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

更新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及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人口所占比重

    与2010年相比

    东部地区

    39.93%

    上升2.15%

    中部地区

    25.83%

    下降0.79%

    西部地区

    27.12%

    上升0.22%

    东北地区

    6.98%

    下降1.20%

    1. (1)  我国四个地区中,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 . 东部地区 B . 中部地区 C . 西部地区 D . 东北地区
    2. (2)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我国人口主要迁入的地区是(   )
      A . 东部地区 B . 中部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农村地区
    3. (3)  导致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要求 B . 自然灾害的发生 C .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D . 资源开发
  • 2. (2022·福建)  图为水牛春耕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照片拍摄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 B . 小麦 C . 青稞 D . 小米
    2. (2)  该照片拍摄地点可能位于(   )
      A . 柴达木盆地 B . 东北平原 C . 内蒙古高原 D . 江南丘陵
  • 3. (2021八上·揭东期中)  如图为某地蜂农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蜂农放蜂线路经过的区域(   )
      A . 主要是我国河流的外流区 B . 地形以盆地高原为主 C .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 D . 经过高原山地气候区
    2. (2)  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蜂农需要频繁转场放蜂。影响蜂农迁移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 B . 降水 C . 气温 D . 市场
    3. (3)  蜂农转场过程中,奔波于各地,有机会品尝各地美食。我国食材丰富的气候原因是(   )
      A . 气候复杂多样 B . 大陆性气候强 C . 以热带气候为主 D . 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 4.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河流在奔腾流淌。图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两条河流描述错误的是(   )
      A . ①河易发生凌汛现象 B . ②河流量大,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C . 都流经四川省 D . 都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
    2. (2)  关于图中河流各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河下游因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B . ①河上、中、下游分界处分别是湖口、桃花峪 C . ②河下游水能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D . 洞庭湖位于②河的下游河段
  • 5.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绿宝石”,生物资源丰富。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景洪所在的西双版纳是我国的“绿宝石”,和其气候特征密切相关。该地属于(   )
      A .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 热带季风气候 C . 高原山地气候 D . 热带雨林气候
    2. (2)  西双版纳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远    ②植被茂密,多为常绿阔叶林

      ③是亚洲象、长臂猿、孔雀的乐园    ④云贵高原阻挡了冬季寒冷的空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6. (2022·贺州)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 气候资源 B . 土地资源 C . 森林资源 D . 矿产资源
    2. (2)  图中所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 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B . 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C .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 . 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7.  下图为在长江武汉站和塔里木河阿拉尔站测得的河流流量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长江和塔里木河(   )

      ①夏秋季河流流量大②冬春季河流流量大③流量的季节变化大④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2. (2)  塔里木河流量最大的季节及原因(   )
      A . 夏季,大气降水多 B . 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少 C . 冬季,河流流速慢 D .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 8.  下图为我国部分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例中的A、B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 . 林地、荒地 B . 水田、旱地 C . 林地、草地 D . 耕地、草地
    2. (2)  下列关于我国A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是大兴安岭、长白山人工林区 B . ③地处云贵高原 C . ④为热带雨林 D . ⑤所在的是东南丘陵林区
  • 9. (2022·岳阳)  《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应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读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及增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可知,近五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   )
      A . 基本持平 B . 有增有减 C . 持续下降 D . 持续上升
    2. (2)  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我国积极发展(   )
      A . 家具制造业 B . 高新技术产业 C . 农副产品加工业 D . 棉纺织工业
  • 10. (2022·资阳)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其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最不可能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是(   )
      A . 信息技术 B . 新能源 C . 钢铁工业 D . 生物制药
    2. (2)  推测拥有“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   )
      A . 兰州 B . 西宁 C . 海口 D . 上海
  • 11.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穿越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恶劣、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全线桥隧比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川藏铁路总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 农业分布 B . 城镇分布 C . 河流流向 D . 山脉走向
    2. (2)  推测修建川藏铁路最难的一段是(   )
      A . 成都——雅安 B . 雅安——康定 C . 康定——林芝 D . 林芝——拉萨
    3. (3)  修建川藏铁路经常遇见的自然灾害是(   )
      A . 滑坡 B . 台风 C . 火山喷发 D . 沙尘暴
  • 12.  中国高铁已成为“国家名片”。下图为我国部分高铁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高铁线路主要分布在(   )
      A . 东南部的沿海地带 B . 中部和西部河流沿岸 C . 地势的二、三级阶梯 D . 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区
    2. (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线路①哈佳高铁,冬季运行速度比夏季稍快一些 B . 线路②京沪高铁,经过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地区 C . 线路③兰新高铁,与祁连山并行,受雾霾影响大 D . 线路④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全程行驶在南方地区
    3. (3)  春节期间“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张明从广州到哈尔滨可能(   )

      A . ①②④ B . ③④⑤ C . ④⑤⑥ D . ③⑤⑥
  • 13.  “郫县豆瓣”是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地方名特产品,享有“川菜之魂”的美誉。豆瓣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生产的优质蚕豆。(注:2017年1月县正式更名为郫都区)图1是郫都区周边区域示意图,图2是郫都区气温曲线与降水量状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1所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
      A . 西高东低 B . 东北高西南低 C . 北高南低 D . 四周高中间低
    2. (2)  郫都区盛产优质蚕豆的自然条件有(   )
      A . 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B . 夏季光照充足 C . 位于都江堰以西,灌溉水源充足 D . 豆瓣酱的生产工艺历史悠久
二、解答题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太平洋西岸的国家,也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陆地国界漫长,达2.2万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材料二: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节目日《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用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勾勒中国版图。

    材料三:作为《边疆行》的姊妹篇,大型系列特别节目《沿海行》采用车队行进的方式,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完成全部行程。《沿海行》和《边疆行》相呼应,完成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

     

    1. (1) 《边疆行》和《沿海行》的起点分别位于(填省级行政单位简称)。《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属于我国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省级行政区的是(填全称)。
    2. (2) 《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填民族)。
    3. (3) 中国疆域辽阔,位置优越。试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 (4) 《边疆行》摄制组队员发现,我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差异都很大,请简述我国南北、东西哪些方面差异大和造成这种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 15. “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引汉济渭”工程及西安和汉中的气候资料图

    资料二:秦岭地质构造复杂,穿越秦岭的隧洞埋深都在500来以上,修建隧道工程难度很大;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

    资料三: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城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水浪费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500万亩耕地恢复浇灌,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1. (1) “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调节该区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从图中看出:与渭河流域相比。汉江流域的年降水量,支流,汉江水量大。
    2. (2) 该工程经过山脉,该山脉以北位于我国的(干湿地区)。
    3. (3) 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4. (4) 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