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三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入学...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2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 1. (2020高一上·定远月考)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
    A . 皇帝制度 B . 三公九卿制度 C . 郡县制度 D . 郡国并行制
  • 2. (2020高一上·辽宁期中)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   )
    A . 两税法 B . 租调制 C . 均田制 D . 租庸调制
  • 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4. (2022高一下·云南月考)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 . 相权战胜专制皇权 B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 . 专制皇权日益强化 D . 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得到调和
  • 5. (2019高一上·鞍山期末)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③④①
  • 6. (2020高一上·招远期末)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    )
    A . 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迎战敌舰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
  • 7. 1921年9月8日,《申报》载文:“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 .   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 . 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C .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 . 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 8. 在1926年国民党“二大”上,有国民党人提出:国民党人加入共产党,必须得到其所在地党部的同意。这一提议遭到了张国焘等共产党人的激烈抵制,其理由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党员,入党出党均有充分的自由。由此可知,当时(    )
    A .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B . 国共合作形式为党外合作 C .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 国共两党已进入对峙时期
  • 9.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临近尾声之际,国共之间又展开了一场北平谈判。这两次和谈的相似之处是(    )
    A . 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 B . 分别达成了建国及和平计划 C .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 D . 国民党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 10.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一败一胜,造成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 . 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 C . 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D . 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 11. 1956—196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要考察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你认为最应该收集的历史信息是(    )
    A .   中共八大的内容 B .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 . 人民公社建立的原因 D . 王进喜、焦裕禄和雷锋的事迹
  • 12. 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是(    )
    A . “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 .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D . 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 13. (2020高二上·包头期中) 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 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
    A . 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 . 文学修养极高 C . 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 . 对儒学的反叛
  • 14. (2019高一上·北碚月考)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 .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B .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 .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D .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 15. (2021高一下·莆田期中) 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及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 . 广大民众的支持 C . 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D . 土地革命的开展
  • 16. (2017高一下·潮南月考)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C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17. (2021高一上·肥东)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B .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C .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D .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 18. (2021高一下·广州开学考) 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   )
    A . 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 B . 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 C . 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 D . 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 19. 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如下: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

    A . 《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 . 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 .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 20.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    )
    A . 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 B . 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 . 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 . 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 21. 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
    A . 深化依法治国方略 B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 . 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D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22.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 .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 .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 .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 .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 23.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钱玄同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
    A .   宣扬西方文化 B . 废除中国汉字 C . 普及平民教育 D . 反对封建思想
  • 24. “……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
    A . 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 . 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 . 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 . 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 25. (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 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 . 维护封建礼教 B . 提倡经世致用 C . 抨击君主专制 D . 主张君主立宪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2022高一下·马龙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变化的主要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1) 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走自己的道路”是走什么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这条“自己的道路”过程中有哪些开创性贡献?
    2. (2) 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建党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