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石林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

更新时间:2023-01-25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A.惟妙惟肖 B.入木三分),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绵延,在历史的积①(A.dìnɡ  B.diàn)中,成为文化精髓。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sù ② (A.朔 B.)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至今审读和(A.鉴定 B.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___________。

    1. (1) 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文中②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甲乙处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乙

    3. (3) 填入横线的语句,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

      ②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

      ③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④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④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④①③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 上海已初步完成垃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处理程序。 C . 来自武汉高校的3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第七届军运会增添光彩。 D . 由于《中国机长》《攀登者》等影视作品传递正能量,得到观众好评。
  • 3.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各有自己的绰号,如赤发鬼,托塔天王,鼓上蚤,青面兽等,其中“山东呼保义”指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B . 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C . 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孟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 D .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 E . 《水浒传》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学过很多谦辞敬辞,其中“惠顾”“奉劝”“贤弟”都是敬辞,“家父”“见教”“寒门”属于谦辞。 B .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他妈根本追不上他。”这个句子是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 .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是并列关系复句。 D . 下列短语:伟大祖国,双减政策,小声议论,非常开心都是偏正短语
  • 5. 根据提示填空。
    1.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岳阳楼记》中反映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5.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6. (6)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抒发了英雄弯弓骑射,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
  • 6.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当前,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浪潮,中国政府正加快人工智能的布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摘编自刘少华、郭超凯《人工智能,中国加速前进》)

    【材料二】一些有识之士参与了“人工智能”讨论,如物理学家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自行启动,

    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局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过程,根本无法竞争,最终将被超越。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特斯拉公司总裁马斯克则表示;“如果不能战胜人工智能,那就加入他们。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最佳结果就是共生,意即人类自身转变为人工智能。”然而,这些讨论都或多或少脱离了我们的现实。霍金等人虽然很聪明,但他们毕竟没有亲自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

    (摘编自《2017·菠萝科学奖 人工智能主题解读》)

    【材料三】1993 年,科幻作家弗诺·文奇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设想。(如图)

    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当前全球新形势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的步伐。 B .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工智能将为建设强国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C . 相比马斯克,霍金比较悲观,他认为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D . 马斯克、霍金和弗诺·文奇等有识之士对人工智能的解读都很有现实意义。
    2. (2) 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描述人工智能“智力水平”的发展过程。
    3. (3) 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 7. 国庆小长假,小文跟随父母来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的水泊梁山风景区,参加“水浒文化研学游”活动。风景区正在举办“水浒文化节”活动,小文对其中对对联的活动很感兴趣。请你结合所读的《水浒传》,为小文所对的这副对联补上上联。

    上联:

    下联:游梁山觅英雄行踪

  • 8. 为进一步提升水泊梁山风景区的知名度,推动梁山旅游发展,风景区正面向社会征集景区“旅游形象广告语”,下列不适合的一项是(     )
    A . 水泊揽胜景,梁山论英雄 B . 水浒里的聚义寨,山水中的桃花源 C . 发展旅游产业,振兴梁山经济 D . 水浒名著誉千年,梁山风景秀天下
三、阅读(共30分)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业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标题表明,这是诗人在被贬谪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诗。 B . 颔联坦陈心态,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的信念愈发坚定。 C . 颈联以“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之景衬托英雄失路的悲慨。 D . 尾联表达了对晚辈探望之心意的感激和老有所依的欣慰之情。
    2. (2) 首联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白: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客:

      复不遂     辄: ④鲁直所    谓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 (4) 【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 (5)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拥抱文明之美

    马苏薇

    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在中国美术馆,吴冠中的《红莲》以油画语言彰显传统写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央芭蕾舞团以《天鹅湖》选段展现中西合璧的律动……近日,亚洲文明联展、亚洲文化展演等活动,让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激荡与融合,为观众展现了超越国界的艺术之美。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展厅里,日本陶瓷、尼泊尔铜器、哈萨克斯坦挂毯,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基因,跨越时空的界限,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亚洲文明图谱。世界文明因多元而美丽,因差异而精彩。所以,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审视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欣赏的眼光走进各有千秋的音乐、美术和语言,是文明对话的前提。

    ③人类文明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融相通。一件唐代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再现了大唐风华,也洋溢着异域神采,成为一千多年前亚洲文明交织的符号。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珐琅瓷器、民乐交响等例子说明,交流互鉴不是两种风格拼凑粘贴,而需要反复磨合、长期实践。如此,才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让文明永葆生机。

