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清朝皇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文成公主入藏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设置伊犁将军
  • 2. 《陆游集》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宋代(    )
    A . 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 .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 . 国家赋税收入大增 D . 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 3. (2019高三上·靖宇月考)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 . 《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 .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 4.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   )

    A . 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B . 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C . 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 D . 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
  • 5. (2020高二下·大名月考) 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
    A . 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B .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C .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 . 宗教色彩较为浓厚
  • 6. (2022高一上·玉溪期中) 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

    A . 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 B . 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 C . 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D . 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
  • 7. (2016高三·常州模拟)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

    A . 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 . 世界万物的总根源 C . 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 . 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 8. (2020高一上·定远月考)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 . 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 . 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 . 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 . 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 9.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
    A .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 .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 .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 10.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
    A . 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 B . 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 . 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 . “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11.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 .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 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 . 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 12. 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
    A . 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 . 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C . 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 . 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
  • 13. (2022高一下·普洱开学考)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
    A . 巩固专制统治 B . 和谐人际关系 C . 维护社会秩序 D . 确立儒学独尊
  • 14.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 .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15.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 修筑都江堰 B . 发明印刷术 C . 改进造纸术 D . 编著《天工开物》
  • 16. (2020高一上·东丽期末) “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
    A .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C . 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 .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 17.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关税达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
    A .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 18. 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 . 581年 B . 589年 C . 618年 D . 689年
  • 19. 1838年6月,黄爵滋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称:“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由此可推知,他主张禁烟应该首先(    )
    A . 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重治吸食人员 C . 防控白银大量外流 D . 严惩鸦片贩子
  • 20.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
    A . 国防虚弱 B . 豪强争权 C . 藩镇割据 D . 分封诸侯
  • 21. 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    )
    A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 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 22. 清朝末年北京出现“近支排宗室(皇族近支),宗室排满,满排汉”的民谣,反映了当时(    )
    A . 清政府已经众叛亲离 B . 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 C . 清政府政治集权不断加强 D . 满汉官僚间矛盾尖锐
  • 23. 某学者赞扬中国历史上的一项技术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是重大的“革命”。这位学者赞扬的技术是(    )
    A . 炼金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技术
  • 24. 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
    A . B . C . D .
  • 25. 《宋史》对宋太祖倍加赞誉:“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此种评价是基于太祖(    )
    A . 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 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 . 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D . 实行鼓励贸易的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赵翼《廿二史札记》

    1. (1) 材料一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
    2. (2) 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分歧异议,皇帝就成为当然的最高裁定者。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朱元璋压缩中书省正官和掾属编制、废行中书省、扩充六部官制、皇太子预政,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改革。胡惟庸党案促使其下定决心,对宰相制度“斩草除根”。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分理庶务,事权分散,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与隋代相比唐代三省体制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朱元璋对宰相制度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几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燕翼谋录》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闻,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 (1) 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1. (1) 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与此有关的最早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
    2. (2) 李显曾被封为庐陵王,这类似于古代早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初衷与结果又是如何?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