (5) 本文已被校刊“精神的力量”专栏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给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 6. 诗歌鉴赏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里赴戎机

      ②关山若飞

      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 (3) 以下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中“大”字的解释是“非常、十分”,表明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木兰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 C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以“溅溅”“啾啾”之声衬托木兰离家思亲之情。 D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4. (4) “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写作(55分)
  • 7.  题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要求: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2)要有细节描写;(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⑵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