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瑞丽第一民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2月份...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
  • 1.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 . 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探究 C . 《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 . 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 2. (2020高二上·天水期末)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 .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B .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 D .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3. (2020高一下·宜丰开学考)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
    A .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 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 . 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 . 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 4. 下图所示的皇家园林被侵略者野蛮焚毁。这一严重事件发生在(    )

    A . 中英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2022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
    A . 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B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 . 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D . 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 6.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诗中赞誉的人物是(    )
    A . 郑和 B . 郑成功 C . 林则徐 D . 邓世昌
  • 7.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下列有关这一时期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确立了察举征辟制 B . 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C . 冶铁业采用灌钢法 D . 儒佛道“三教”融合
  • 8. 在隋至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由此可见,隋至唐初(    )
    A . 实行三省六部制 B . 决策与行政分离 C . 实行集体宰相制 D . 决策权归门下省
  • 9. (2022高一下·澄江开学考) 唐代御史若进言莅事不当,会被杖责;明代开始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则无此类事情发生,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由此可知(    )
    A . 两宋政治远比唐代清明 B . 宋朝重文轻武特征显著 C . 宋朝君主集权远逊唐明 D . 唐明两朝君权更为集中
  • 10.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    )
    A . 政治腐败 B . 宦官专政 C . 中央集权 D . 君主专制
  • 11. (2017高一上·腾冲期中)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 .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 . 疆域规模的扩大
  • 12.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行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张骞通西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3.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 14.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 三分相权 B . 废除宰相制度 C . 实行行省制度 D . 设内阁
  • 15.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 .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 16. (2017高一上·蔡甸月考)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 17. (2019高三上·霍邱月考) 据学者研究,西汉初期就同姓诸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分封的同姓王(   )

    A . 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 B . 背离了设置时的初衷 C . 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D . 不可都视为割据势力
  • 18.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 .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 19. (2022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古代邦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
    A .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 20. (2022高一上·澄江期中) 顾炎武认为“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柳宗元强调“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此其所以为得也”。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都认为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 . 都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 . 都强调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 D . 制度的更替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废宰相后与宰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共分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再评述该历史事件。(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准确全面)

  • 23. (2022高一下·云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依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