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性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佩洛西作为美国政治人物,    地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渎,中国人民对此行径表示强烈愤慨。面对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有吓不倒、压不垮的志气,更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滋事,都将自食其果,受到中国政府的严厉制      (cái)。

    1. (1) 文中加点字“亵”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 xiè B . xiē C . zhí D . zhì
    2. (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3)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 自惭形秽 B . 一意孤行 C . 扭怩作态 D . 断章取义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民有压不垮、吓不倒的志气,更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 B . 中国人民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更有吓不倒、压不垮的志气。 C . 中国人民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能力,更有吓不倒、压不垮的志气。 D . 中国人民有吓不倒、压不垮的志气,更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能力。
  • 2.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会从面部逐步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四肢,最后会结痴脱落。②猴痘与流感一样,都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不治疗,也会自愈。

    ③另外,尽管该病被称为猴痘,但猴子不是这类病毒的终端和唯一宿主。

    ④一般的病程是,潜伏期为5~21天,感染者在前5天可能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淋巴肿大、肌肉疼痛和强烈气喘等症状。

    A . ④①③② B . ②④①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④①②③
  • 3. 你校有幸邀请到“当代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老人来校宣讲,宣讲活动后,由你对朱彦夫老人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下列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朱老,久仰大名,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B . 朱老,您的宣讲让我受益匪浅。 C . 朱老,采访过程如有冒昧,请多包涵。 D . 朱老,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很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 . 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 .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 . 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 (2) 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选自《资治通鉴》)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饶州自元丰隆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但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至死者盖”多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路话》)

    【注】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②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5)。③神童∶指应神童试。宋代科举考试有神童科,赴考者称应神童试。④俚俗∶世俗之人。⑤粗∶大致。⑥《五经》∶儒家五部经典著作,指《诗》《书》《礼》《易》《春秋》。⑦木杪(miǎo)∶树梢。⑧神童∶这里指聪明绝顶的儿童。⑨盖∶大概。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   ()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此非恶声也

      ②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

    3. (3) 请从三个语段的人物祖逊、管宁、朱天锡中选择一位,并就其行为做法谈谈你的意见及产生这种看法的理由。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2.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诗句是
    3. (3) 天寒大雪,我们不禁吵诵起了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由这两句诗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湖心亭看雪》中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的脚步

    赵丽宏

    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飞来的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流水中鱼儿唼喋,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蜡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香,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纹开在严寒中的蜡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

    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

    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录。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殷红……

    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

    1977年,高考恢复,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廊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宿舍里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在半导体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在两张废纸上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你带着被冬天掠去的一切回来了,广袤的大地上,到处是蓬勃的复苏

    .....

    在你生气虎虎的前进脚步中,一定会崛起一个青春焕发的中国!

    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一首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只见很多人围在那里看。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我在人群外看了一眼,悄悄地走开了。在文史楼后门口,正好遇到当时的中文系主任徐中玉教授,他笑着喊住我,说∶“我读了你今天发表的诗,很好啊,写出了我们大家都有的心情。”

    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樟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呜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一棵树,一片草地,一声鸟鸣,可以让城市和乡野失去边界。我喜欢凝视着窗外的绿荫,默想我的心事。

    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在树上歌唱。且让我用这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7日)

    【注】①唼喋(shà zhá)拟声词,鱼、鸟等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

    1. (1) 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A参加高考,入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B在生命的第七十个春天看蜡梅开花
      C坐在书房观听窗外小鸟活动,春的脚步激荡心灵
      D成为一名“知青”,在崇明岛“插队落户”
    2. (2) 在下列横线内填写文字,按顺序概括作者记忆中所见或描绘的春天容颜。

      →② → 樟树绿意荡漾,小鸟鸣唱窥视→ ③

    3. (3) 作者说“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下列对其中“心里留下的回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在《文汇报》副刊发表的长诗《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时过四十年依然被朗诵,在于引发了朗诵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 . 春天的脚步在我一开窗时便进入我的小草屋,让我的内心感受到春日的希望,感激春的到来。 C . 书房西窗外的绿意荡漾的大樟树和小鸟鸣唱,让我对春日甚是喜欢,在默想中憧憬。 D . 我写成的长篇小说《树孩》,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意在表达我对春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赞美。
    4. (4)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虑远而安

