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12月第...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学好哲学,终身受益”。哲学思维能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此可见( )
    A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 B . 哲学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C . 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 哲学总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2. 马克思提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让我们理解社会是如何到达现在的资本主义阶段,这个社会劳动阶级的力量是什么,社会如何变革,以及变革的基本力量是什么。所以,它是对人类历史和经验教训的概要总结,时至今日依然价值巨大、意义非凡。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具有科学性特征,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发展规律

    ②具有革命性特征,能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

    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是“科学之科学”

    ④以更好地揭示世界发展规律为根本目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今年4月,贵州新建的花鱼洞大桥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该奖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新花鱼洞大桥是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该桥摒弃常规先拆后建的做法,提出“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的设计思路,采用造型美观的180米中承式提篮钢管混凝土拱桥替代原来的桁式组合拱桥,实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的目标。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做事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不畏艰难险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
    ④尊重并利用客观规律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历史不是躺在书本中的冰冷文字,而是既往的客观事实,对历史的学习研究不能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和主观想象。尽管讲故事的方式会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地得到呈现,但讲故事并不意味着历史可以随意杜撰,而应当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上述论断强调的是(   )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③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历史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过去,我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使用了“便捷”的塑料物品,而现在,我们正在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据奥地利学者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的数据显示,如果全年喝塑料瓶装水,每人每年会摄入近10万个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颗粒。这些微塑料能够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长期的蓄积,会腐蚀人体健康。材料启示我们(   )

    ①把握联系普遍性,认清塑料使用与人体健康的联系

    ②立足人类需要创造联系,开发无风险的替代增塑剂

    ③增强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适时推进禁塑限塑运动

    ④“便捷”是绝对的,代价是相对的,二者对立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第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成效显现,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中国经济的良性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上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看法(   )

    ①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把握事物性质

    ②做到了从研判形势出发,合理解决经济问题

    ③反映了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增强信心

    ④做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防止一点论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7.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着眼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局,把“三个突出”“三个聚焦”贯穿始终,即突出旗帜鲜明的政治主题、突出改革创新的核心位置、突出协调发展的全局视野,聚焦目标精准研判、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聚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看问题要看主流,把握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

    ③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做到未雨绸缪
    ④认识矛盾的对立,推动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合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原因在于其(   )

    ①作为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检验和拓展课堂知识

    ②作为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③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④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2年11月20日,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本届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一条会飞的充满动感的头巾,灵感源于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巾,既美观又很有中东特色。拉伊卜的设计(   )

    ①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说明灵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注重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推动认识发展

    ④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又与人的主观认知有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课后看护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做法全面实施;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快,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近年来,某市各项改革向广大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聚焦,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破解民生难题,让老百姓既感受到改革发展的速度,又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温度。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社会历史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③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政治领域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设计和建设团队以汉阳铁厂工业遗址群落历史建筑为基础,依照工业遗址价值判断原则,建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武汉“1890拾光”艺术馆。破旧的工业设施被拂去灰尘,放置在雕塑台上,成为城市历史的“代言人”。这表明(   )

    ①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②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了工业遗址价值的拓展和延伸

    ③对工业遗址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受到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

    ④人类想象力的无限性决定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事件和行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放弃美籍背景、选择为国争光的花滑运动员朱易,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花滑短节目和自由滑比赛时发挥失常,成为全网话题人物。很多人在网上质疑朱易的能力,不仅在社交平台上抨击朱易,甚至批评她没有作为一个合格运动员的心态。也有人认为,朱易发挥失利不该被网暴,应当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朱易的失误,只要展示中国年轻人的风采,对胜败我们都应表现出风度。导致上述不同认识和评价的原因可归纳为(   )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 
    ②不同的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乐之邦”,传统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几年,在新媒介环境下,声、光、电和服、道、化等手段的融入,很迅速地就能在感官上将民乐节目包装出耳目一新的效果。有人认为,不能把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作为民乐创新的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独特的音韵格律,讲究听觉和味道,音色丰富、旋律性强才是民乐的优势,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为了“炫技”而“炫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才能发出民族音乐的“中国好声音”。由此可见(   )

    ①保持民乐传统本色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②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民乐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民乐的发展和创新
    ④民乐守正与创新的实质就是肯定和保留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湾里庙曾是石家庄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庙宇,正名为“苍岩圣母庙”,是为供奉苍岩圣母护佑一方平安而建,见证了石家庄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年久失修,解放后逐渐消失,因而很多人并不了解。石家庄市政府花大力气,依托湾里庙步行街旧址打造出一条国家级商业步行示范街,成为市民、游人打卡、休闲、娱乐和消费的场所,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湾里庙,了解了石家庄。材料说明( )

    ①要继承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文明内涵,打造石家庄特色文化

    ②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助力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

