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片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 1. 古诗文默写。
    1. (1)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2)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3) 《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上下一白”。
    4. (4) 《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
    5. (5) 《行路难》中诗人引用典故,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6. (6)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打开九上语文课本,阅读议论文,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辩能力。 凡做一件事,要心无旁wù,对职业不敬,便是xiè渎职业之神圣。毕淑敏也认为要想濡养精神的三间小屋,就不要轻了事业的作用。读《论教养》,我们认识到:优雅的风度,不是忸怩造作,它是一种自我修养,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打开九上语文课本,品读诗歌,可以让给我们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涵养我们的性情。苏轼对月述怀,写下《水调歌头》,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刘禹锡对酒当歌,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对友人乐天的感谢之情;李白面对挫折,写下《行路难》,迎难而上,斗志昂扬!

    1. (1) 按要求写出汉字或注音。

      心无旁wù      xiè渎        轻

    2. (2) 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含错别字的词语:        改正:

    3. (3) 划横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更正。
    4. (4) 文段中“子由”是苏轼弟弟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古代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卑称字表示 。“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 的字。
    5. (5) 请仿照波浪线句,阐述学生对待学业应有的态度。
  • 3. 某班开展以“与诗同行”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内容。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符合主题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经典诗词推荐活动。

      你推荐的经典诗词是:  你推荐的理由是: 

    3. (3) 假如你的好友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他写了一段开场白,想请你帮他修改其中存在的问题。

      人生最美是遇见,与诗词相遇,邂逅十里春风。请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将在这里升华,文化将在这里更生。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诗歌朗诵活动。

      ①文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

    4. (4) 你的好友小明打算参加诗词朗诵活动,准备诵读《沁园春•雪》。在准备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朗诵存在一些问题,想请你帮忙指导一下,你应该如何对他说?
二、阅读(55分)
  • 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并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处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受过重的应试倾向影响,学生体质堪忧,近视、肥胖的现象比比皆是,且随着年级上升,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伴随而来的是意志品质低下,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四年级体育周课时数少于 3节的学校古比44.3%,这意味着一半左右的学校没有在四年级按照国家课程上体育课。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课被挤占,在我国已成常态和惯例。现实中,不少学校为了迎战高考,取消了高三的体育课,以至于大一新生的体质普遍较差;一些学校为了应对督导检查,做起了“阴阳”课表;课程内容乏善可陈,不少学校从初一开始就只上中考体育的内容。

    节选自李小伟《体育若“卑微”何谈强健下一代》,有删改)

    材料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这两个文件都明确界定了体育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教学改革要求。从体育来讲,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官网)

    材料三:

    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深圳的吴女士说自己举双手支持,但是说到未来体育中考的分数会增加,甚至高考都有可能增加体育测试,吴女士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吴女士说自己的孩子缺乏运动天赋,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平时安排孩子参加的运动并不少,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应该没有问题。但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对于体育不够优秀的孩子非常不利,运动水平差异造成的分数差距又只能通过文化课成绩追分,无形之中,孩子的学业压力就会加大。吴女士说,体育中考增加分值的目的是让学校、家长、孩子更加重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并不是选拔运动员。那么,体育中考的评价指标是否也可以更多地体现在孩子的健康水平、运动习惯、运动素质发展方面,尽量让孩子与自己比,而不是与其他孩子比。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7日,有删改)

    材料四:

    运动员出身的人,一定具备特殊的心理素质。

    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这也是由体育游戏的竞争属性决定的。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不论是人与人,还是国与国,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他们所具有的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往往会使其在社会中脱颖而出。

    一个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懊恼,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步,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抓住这种机会。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终身受益。

    (节选自李稻葵《为什么应该培养孩子在体育上的一技之长》,有删改)

    1.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半左右的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上体育课,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在我国已成常态和惯例。 B . 教育部相关人员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最终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C . 有家长认为,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不利于体育不够好的孩子,无形中加大孩子的学业压力。 D . 李稻葵认为,培养孩子在体育上的特长,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终身受益。
    2. (2) 材料一中的“阴阳”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3. (3) 请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为什么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4. (4) 结合上述材料,你是否赞同体育中考分值的增加?请说说理由。
  • 5. 阅读

    弘扬劳模精神

    ㅤ①今天的我们,习惯了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那么,劳动离我们已经远了吗?不是的。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分工细化,不会改变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在当下中国,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750亿亿次。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

    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

    ③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这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全国劳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整整35个寒暑,累计完成故障抢修作业两万余次,练就了一手排除电力故障的绝活儿。无论哪里出现问题,只要他一到场,准能手到病除。“这手绝活是‘溜达’出来的……”张黎明告诉记者,只要有空闲,他总爱沿着电力线路溜达,并不时掏出小本子记录线路沿途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摸清服务用户及用电性质,回家后再把一条条电力线路图精确绘制出来。日积月累,他对所负责的电力线路全部参数指标、安全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等情况了然于胸,加上长期抢修实践经验,使得他对故障的判断日益精准,在抢修任务中总能为及时恢复送电赢得宝贵时间。他也因此被同事钦佩地称为“活地图”。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重温他们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④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劲头。“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不断涌现。 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就成了“高峰”,就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⑤劳模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劳模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涵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风气,培育积极健康、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才能够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普遍认同的价值遵循。另一方面,劳模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必须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如此,才能够真正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砖添瓦。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 我们应该弘扬劳模精神。 B . 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C . 我们要学习劳模实干苦干的劲头。 D . 劳模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2. (2) 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为何说劳模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请你为此再补充一段道理论据。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B . 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所以劳动精神也在随着时代而改变。 C . 大力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日积月累,就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D . 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如今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5. (5) 请梳理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 6. 阅读

    【甲】

    嗟夫!予尝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

      天下

      斯人

      ④不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 (3) 【甲】文中的范仲淹就是把【乙】文中孟子的“ ”这句话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
    4. (4) 有人认为两文中的忧乐观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你怎么看?
三、 作文(55分)
  • 7. 阅读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享受温暖;风雨交加的日子,我们需要坚强;与你同行的日子,我们相互搀扶孤单的日子,也自有别样的风景……走过无数个这样的日子,我们慢慢地长大了。回头望望,哪段日子最让你难忘,哪一段日子最让你感怀。请以“最美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