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三年级寒假衔接专题练习:09 ...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5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三上·集美期中) 给下面这幅图配诗,下列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A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 . 小荷才露犬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C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2. (2022三上·东莞期中) 句子“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十分高兴,连声说谢谢你。”应读出的语气是(   )。
    A . 感激 B . 坚定 C . 慌张
  •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群儿/戏于庭。 B .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 . 光持/石击/瓮破之。
  • 4. (2021三上·余杭期末) “荷叶罗裙一色裁,     中,画线部分应填的诗句是(    )。
    A . 芙蓉城上披红鲜 B . 芙蓉何处避芬芳 C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5. (2022三上·上海期末)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是(    )。
    A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D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6. (2021三上·邳州期末) 下面诗句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擦乱边愁听不尽,总是关山旧别情。    B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D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7. (2021三上·嘉陵期末) 诗句与季节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春季) B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夏季) C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秋季)
  • 8. (2021三上·无为期末) 下列诗句中与其他诗句描写的季节不同的一项是:( )
    A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B .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D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9. (2022三上·嘉鱼期末) 下列诗句中与其它三句不是同一季节的一项是(    )
    A . 荷叶罗裙一色裁 B . 萧萧梧叶送寒声 C .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10. (2021三上·潍坊期中) 秋游时,小红画了一幅风景画,你认为最适合描绘这幅图的诗句是(    )

    A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滚滚长江来。
  • 11. 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表达的感情不相同的诗句是(   )
    A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D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12. (2019三上·北京期末) 晚上,小明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的草地上捉昆虫,直到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回到房间睡觉。这种情景和一句诗中的情景很像,是(    )
    A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13. (2019三上·北京期末) 月夜,小明和家人来到湖边欣赏美景,只见天空一轮明月映照在湖面上,湖面风平浪静好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样美丽。这样的景象用一句诗来表现,是(    )
    A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填空题
  • 14. (2022三上·交城期中) 根据语境填谚语或诗句
    1. (1) 生活和学习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正如俗语:“一个篱笆三个桩,。”
    2. (2) 老师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理服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3. (3)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破旧的老屋听了小猫、老母鸡、的恳求而坚持没有倒下。
    4. (4) 听到爷爷感叹:“唉,人老了,不中用了!”我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最是橙黄橘绿时。”来劝说他。
    5. (5) 《不懂就要问》一文,赞扬了少年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育我们要养成 的良好学习习惯。
    6. (6)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上下必须科学应对,团结一致,正如俗语所说:“。”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能战胜疫情,创造奇迹,彰显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 15. (2022三上·龙华期中) 温故知新。
    1. (1)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2) [小谚语大道理]“,泰山移”,告诉我们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做成。“有理走遍天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
    3. (3) [有趣的童年]“,夜深篱落一灯明”是叶绍翁眼中儿童夜晚挑逗蟋蟀的情景;“,忽然闭口立”是袁枚笔下儿童准备捕蝉时天真烂漫的样子。
  • 16. (2022三上·灵台期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2. (2) 孙中山笑了笑说:“。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 (3) 深秋时节,我望着满山火红的枫叶,不禁吟出了杜牧的诗句“。“
    4. (4)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诗选自苏轼写的《》。
    5. (5) 你看,它把黄色给,黄黄的叶子像,扇哪扇哪,
    6. (6) 有理走遍天下,
    7. (7) 二人,其利
  • 17. (2022三上·宝塔期中)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意欲捕鸣蝉,
    2. (2) ,白云生处有人家。
    3. (3) 荷尽已无擎雨盖,
    4. (4) ,最是橙黄橘绿时。
    5. (5) ,江上秋风动客情。
    6. (6)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的歌。
  • 18. (2022三上·德江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秋天的风能催生思乡之情,如叶绍翁在《夜书所见》中所言:“。”
    2. (2) 小明经常无理取闹,大家和他讲道理,他也不听。我们可以用“有理,无理”这条谚语来劝告他。
    3. (3) “,其利。”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再难的工作也能完成。
    4. (4)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你看,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 19. (2022三上·隆安期中) 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朋友。(填序号)

    A.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远上寒山石径斜

    C. 菊残犹有傲霜枝      D. 江上秋风动客情

    1. (1) 萧萧梧叶送寒声,
    2.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3) ,白云生处有人家。
    4. (4) 荷尽已无擎雨盖,
  • 20. (2022三上·泉州期中) 我会根据积累填空。
    1. (1) 秋天的景物中最典型的要数枫叶了。杜牧在《山行》中写到它:“停车坐爱枫林晚,”;《秋天的雨》中也写到它: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 ,飘哇飘哇,邮来了 ”。
    2. (2) 辩论赛持续了三个小时,真是“灯不拨不亮,”,辩手感叹道:“有理走遍天下,。”老师总结:“一时强弱在于力,。”
    3. (3) 学习课文中,我不仅认识了帮助朋友脱离险境的蟋蟀 ,乐于助人的总也倒不了的 ;还学会了预测故事内容。当我看到《猫和老鼠合伙》这个题目时,我预测故事可能讲的是
  • 21. (2022三上·兴义期中) 课文回顾。
    1. (1) 《山行》中“寒山”指。诗的后两句是“停车,霜叶。”“远”字写山路的
    2. (2) 《花的学校》以儿童眼光描绘了一群追求,向往的花孩子。
    3. (3)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者写的,请列举作者的其他作品(至少一个):
    4. (4) 请你用两个词来形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的形象:
  • 22. (2022三上·秦都期中) 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
    1. (1) ,霜叶红于二月花。
    2. (2) 一年好景君须记,
    3. (3) 诗人笔下的儿童天真可爱,宋代的叶绍翁这样写:知有儿童挑促织,。清代的袁枚这样写:意欲捕鸣蝉,
    4. (4) 俗话说得好,“灯不拨不亮,。”我们要养成讲道理的好品质。
  • 23. (2021三上·宣州期末)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诗中的“寒山”是指
    2. (2) 《采莲曲》一诗的前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采莲姑娘与荷叶融为一体的情形。
    3. (3) 两岸猿声啼不住,
    4. (4) 一个篱笆三个桩,
    5. (5) 有理走遍天下,
    6. (6) 仁者爱人,
    7. (7) ,暖于布帛;,深于矛戟。
  • 24. (2022三上·兴仁期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泰山移。
    2. (2) 停车坐爱枫林晚,
    3. (3) 二人同心,
    4. (4) 一个篱笆三个桩,
    5. (5) ,万古胜负在于理。
    6. (6) ,理不辨不明。
    7. (7) ,顶个诸葛亮。
    8. (8) 有理走遍天下,
  • 25. (2022三上·武江期中)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泰山移。
    2. (2) 萧萧梧叶送寒声,
    3. (3) 意欲捕鸣蝉,
    4. (4) 秋游时我们看到红似火的枫叶,就联想到了朝诗人写的《山行》中的诗句“”。
    5. (5)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橙红色是给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去摘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