    ③以高度文化自觉,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④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助力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党中央之所以这样重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是因为(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弘扬中华文明有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明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截至2021年,已有121个灌溉工程项目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18个国家和地区,类型涵盖有坝引水、无坝引水、蓄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区域灌排系统、传统机械提水井灌及坪田、梯田、对田(浮田)等特殊田式灌溉等,已初步具备传统灌溉工程技术的广泛代表性。保护灌溉工程遗产的价值在于(   )

    ①展示传统农耕文明演进和世界灌溉文化的多样性

    ②可以从传统农业文化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智慧

    ③对促进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决定意义

    ④挖掘灌溉工程的历史价值并揭示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由海南卫视首创推出的驻华大使生活纪实节目《大使家宴》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节目以“美食”话题切人,讲述“餐桌上的外交”,多视角、多维度摹绘睦邻友好的中外友情。该节目(   )

    ①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有利于各国在交流互鉴中认同他国的文化

    ③探索了中外文化交流互签的新方式 
    ④以彰显文化自信为根本价值追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18. 为期5天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把九大服务领域的体验,尽可能地呈现在观展观众面前。相比于一些需要想象场景的服务项目,体育服务领域把一些项目直接“搬”进了服贸会现场,让观众实实在在体验雪上、水上、陆上运动。露营、飞盘、房车……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户外体育运动也在会场的户外展区亮相。开展体育服务项目(   )
    A . 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我国人民的文化需求。 B . 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 在发挥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高文化事业的经济效益 D . 旨在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19.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创作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开播以来,不负众望、好评如潮。该剧通过单元剧的形式,展现新时代新成就,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提升。浓缩了11个行业普通人的故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这启示文化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应(   )

    ①创新创作方法,决定文艺质量 
    ②讴歌劳动人民,传递拼搏力量

    ③如实反映生活,迎合观众口味 
    ④展现时代进步,弘扬中国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2年9月9日,盐城市“铁军魂盐城红”2022红色文化主题月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旨在扎实推进盐城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强大精神力量。下列选项正确解读材料的是(   )

    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助力实现文化强国

    ③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在革命时期的不懈追求

    ④革命文化就是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表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

    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只有三方联动、密切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家庭是基础,重在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可通过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学校是主导,学校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塑造基本劳动品质,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社会要支持,在政府统筹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对劳动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劳动教育贯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感受劳动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

  • 22. 什么是“动态清零”?“动态”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2022年初,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波及我国30个省市。专家指出,看似“症状轻、死亡率低”的奥密克戎病毒,由于传播力强、感染人数多,带来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德尔塔病毒。我国老年人口与流动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城市人口群居且密度较大,一旦“躺平”,必将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因此,“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月2日,吉林突发疫情,全省落实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书记抓防控,有疫情防控任务的1452个城市社区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省市县20余万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基层,在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7000余个,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1.2万支。在城镇,街道社区党组织扎紧扎实“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五级疫情防控防线。在乡村,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农民党员、志愿者,织起排查、防控、服务的大网。4月14日,吉林省宣布各市州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从风雪漫天到春暖化开,吉林省此轮战“疫”有力证明:坚持动态清零,定能赢得胜利。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数千年传承发展,我国传统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世代累积的族规祖训、家训家风,各种礼仪讲究、原汁原味的乡村婚礼、寿筵、乔迁、丧葬、祭祖、庙会等民俗活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友善、团结和谐,蕴含着农耕文明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仍然是当代人从中寻找到的心灵的归依和精神的“原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地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注重保护利用好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廊桥亭台、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多一点“时光的味道”,承载并留住更多美丽“乡愁”。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资源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与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荧屏重要的创作宝库。近年来,呼应时代之需,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国风”创作潮流。围绕“国风+”而垂直细分的原创节目不断涌现,让更多文化瑰宝走下殿堂,走向大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耕多年,打造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现象级国风节目。其中,《典籍里的中国》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等多元手法,以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河南广播电视台从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获得了创意的灵感,推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多场中国节日特别节目,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形成了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新主角。新媒体平台通过大屏端高密度、高频率播出,小屏端与快手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在微博、快手、抖音、B站、 今日头条、大象新闻客户端等多平台分发,实现了传播的主体化、最大化。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喜爱,抖音推出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也非常受欢迎,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超5亿。《大家聊唐诗》节目分享的“读诗为什么使我们更有力量”吸引了570万人次在线观看。这些出圈的诗词节目充分表明,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借助高科技或新的传播平台,古诗词正筑放出新的魅力。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芯片,最大的同心圆,可以激活、开启当代人优雅的生存智慧。但人与人的年龄、职业、身份不同,对诗歌的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诗意味着一种优雅的生存状态:有人认为,只有诗歌才能够医治理性带来的创痛;还有人认为,诗是参加雅集唱和的一种技能。

    古圣先贤的智慧、品格可以光照当下,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盖指路明灯。青少年若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国古典优秀诗词的当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