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天然气、水能属于一次能源,水煤气、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B .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步物理方法,可变成清洁能源 C .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以石油、天然气为辅 D . 催化加氢制甲醇,可以资源化转化二氧化碳,有助于碳中和
  • 2.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废旧钢材焊接前,可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处理焊点的铁锈 B . 为除去锅炉中的水垢,可用适量稀硫酸处理 C . 暖贴制作原理是利用金属的化学腐蚀 D .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利用了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 3. 化学语言与概念是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的必备知识之一,下列关于化学语言与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15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C . S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云的形状: D . 空间填充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
  •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溶液中: B . 的溶液中: C . 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D . 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 5. 在硫酸工业中,在催化剂条件下使氧化为  。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衡时的转化率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 . 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B . 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压强 C .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的平衡产率 D . 为提高的转化率,应适当充入过量的空气
  • 6.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B

    C

    D

    c(盐酸)

    0.1

    0.01

    1

    2


    A . A B . B C . C D . D
  • 7. 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2C(s)+2NO2(g)N2(g)+2CO2(g)。在恒温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2(g)和足量活性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时NO2(g)和CO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c两点的平衡常数:Kp(a)=Kp(c) B . 移除部分活性炭可实现从b点到c点的移动 C . 图示的三个点中,b点NO2的转化率最低 D . 该温度下,c点的Kp=4 MPa
  • 8. 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

    H2SO4

    HCl

    HNO3

    Ka

    从以上表格中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在冰醋酸中HCl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B . 比较H2SO4、HCl、HNO3酸性时,可在冰醋酸中进行 C . 在冰醋酸中可能发生:NaNO3+HCl=HNO3+NaCl D . 电解质的强弱与所处的溶剂相关
  • 9.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为某实验测得溶液在升温过程中(不考虑水挥发)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点时溶液呈碱性,此时 B . a、b、c三点的溶液中,均存在 C . a、c两点溶液的相同 D . 图中ab段,溶液逐渐减小,说明及水的电离平衡正移对影响大于水解平衡正移对的影响
  • 10. 用含铁废铜制备胆矾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溶解步骤中为提高溶解速率,温度越高越好 B . 流程中可用代替 C . 长时间加热煮沸主要目的是使充分水解进而沉淀去除 D . “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一氧化氮—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制硝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电池的正极 B . 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 C . 当外电路转移电子时,理论上可以消除(标准状况) D . 电池工作时穿过质子交换膜向电极迁移
  • 12. 我国在电催化固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当前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装置工作时电子流入a电极 B . 双极膜中的解离为向b移动 C . 阳极的反应式为: D . 该装置工作时,阴阳两极消耗的体积比为
  • 13. 溶液是中学化学常用的一种试剂。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室温下,向溶液中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5滴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B

    溶液与溶液混合于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滴加几滴溶液,振荡;溶液变为血红色

    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C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在A试管中加入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蒸馏水;A试管中产生气泡更快

    分解的催化剂

    D

    向2mL略浑浊的泥水中加入饱和溶液,静置,产生沉淀,溶液变澄清

    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产生沉淀,具有净水效果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5℃时,将溶液逐滴滴入溶液。滴加过程中随溶液的分布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 B . 时, C . B点时, D . C点时,
  • 15. 现有X、Y、Z、W、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对它们的结构或性质的描述如下:X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Y元素的基态原子,在同周期中末成对电子数最多;基态Z、W原子中能级和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同;Q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简单离子半径: B . 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 . 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D . 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二、综合题
  • 16. 研究等气体的无害化处理对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 (1) 在的催化作用下,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反应,转化成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历程和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逸出后物质认为状态不发生变化,在图中略去)。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反应的最高能垒(活化能)为

    2. (2) 利用反应 , 可实现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可表示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的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②平衡常数

      ③a点时,

    3. (3) 将按体积比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①保持恒容,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c.密闭容器中的质量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的同时消耗

      时,物质的分压变化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填“>”“<”或“=”),由平衡状态b到c,改变的条件是

  • 17. 一种从钕()铁硼废料(钕质量分数约为28.8%),B约为1%,余下为铁()中提取氧化钕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钕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其稳定的化合价为价;硼不与稀酸反应,但可溶于氧化性酸;

    ②25℃时,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钕铁硼废料“酸溶”前需“预处理”,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油污,该操作选择____(填序号)
      A . 蒸馏水清洗 B . 稀盐酸浸泡 C . 纯碱溶液浸泡 D . 溶液浸泡
    2. (2) “酸溶”时,稀硫酸不能替换成浓硫酸,其原因可能是
    3. (3) “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4. (4) 酸溶后需调节溶液的 , 若酸性太强,“沉钕”不完全,试分析其原因
    5. (5) 常温下,“沉钕”过程中,调节溶液为2.3,钕全部以沉淀完全。若溶液中的。此时是否有沉淀生成(列式计算,说明原因)。
    6. (6) “沉淀”过程得到晶体,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滤液3”中的可参与循环使用。
    7. (7) 热重法是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方法。草酸钕晶体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加热到450℃时,只剩余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

  • 18. 钇及其化合物在航天、电子、超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以硅铍钇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钇
    1. (1) 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钪()的下一周期,基态钇()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与元素同周期的基态原子中,末成对电子数与原子相同的元素还有种。
    2. (2)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

      ①写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已知元素和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1.5和4.0,则它们形成的化合物是(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3. (3) 均为第二周期元素,其部分电离能(I)数据如下:

      元素

      电离能

      1086.5

      1402.23

      1313.9

      2352.6

      2856.0

      3388.3

      a

      b

      5300.5

      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②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原因是。判断ab(填“>或”)。

    4. (4) F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区(按电子排布分区),实验室检验的离子方程式为:
  • 19. 纳米碳酸钘又称超微细碳酸䥻,可改善塑料母料的流变性,提高其成型性。实验室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备纳米碳酸钘。

    1. (1)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气体,可以选择下图中的

    2. (2) 将上述接口连接顺序补充完整:
    3. (3) 实验时,向中通入时应该先通入
    4. (4) 生成纳米碳酸钘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产品中钘含量的测定:以钘指示剂(简写为)为指示剂,用EDTA(简写为)标准溶液滴定。原理:作用,形成酒红色微粒 , 但结合能力强,发生反应:(酒红色)(无色)(纯蓝色)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②称取样品 , 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溶解后,加入适量钘指示剂指示剂,用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记录三次标准液的用量分别为 , 则测得产品中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以上测定的结果与碳酸锉中钘元素的质量分数(40%)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A.滴定终点时速度太快

      B.所取用的样品末充分干燥

      C.制得的产品中含有少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