    ④时至今日,搭乘时代之舟的人类文明越是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借鉴外国技法的美术精品接连问世,中外合作的影视作品影响力持续扩大,话剧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艺术,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走出驼铃声声、马蹄阵阵的古代,来到日新月异、天涯比邻的今天,科技进步丰富着文化交往的手段、拓宽了文明互鉴的范围,与时俱进才能画出更大的同心圆。“亚洲数字艺术展”上,一位德国艺术家将中国京剧的造型、身段进行数字化处理,激发出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这也启示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诉求,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⑤艺术、文学、科技等人类文明成果,既是薪火相传的文化宝库,也是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有人说,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在共同的前方。面向未来,让我们一道拥抱世界文明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4日 05 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的画线句中的“文化基因”指的是他们各自的民族文化元素。 B . 当今世界,人们可以用艺术这种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 C . 人类文明只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就能充分激发出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 D . 本文从时事引入,再分析如何实现文明之美,最后发出号召,论述严谨。
    2. (2) 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举“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吴冠中的油画《红莲》、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这些例子?
    3. (3)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实现文明之美?请概括。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余香

    滕敦太

    ①万洁又来了,这是她第三次来看望于香,说了会贴心话,突然支支唔唔:“有件事……”

    ②于香就知道这事非同一般。两人多年交情,做着同一个事业,最重要的是,爱人出车祸离世这一个月来,于香伤心欲绝,患了抑郁症,万洁一天几个电话安慰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断送来光亮,此情难忘啊!万洁够姐们,于香也痛快:“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

    ③“这时候麻烦你不太合适啊!”万洁叹了口气:“但也只有你才行。协会有一个服务对象张姨,这老太太的孙女出了意外,她性情大变,几个帮助她的小姑娘都被她骂跑了,我们协会又不能中途放弃,这样会失信于社会。只好请你出山了,可你现在的状况……”

    ④于香和万洁都在义工协会。两人都是款姐,男人有事业,孩子在国外,有钱有闲的她们经常到麻将馆打发时间。当听说万洁他们经常义务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时,于香马上也加入了这个“红榆伞”义工协会,花不太多的钱,或者投入不太多的时间,就能帮助那些老弱病残人,于香干得很开心。

    ⑤想不到一个月前,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在国外的女儿劝于香出国,于香拒绝了,一来是因为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放不下那些求助的眼神和感恩的目光。见万洁如此一说,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⑥于香的服务对象张姨,家住一个二层小别墅,在城东的富人区。老太太七十来岁,面无表情,坐在轮椅上,像一尊佛。于香的任务就是每天推着轮椅,陪老人到海边看海,这是老人要求的,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小时,为期一个月。

    ⑦上门做义工,于香经验丰富,每天推着老人到海边散心,想着法子劝慰老人。老太太不说话,一直阴沉着脸,于香就找话题安慰她。万洁早就告诉她了,老太太儿子离异,到了国外,上高中的孙女跟着她生活,前不久为救落水的小孩不幸溺水身亡。老人每天到海边,望着孙女溺水的地方,一言不发,默默泪流。

    ⑧于香就一阵阵心疼,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啊。一边劝慰老人,一边流着眼泪讲起车祸离世的爱人,果然老太太跟着哭了起来,二人这一哭,居然有了共同语言。

    ⑨真得佩服万洁会安排,让于香来陪伴张姨,可算找对了人,每当老太太在海边伤心流泪时,于香就温言安慰,有时安慰不起作用,于香就施出“杀手锏”,以哭对哭,哭自己英年早逝的爱人,这招果然有效,老太太马上止住哭声,拉着于香的手来安慰她。结果是,老太太暂时忘了伤心,于香心中的积郁也释散了不少。

    ⑩随着相处时间的累积,于香与张姨有了说不完的话。一天,听张姨说她孙女名叫余香,与自己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她不觉吐出一句流行词:“缘分啊!”然后与张姨相视微笑,都有“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⑪满一个月的那天,于香把张姨推到屋里,擦着眼泪:“张姨,以后我还会来看你的。”

    ⑫张姨也恋恋不舍:“你这孩子,这些日子让我开心了,说再见也要开心点!你们做义工不容易,自己辛苦,让我们舒心,我会记住你的!”

    ⑬目送于香出了门,老太太忽地离开轮椅上站了起来,一边揉着快要麻木的双腿,一边挪到窗前,望着于香骑车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于香啊,你心情好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可怜我这两条老腿啊,这些日子坐轮椅可遭罪了。”

    ⑭一个月前,张姨的外甥女万洁来找老太太,说她做义工的同事于香爱人出车祸死了,于香患了抑郁症一病不起,想请老人配合演一出戏,让于香来照顾她一段时间,好让时间冲淡于香心头的郁闷。

    ⑮揉了揉不太利落的双腿,老太太慢慢来到孙女的卧室。桌上,孙女的靓照甜甜地笑着,花瓶里放着新鲜的玫瑰。老人轻轻地嗅着花蕾,就像亲着孙女的脸:“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她和你一样,都做义工,以后,奶奶我还会帮你做下去的。”

    1. (1)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叫于香的人,作者的题目却叫“余香”,作者用意何在?
    2. (2) 请简要概括④⑤自然段的内容,并谈谈其作用。
    3. (3)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于香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文章在结尾处才点明整个事情的背后原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四、作文(40分)
  • 1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我难道不向着光明?不过黑地里摸索着那才有诗趣,凭我这点心火,抵得住暴风雨。                                             ——瞿秋白

    请以“使命与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求

    题目二: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