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2-1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A . 千克 B . 公斤 C . D .
  • 2. 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感觉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小明自己 B . 小明的座位 C . 附近的楼房 D . 小明乘坐的汽车
  • 3. 某公园内有一个可以用声音控制的喷泉,游客对着喷泉旁边的控制装置呐喊时,呐喊的声音越大,喷泉喷出的水柱越高。由此可知,控制喷泉水柱高度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三个都可以
  • 4.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反映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 . 教室的门高度约为21cm C . 普通中学生跑800米用时约为半分钟 D .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5℃
  • 6.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钢笔错位 B . 水中倒影 C . 手影游戏 D . 林间光束
  • 7. 古诗《枫桥夜泊》中,有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 . 汽化 B . 凝固 C . 凝华 D . 液化
  • 8. 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 B . 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C . 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 D . 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 9. 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测量沸水的温度时,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后读数 B .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跟读取的刻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C .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 .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边缘必须跟零刻度线对齐
  • 10. 2022年4月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运-20首次以大机群形式为塞尔维亚军方运送FK3防空导弹系统,证实了其战略远程空运能力,如图所示。运-20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比同体积的常规材料轻,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压本领强、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这种材料比同体积的常规材料轻的原因是(  )

    A . 密度小 B . 导热性好 C . 弹性大 D . 硬度高
  • 11.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铁块熔化成铁水后,铁的质量变小了 B . 将一块方形橡皮泥压扁,橡皮泥的质量变小了 C . 铜块的温度升高后,铜的质量变小了 D . “冰墩墩”被带到空间站后,“冰墩墩”的质量没有变化
  • 12. 家里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明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明距离镜子1m时,他的像距离镜子2m B . 小明向镜子靠近时,他的像远离镜子 C . 小明向镜子靠近时,他的像大小不变 D . 小明向镜子靠近时,他的像变大了
  • 13. 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煤油

    水银

    A .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大 B . 铜的密度为 C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 . 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冰块,冰块的体积比铝块的体积大
  • 14. 两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然后分别放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天平恰好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则(  )

    A . 甲瓶内的液体质量较大 B . 乙瓶内的液体质量较大 C . 甲瓶内的液体密度较大 D . 乙瓶内的液体密度较大
二、多选题
  • 15.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 . 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B .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 . 为什么经常玩手机游戏会导致视力下降? D . 光在折射时,折射角会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吗?
  • 16. 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下列做法中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 正在车间中工作的工人戴上防噪耳罩 B . 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 C . 乘坐公共汽车时用手机的外放功能听音乐 D .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大声交谈
  •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下降 B .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D . 将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 18. 对图所示的光现象进行描述或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发生的漫反射现象,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乙图中小红能看见地上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是光源 C . 丙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色散,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 . 丁图中渔民看到水中鱼的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 19. 下列关于图所示的各实验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扬声器旁的烛焰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图乙中,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因为光在凸面镜上发生反射时不遵循反射定律 C . 图丙中,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下降,说明水槽中水的温度较高 D . 图丁中,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20. 如图所示,甲图是小车甲运动的图像,乙图是小车乙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 甲车做变速运动,乙车保持静止 B . 甲车和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经过5s甲车行驶10m D . 经过8s甲车行驶15m
三、填空题
  • 21. 如图所示,待测物体A的长度为cm。

  • 22.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 23. 图为光射入眼睛的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此人所属视力类型为(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应佩戴(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 24. 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这说明。如果敲击音叉的力度变大,音叉轻触乒乓球时,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选填“变大”或“变小”)。

  • 25. 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经平面镜EF反射后,沿OA射出,ON是法线,反射角等于30°。已知等于30°,等于45°,等于60°。则与反射光线OA对应的入射光线是沿(选填“BO”“CO”或“DO”)方向射入的。

  • 26.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他们将一个透明玻璃制成的水槽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并滴入几滴牛奶,在水槽底部水平放置一个平面镜,用固定的绿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NO,然后用另一支红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缓慢转动圆台,从某个方向看过去可以看到三束光AO、NO和OB恰好相互遮挡,如图乙所示。这个现象可以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四、实验题
  • 27. 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1. (1) 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和AC段的时间分别为 , 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2. (2) 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得的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或“偏小”)。
  • 28. 表二是小秋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二

