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出巡,除西南外,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北、南、东南各地区,每到一处,往往都要刻石立碑,祭祀名山大川,歌颂自己的功德。这些活动
    A . 是秦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 B . 具有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使命 C . 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的灭亡 D . 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朝的不满
  • 2. 由下表可知
    人物 记载 出处
    慕容皝(前燕奠基者) 尚经学,善天文 《晋书》
    慕容儁(前燕建立者) 博观图书,有文物干略
    慕容宝(后燕太子) 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善属文
    慕容德(南燕建立者) 博览群书,性清慎,多才艺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B . 西晋时北方地区民族交融频繁 C . 十六国部分统治者汉文化程度高 D . 北朝统治者大力推广传统儒学
  • 3. 唐朝时,农民可以帛、粟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728年,玄宗也因“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而下诏限制高利贷。这些现象说明了唐代
    A . 民间信贷活跃 B . 政府以农为本 C . 经济纠纷频繁 D . 长途贸易发达
  • 4. 对于宋朝的行政体制改革,宋仁宗时期的文臣司马光曾说:“节度使之权归于州,镇将之权归于县。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 节度使成为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B . 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C . 转运使主要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 D . 路州县体制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 5. 下图是某学者模拟的中国城市兴起的空间结构图。中国近代有一类城市以“II商埠区”为主,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是(    )

    A . 北京 B . 西安 C . 上海 D . 深圳
  • 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当时的人”的看法说明(    )
    A . 五口通商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 . 《南京条约》伤害了中国民族自尊 C . 当时国人国家主权意识的普遍缺乏 D .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对中国危害不大
  • 7.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其中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同时还要求“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体现了 (    )
    A . 农业市场化得到部分尝试 B . 农村经济调整效果初显 C .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调整 D . 社会主义体系日渐完善
  • 8. 如图为1978—2010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统计情况(单位:%)。对图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 . 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 B . 工业化永远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C . 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世界潮流 D . 我国农业生产总量持续地走低
  • 9. 古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遭到诽谤,严重影响其创作活动。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陪审法庭上为斐迪亚斯辩护,最终陪审团裁决他的艺术创作是无罪的,对他的诽谤也被宣布为非法。这说明古代希腊 (    )
    A . 民主政治利于文化发展 B . 司法审判宽容艺术家 C . 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D . 奉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 10. 路易九世统治法国期间(1226-1270年)进行司法改革,设立巡回检察官吏。他严禁封建领主私斗,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这一做法表明法国 (    )
    A . 杜绝了封建领主内斗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 . 动摇了天主教会权威 D . 增强了国王的权威性
  • 11. 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 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B . 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 . 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 . 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 12. 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五千多名商人和工厂主的名义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A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较为盛行 B . 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C . 议会日渐上升为权力的中心 D . 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 13. 19世纪初的英国有192个议员议席的选举是通过贿买而产生的,它被106个有权势的人物所控制;萨里郡的加通地区只有6间房子,一个居民,却拥有一个议员的议席分配名额。由材料可知,当时英国
    A . 少数封建贵族控制议会 B . 君主立宪制日益完善 C . 文官制度建立的迫切性 D . 议会改革具有必然性
  • 14. (2022·海淀二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B . 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 D . 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修订,适用范围扩大到独立从业人员。增加7%的社会保险赔偿金也得到国会通过。修改公平劳动标准法,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75美分提高到1美元。这些措施表明当时美国政府
    A .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 . 加强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 C . 注意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D .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 16. 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指出: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和西欧开始时,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的最大差距不过是1:2,200年后,这种差距变成了1:60。这反映出,作者强调
    A .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迫切性 B . 反对西方霸权成为时代主题 C . 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独立 D . 推翻世界殖民体系的必然性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并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7年底,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颁行《农会简明章程》,敦促各地设立农务总会及分会、分所。许多资本家认为“我国以农产立国,非振兴农业,不足以救危亡之时局”,积极参与组织农会。据记载,各地农会的会员或是具有举人、监生等功名职衔的人,或是新式学堂的毕业生。还有不少农会规定,只有“素有实业,热心任事者”或“富有田产,为一方巨擘者”,才有资格出任农会的领导。清末农会在研究农学、讲求农务、创办农业试验场、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清末农会会员人数很少,如1910年成立的四川农务总会,总会和分会会员仅有1955人。因此,农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不大。

    ——摘编自朱英《论辛亥革命前的农会》

    材料二:1924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名义,拟定了一个全国性的农民协会章程。章程规定,“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农、农村之手工业者及在农村中为体力的劳动者”,愿履行一定手续的即可取得农会会员资格。1926年5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协会的责任,是以农民利益为奋斗的目的”“同时要与中国革命有利益”。农民协会“要联合各革命民众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及军阀,除去贪官污吏、买办、地主、劣绅土豪的靠山,谋农民第一步解放之战功”。农民依靠农民协会这一组织形式,致力于打倒官权、神权、族权、男权,创造自己的民权,“自己经营自己的生活”。1927年初,全国已有17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900余万人。

    ——摘编自李永芳《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协会》

    1. (1) 简述清末农会兴起的历史背景。
    2. (2) 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会的新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 19. 货币推动着经济发展,又影响政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为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质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 4 世纪左右,罗马开始官铸钱币。原始的铜钱重 1 罗马磅,其余铜钱则为 1 磅的倍数或分数。银币最初只是罗马人为了意大利南部的军事和商业需要而铸造的,价值达 2 个达拉克姆。公元前 269 年,罗马实行新的货币制度。这种新的货币体系包括银币(第那流斯)和铜币(阿斯),一个银币值 10 个铜币。

    ——摘自《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 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 1935 年11 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 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地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且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 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 年,法币发行总额不过 14 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 5 千亿 元;到 1947 年 4 月,发行额又增至 16 万亿元以上;1948 年,法币发行额竟达 660 万亿元以上,等于 1937 年的 47 万倍,物价上涨了 3492 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行》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秦朝货币的共同之处。
    2. (2)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 20. 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是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条重要线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并得到经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相信不仅存在着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的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让·雅克·卢梭提出了一些启蒙运动中最深刻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大卫·布林尼《进化论》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