    王厚明

    诸葛亮有句警世之言∶“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这提醒世人不可安于眼前之逸,只图一时之利,而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备无患的长久之计。

    虑远而安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它能让人擦亮慧眼、洞察本质,也能见微知著、远离祸患。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列子处世低调,"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但他贫富不移,荣辱不惊,有着“和光同尘”的境界和“宁静致远”的心智。居郑国时,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一家人面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贤德有道的人,居住在您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传出去恐怕有人会说您不重视贤达的人吧?”子阳听后觉得有理,就派官吏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说了官员的来意,再三辞谢,执意不接受子阳的馈赐。官吏无奈离去后,列子的妻子气得捶胸埋怨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可是如今我们却是面黄肌瘦得不成样子。相国子阳给我们送粮食,可是你却死要面子拒不接受,看样子跟着你是命中注定要忍饥挨饿过苦日子的!”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贤德才给我送吃的,而是听信别人的话才这样做。今天他能听信别人的话送我食物,明天也会听信别人的话而加罪于我,所以我不能接受呀。”后来,因为滥用刑罚的子阳民怨太深,百姓果然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不受栗,并远离不义,是因为他有见细节而知祸患的眼光。列子虽有饥寒之忧,却不苟取富贵,可谓有“见得思义,见利思害”的虑远之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虑远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预察预判各种不利因素,从而选择周全而长远的应对之策,从这一点而言,不失为一种严谨缜密的能力素养。公元968年,宋真宗即位,陈恕提任户部郎中。宋真宗命令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陈恕许久不报,皇帝催促多次,并派官员责问,陈恕回复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宋真宗了解实情后,并未责备,反而很赞许他。正是陈怨心系朝政、凡事虑远、善思深察的素质,颇为宋太宗器重赏识,曾亲自在宫殿立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也被《宋史》称为“能吏之首”。

    虑远而安,不仅是人类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生存之道,也是动物界赖以生存的智慧。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叫蚁熊,它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为了存活,每天要吃掉1.6万只蚂蚁。然而令人大为惊叹的是,蚁熊有一种习性∶它吃蚂蚁时绝不斩尽杀绝。当它每刨开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蚁穴时,它只吃其中的一小部分,最多不会超过500只,对剩下的则不闻不问,只是径自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蚁熊对每一个蚁穴口下留有余地,不涸泽而渔,为的是能保留生生不息的食物,何尝不是一种虑远生存的长久之策呢?

    “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虑远是一种眼光,看清本质,才能放眼未来;虑远是一种素质,预知风险,必然占据主动;虑远更是一种智慧,未雨绸缪,方可防患未然。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2年07期)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虑远而安是一种严谨缜密的能力素养。 B . 文章第三、四段列举列子的事例证明了“虑远而安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的分论点。 C . 虑远而安是人类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生存之道,动物界没有这种虑远生存的长久之策。 D . 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
    2. (2) 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国家困难时期依然做出优先发展核科研的决定,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从而让新生的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上。 B . 巴克斯顿说∶“人生如下棋,深谋远虑者获胜。” C . 小兰同学为能在四年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每天晚上学习到12点才睡觉,她觉得这样的远虑能有效助力高考,实现理想。 D . 每逢冬眠之前,黑熊在秋天大量进食,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就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寥寥数笔,境界全出,写的是华北的春雨∶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零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痂痹,因问宝钗耍些蔷薇硝来。(引自《红楼梦》)

    太观园中的春雨果然稀罕,从“几点”二字和宝钗只是“微觉轻寒”可知,这场冷空气的强度并不大,故而降水量级不大,强度也不强————只是落了几点微雨,湿润了青苔而已。这场微雨描写非常符合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的特点。

    文中提到的“杏痴癣”,又名桃花癖或吹花癖,是春癖的一种。春季阳光充足、紫外线照射强,加上温度小、风沙大,空气中容易漂浮着浮尘、花粉等过敏原。皮肤敏感的人在受到相应刺激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如春痹。从湘云两腮瘙痒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当时的空气比较干燥,也从侧面印证了华北春雨之稀缺。