    沸腾状态

    沸腾前

    沸腾时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1. (1) 本次实验测出水的沸点是℃;
    2. (2) 若其它条件不变,继续对沸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9. 小刚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测量一块实心合金材料的密度。

    1. (1) 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2. (2) 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将合金块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放砝码,当不再有合适的砝码可添加时,小刚发现横梁静止后,天平左盘下沉。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B . 向右调节游码,直至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3. (3) 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合金块的质量为g;
    4. (4) 小刚再将合金块浸没在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合金块的体积为
    5. (5) 根据测得的数据,可计算出合金块的密度为
  • 30. 小华和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1. (1) 用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 (2) 小华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透过玻璃板看到了A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小华又拿一只跟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缓慢移动B,直到透过玻璃板从各个方向看上去,B跟A的像,然后在白纸上记下B的位置。
    3. (3) 小华利用蜡烛B找到A所成的像的位置后,移开B,把一张白纸放在该位置,发现白纸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该现象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
    4. (4) 他们在探究蜡烛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时,自变量是。经过多次实验,他们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实验结论是:

      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u/cm

      3

      5

      7

      9

      11

      13

      蜡烛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cm

      3

      5

      7

      9

      11

      13

  • 31. 小华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小华先利用图甲所示的方法,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从而确定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如图乙所示,小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原理应用在(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
    3. (3) 如果让光屏上呈现的烛焰的像再变大一些,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写出一个正确的操作方法。( )
五、综合题
  • 32. 请阅读《青铜器的“模”与“范”》并回答题。

    青铜器的“模”与“范”

    方块汉字蕴含着极有韵味的中华文化,每个字都有出处,每个词皆有来历。“模范”这个词的起源几乎与中华文明史等同,其实“模”与“范”是不同的器具。

    在古代铸造青铜器时,首先要塑一个实心的泥模,泥模上雕有花纹(如图A)。然后用这个泥模翻出泥质的外范,这个外范上面就有了花纹(如图B)。再将最初制作的实心泥模表面刮去一层作内范(如图C),刮去的厚度就是所铸青铜器的厚度。内外范经过阴干、入窑焙烧两道工序,形成不易变形的陶范。将内外陶范合在一起,留出注入液体的浇口,外面用一层泥加固(如图D),这个过程称为合范。对陶范进行预热后,从浇口浇铸青铜熔液,待青铜熔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一件青铜器就诞生了(如图E)。这种方法称为范铸法。

    古人为了追求更为细致、精美的艺术效果,又发明了熔模法铸造青铜器。先以泥制作出内范,在其外部贴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制作的青铜器的形状,成为蜡模。外部再以泥填充加固,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质熔化,倒出后形成空腔。再向空腔内注入青铜熔液,凝固冷却后,打去填充的泥范,便可得到与蜡模相同的青铜器。1978年出土的云纹铜禁(图所示)是春秋中期的青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通高28.8cm,器身长103cm,宽46cm,质量95.5kg,呈长方形,它就是用熔模法铸造而成的。

    几千年来,模与范成为人们铸造钱币、器物的规范模具。今天,模范引申为值得学习与仿效的榜样。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范铸法”工艺的主要步骤是:做泥模、做外范、、合范、
    2. (2) 用“熔模法”铸造青铜器时,会得到与蜡膜相同的青铜器,“相同”是指两者的相同;
    3. (3) 假定铸造“云纹铜禁”的青铜的密度是 , 蜡的密度是。则用“熔模法”铸造“云纹铜禁”时,制作蜡模所用的蜡的质量至少是kg。
六、计算题
  • 33. 为增强体质,小明经常沿着操场跑道进行跑步锻炼。已知操场跑道一圈长400m,小明某次跑完3圈用时6分40秒。求:
    1. (1) 此次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
    2. (2) 若小明将平均速度提高到5m/s,跑完操场跑道3圈所用时间。
  • 34. 小明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拧紧瓶盖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几天后打开冰箱时发现玻璃瓶被“冻裂”了,如图所示。已知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 , 水的密度 , 冰的密度。求:

    1. (1) 瓶内水的质量;
    2. (2) 瓶内的水凝固成冰后,冰的体积;
    3. (3) 通过计算结果分析,玻璃瓶被“冻裂”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