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

更新时间:2023-02-1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 B .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 . 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 D . 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 2. 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 . 性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④中 C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 . 营养不良可导致③增多引起细胞水肿
  • 3.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每组都进行了前后自身对照,不必再进行重复实验 B . 实验一般以HCl或NaOH滴数为纵轴,以pH为横轴,绘制实验结果 C . 从加入HCl或NaOH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 . 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需要通过H2CO3/CO32-等缓冲对来完成
  • 4. 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当血糖含量下降时,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 .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 5. 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 B . 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原因是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 C .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D . 某成年人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
  • 6. 下列关于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和语言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B .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会导致无法听懂别人说话 C .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 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抑郁症
  • 7. 以下有关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些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内分泌腺细胞,如胰岛素 B . 有些激素可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内分泌腺细胞,如糖皮质激素 C . 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如小肠黏膜细胞 D . 有些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如皮质醇
  • 8. TRH兴奋试验是研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重要方法,可用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该方法是将TRH静脉推注,测定推注前后血清中的TSH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调控垂体分泌TSH方面,TRH和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B . 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升高 C . 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TRH兴奋试验中血清TSH水平升高 D . 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试验前血清中TSH水平低于正常值
  • 9.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人误感觉到特别冷,导致发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室温下,肥胖症患者出汗,说明其体温调定点高 B . 体温维持在37℃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 . 流感病毒侵入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就可以清除病毒 D . 体温调定点位于大脑皮层,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体温恒定
  • 10.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反应速度较缓慢并且作用时间短暂 B .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就是神经冲动 C . 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D . 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使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 11.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扁桃体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B .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消化抗原和识别自身的分子标签 C . 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D . 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
  • 12.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并在辅助性T细胞内增殖产生新的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HIV侵入人体后,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 B . HIV侵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就开始持续减少直至较低水平 C . HIV侵入人体后,其增殖所需的酶均由被感染的辅助性T细胞提供 D . HIV侵入人体后,被感染的辅助性T细胞仍能正常分泌白细胞介素
  • 13. 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肿瘤细胞表面特定的蛋白质制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溶酶体破裂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 B . 细胞毒素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 . 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 D . 肿瘤细胞的凋亡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 14. 用某植物幼芽浸出液来处理扞插的枝条,则生根提前1~3天,且生根数量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幼芽浸出液中可能含有吲哚乙酸 B . 浸出液中的调节物质由幼芽中的腺体分泌 C . 植物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不再利用 D .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促进植物激素产生来实现调节
  • 1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共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 B . 都属于有机物 C . 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 . 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 16. 将某种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 . 生长素和乙烯在浓度较低和浓度过高时都会出现相反的作用效果 B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 . 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D . 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 17. 下列相关叙述中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
    A . 果树的修芽剪枝 B .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C .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D . 种子萌发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 18.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B .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C .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统计酵母菌的数量 D . 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
  • 19.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 ,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hm2 B . 黑线姬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C .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D . 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 20. 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 . 图乙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D .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
  • 21. 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干旱、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 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 .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却可促使东亚飞煌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D .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 22.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B . 图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非洲狮和斑鬣狗之间的关系 C . 图③可以表示海葵与寄居蟹之间的关系 D . 环境发生变化后,图③中的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
  • 23. 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等。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B . 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应进行合理密植 C . 某风景区不同地段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 .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
  • 24.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适应性的是(   )
    A . 林下草本植物在乔木落叶期间迅速生长、开花、结果 B . 干旱地区的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 C . 群落中某缺少食物的动物,身体瘦小、生长缓慢 D . 森林中生活的动物善攀缘,草原上生活的动物善奔跑
  • 25. 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 . 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C .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D .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只能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二、综合题
  • 26. 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TRPV1是位于疼痛感神经末梢的一种阳离子通道蛋白,它可以控制相关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能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促进Ca2+内流,继而引发局部炎症组织疼痛,其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实验证明,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可以激活TRPV1,并打开TR-PV1通道。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gp130-JAK、P13K、AKT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1. (1) 如图所示,膜蛋白gp130最可能是(填“载体蛋白”或“受体蛋白”)。Ca2+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
    2. (2) 据图分析,PI3K一方面促进蛋白的合成,一方面促进的融合,进而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促进Ca2+内流。从炎症因子IL-6与gp130结合到产生疼痛的调节方式(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 (3) 吃辣椒时,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内的疼觉感受器并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钠离子通道的开闭情况是,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体内的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产生疼觉。
    4. (4) 吃辣味火锅时,若再喝热饮料,则疼觉会增强,试解释其原因:
  • 27. 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系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 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接种类冠状病毒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已经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 (3) 目前,我国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该类病毒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该细胞来自于细胞。
    4. (4) 多次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疾病)。
  • 28. 研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了解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下图甲和乙是人体内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两种调节过程,其中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信号分子。请分析回答:

    1. (1) 图甲中,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信号分子除胰高血糖素外,还有
    2. (2) 除图乙所示外,胰岛素还可通过促进,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原因是
    3. (3) 研究表明,C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请用以下材料验证GIP的上述作用,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及用具:CIP溶液、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必需的检测设备。

      实验设计思路:

      ①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

      ②分别向甲、乙、丙组小鼠静脉注射等量的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

  • 29. 为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小李同学做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清水处理组。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该实验的因变量,除生根数量外,还可以用表示。
    2. (2) 该实验(填“能”或“不能”)体现2,4-D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判断的依据是
    3. (3) 小张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获得甲组2,4-D浓度高于乙组,其原因是
    4. (4) 小汪同学为判断甲、乙两组2,4-D浓度的高低,进行了如下实验:对乙组所对应的2,4-D用少量的清水进行适度稀释处理,然后再培养同种插枝,观察并比较乙组稀释前后插枝的生根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若出现,则说明乙组浓度高于甲组。

  • 30. 如图1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在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环境下,田鼠的数量会出现图1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若田鼠的初始数量是N0 , 增长率是1.47%,t年后田鼠的数量是Nt=(用增长率表示数学公式),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
    2. (2) 投放田鼠的天敌——蛇,图1曲线Ⅱ是草原中田鼠的增长曲线,曲线Ⅱ中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是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3. (3) 分析图2,前4年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年田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4. (4) 图2中第8-10年,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型;第16~20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形增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