    (摘自刘浩《文学中的万千气象》,《百科知识》2022年第7期)

    材料二∶

    在唐代,由长安到天竺有南北两路可选。南路路程短,但需要穿过荆棘丛生、蛇蝎遍地、瘴气弥漫的西南地区,可谓险象环生;北路路程虽远,但安全系数高。唐僧师徒选取的是北路,即从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到西域,然后南下到天竺。虽然《西游记》是虚构小说,但取经途中的经历无疑多以西域诸国为原型。

    我国西北地区是欧亚最大的干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空气干燥,地表蒸发量大。其中,新疆东部和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多为沙漠和戈壁,是极干旱区。虽然古今气候略有差异,但西域远离海洋、水汽条件不足的事实并未改变,因此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许多干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干湿气候等级》国家标准,干湿气候指数是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与气候年平均蒸发量的比值。依据这一指数,可将干湿气候类型分为6类(见下表)。

    干旱区

    干湿气候指数

    小于0.05

    0.05~0.2

    0.2~0.5

    干湿气候类型

     极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干湿气候指数

    0.5~1.0

    1.0~1.65

    大于1.65

    干湿气候类型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极湿润区

    此外,还可根据年降水量来判定干旱区域。一般而言,年降水量为200~450毫米的,是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35~200毫米的,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35毫米的,是极干旱区。以上两种判定方法得到的结果大体一致。

    (摘自刘浩《文学中的万千气象》,《百科知识》2022年第10期)

    材料三

    前几天,笔者遇到了这样一道语文题∶《三衢道中》一诗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中最明显的表征时间的字眼为“梅子黄时”,它是揭开本诗季节之谜的钥匙。由于唐宋诗中普遍采用的是农历月划分法,尊重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原意,我们可确定猜州地区梅子黄时的季节应该是夏季。《三衢道中》首句提到,梅子黄时该来的雨没有来,反而天天晴朗。那么,梅子为何会跟雨扯上关系呢?原来,每年公历6~7月,我国江淮流域经常出现连续降水过程,由于正值梅子黄熟之时,故而将此时的雨称为“梅雨”或“黄梅雨”。

    根据2017年实施的《梅雨监测指标》,江淮流域的梅雨监测主要有三个依据;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日平均气温条件和雨期雨日毁判识。对于衢州所处的江南地区而言,如果副热带高压脊线在北纬18°~25°,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并且出现多日持续的降雨,就意味着这里入梅了。按照上述指标,衢州常年的入梅时间一般在公历6月上旬,与诗中梅子黄时的时间比较吻合。或许,当年的梅雨来得稍稍晚了一些,于是才有了诗人的惬意山行,才有了《三衢道中》这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摘自刘浩《文学中的万千气象》,《百科知识》2022年第11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述材料呈现了文学作品通过文字记录当地气象特点的事实。 B . 材料一主要写《红楼梦》中“几点微雨”的描写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的特点相符,“杏斑癣”证实空气比较干燥,从侧面印证华北春雨的稀缺。 C . 材料二运用画图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干湿气候和干旱区域的特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经的西域均属半干旱区。 D . 材料三画线句中的“一般”表通常,总体上,概括地,“比较”是副词,表示达到一定程度。这两个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明作者的严谨态度。
    2. (2) 从三则材料中,你得出了哪些有意义的结论?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阅读
    1. (1)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 B . 《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达尔文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是朱赫来。 D . 《傅雷家书》∶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 (2) 给艾青诗歌《鱼化石》做一个批注。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3. (3) 支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请以《我爱这土地》、《北方》和《复活的土地》为例简要探讨诗歌中的意象。100字左右。
五、写作(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随着《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电影的公映,“英雄”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英雄一直心怀崇敬与爱慕。在众多英雄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呢他给你带来了哪些触动你将如何向他学习

    请选择一位你崇敬与爱慕的英雄作为写作对象,写一篇文章。或讲述英雄故事,或写英雄对你成长的影响,或就英雄的言行品格发表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