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2-21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共25分)
  • 1. 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kān)    收(liǎn)    开(dìng)    栏(zhà) B . 然(wáng)   忽(shū)     自(béi)     争(zhí) C . (yán)     黄(yùn)     发(jì)     志(dǔ) D . (niǎn)    塌(dān)     感(kǎi)     斜(jī)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 . 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 . 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 . 诀别  见义思迁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 3. 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堂上我有一道题没弄懂,课后,我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 .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 , 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却很鲜明。 D . 西湖边的垂柳花枝招展 , 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 4. (2016·扬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 . 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 .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 . 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 .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 .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 . 《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 6. 名著阅读。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 7. 光明中学七年级(一)班计划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 , 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朱光潜

    以上是同学搜集的有关朋友的材料。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整段文字意思是:与和自己学识方面意见不同的朋友讨论,会有积极影响。 B . “吸收外来的滋养”中“滋养”的同义词是“养分”“养料”。 C . 语段中加点的词“发现”“思考”“滋养”,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D . “切磋”一词本是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如“良玉需切磋”;本语段中的意思是“学问方面的相互研讨、勉励”。
  • 8.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 ①③④⑤② B . ③⑤①②④ C . ③①⑤②④ D . ⑤①③④②
  • 9.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句子是:
    5. (5) 《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 (6)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朱自清《春》)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 10.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1) 本文选自课文《》,作者是 ,原名
    2. (2)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否改为括号中的字?为什么?

      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3. (3)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感觉)进行观察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景物的特征描写的?
    4. (4)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来,抽出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3. (3) 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善良的灯盏”的理解。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将复何 

    2. (2) 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宁静/无以/致远 B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 . 险躁/则/不能/治性 D . 非学/无以/广才
    4. (4) 本文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例如:
    5. (5)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三、作文(50分)
  • 14. 在本学期语文教材中,我们走进了《论语》、济南的冬天、百草园、三味书屋、白求恩……的世界,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昆虫、花卉、篮球、音乐、种植、旅游、书籍、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在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600字以上;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