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邓稼先...

更新时间:2023-01-12 浏览次数:1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tuò)  为人知(xiān)   元(xūn)        妇皆知(rú) B . (kān)      鞠躬尽(cuì)     选(pìn)        然勒功(yān) C . 红(yīn)      至死不(xiè)     无(yín)        锋芒毕(lù) D . 友(zhí)      彷(huáng)      言(yáo)        马革尸(guǒ)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昆伦 爆炸 宰割 佩服 截然不同 B . 极端     坦白     仰慕     惨案     可歌可气 C . 大厦     蓬草     昼夜     长亭     家喻户晓 D . 颤抖     焦虑     筹划     拨尖     当之无愧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 , 也死而无憾。 B . 在我国,袁隆平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他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C . 邓稼先同志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 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内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 .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大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 . 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开展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 . 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 5.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hū xiào,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shè shì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bì miǎn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jiāo lǜ,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6. 木文介绍的主要人物是科学家,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功勋奖章。
  • 7. 选词填空。
    1. (1)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者。(开辟  开创)
    2. (2)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震荡  动荡)
二、阅读理解
  • 8.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JL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6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莫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 (1)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2. (2) “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3. (3) 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 (4) ⑦自然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振宁为谁流泪

    覃 白

    北海公园的盛夏。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

    “你说我们的大炮仗?”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

    “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是费米的助手。

    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我觉得她没有参加。”

    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制造出来的呢?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

    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

    早晨,杨振宁走出宾馆,在林荫道上散步。

    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

    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什么粮票?我不是付了钱吗?”“侬神经有毛病呐?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

    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

    杨振宁不知是怎样离开那令他十分尴尬的小食店的。这一次极不愉快的经历令大物理学家思索:在中国,粮食非常有限,人们过着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造出原子弹,稼先,你太艰难了!

    8月16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饯行。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杨振宁却没有了胃口。

    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

    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仿佛稼先就在身旁亲切耳语,口气非常坚定、自信。杨振宁完全忘了这是什么地方,只觉得胸臆间有一团火辣辣的东西在翻腾,远比七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现已证实:不管是“苏联帮助”还是“美国寒春帮助”都不存在了!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上,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童年的歌又在耳畔回响。当年,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父亲悲愤不已:“宁儿,中国的天空,不属于中国呵!”他分明看见父亲眼中充满泪水。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 (1) 本文用了较长的篇幅写杨振宁吃早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2)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3. (3) 本文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本文题目为《杨振宁为谁流泪》,结合全文,试探究杨振宁的泪水到底是为谁而流,包含了杨振宁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综合运用
  • 10. 在学完《邓稼先》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将要编写一期以“‘两弹’之星,民族之魂”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 (1) 手抄报的《深情忆稼先》栏目,编录了同学们搜集到的几则相关材料。请你联系这些材料,按要求把“小编插话”补充完整。

      材料一 一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杨振宁

      材料二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悼邓稼先词

      材料三 邓稼先患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小编插话:在挚友的眼中,你是绽放生命之花的高山雪莲,

    2. (2) 某同学在一篇讴歌邓稼先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中,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  )
      A .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 .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C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 (3) 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邓稼先:“两弹”元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