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12-19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学者王亚南认为:因为秦王朝实行了“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这一项根本规定,使任何贵族没有“合土子民”的权能。该学者认为秦朝的郡县制度有利于(   )
    A .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 B . 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C . 使平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 .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 2.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   )
    A . 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国家 B . 贵族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 C . 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D . 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 3. 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下表为这一时期苏州、松江官田和民田比率表。明政府的这一做法(   )
    地区 官田 民田
      田额百分比 税粮百分比 田额百分比 税粮百分比
    苏州 62.99% 94.7% 37.01% 5.3%
    松江 84.52% 94.3% 15.84% 5.7%
    A . 刺激了江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 抑制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 C . 巩固了江南经济的重心地位 D . 加强了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 4. 如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该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   )

    A . 未给中国造成任何的打击 B .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C . 促使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 D .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 5. “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 . 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 B . 文人精通纺织技术 C . 纺织业生产效率高 D . 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 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党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党员。抗日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
    A . 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B . 是对民族矛盾上升的适应 C . 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 有利于了民主革命的进行
  • 7.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 . 坚持主权至上原则 B . 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 C . 重视开展国际合作 D .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   )
    A . 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 . 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C . 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 . 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9. 据学者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该货币互换协议(   )

    中国与上合组织参加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情况表(部分)

    签约国

    签署日期

    金额

    备注

    白俄罗斯

    2009年

    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卢布

    观察员国

    哈萨克斯坦

    2011年

    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坚戈

    成员国

    土耳其

    2012年

    100亿元人民币/30亿里拉

    对话伙伴国

    俄罗斯

    2014年

    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

    成员国

    A . 有利于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 B . 实现了上合组织货币一体化 C . 确立了国际经济秩序公平化 D . 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
  •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1987年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试验,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这表明( )
    A . 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B . 我国传统农业日渐衰落 C . 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 D . 我国已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 11. 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   )
    A . 德国民歌与德国文学的相互促进关系 B . 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 C . 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 D . 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
  • 12. 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请客,会给客人几片茶叶,泡水喝完,客人把茶叶夹在汉堡里吃掉。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英国人很节约茶叶 B . 东西方贸易规模扩大 C . 英国人的风俗受中国人影响 D . 茶叶有药用价值
  • 13. 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和保障物资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 . 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 B . 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C . 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D . 是宗教顺应时代的体现
  • 14. 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   )
    A . 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的原则 B . 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 C . 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 . 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 15. 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是(   )
    A . 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的结果 B .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C . 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 . 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 16. 下表是1961—1971年各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的对比情况。西方福利支出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比进一步扩大(   )

    瑞典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丹麦

    1:1.37

    1:1.28

    1:1.41

    1:1.96

    1:2.02

    1:2.17

    A . 使福利国家保障制度负面影响日益明显 B . 缓和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C . 拉平了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D . 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非选择题:根据要求作答,四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统治者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如公元1684年,康熙帝亲临黄河工地,阅视河工。历经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河水患得以根治……康熙帝在1712年发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著名上谕,即以1711年认定书作为收丁税的固定数目,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人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0.72亿人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1894年《上李鸿章书》一文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孙中山的早期中国人口思想,他首先惊呼:“盖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上则仕途壅塞,下则游手而嬉,嗷嗷之众,何以安此?”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馑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溃裂四出,为毒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百兆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之患”,而是可以作为“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的宝贵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国家的有利条件。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最为担心的是中国人口为外国列强优势人口所“消化”。他认为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要把智力培养和爱国主义、国民新道德的教育作为培养革命建设人才的教育方针。

    ——摘编自王永恒《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出现“人口爆炸”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人口思想。
  • 18.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

    ——资料整理

    材料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如何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20. (2020·肇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9世纪前期英国主要《工厂法》内容情况

    立法时间

    主要内容规定

    1802年

    该法适用于棉、毛纺织厂;规定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做夜工

    1819年

    该法主要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

    1825年

    该法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9—16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不得做夜工

    ……

    ……

    1833年

    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童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9—21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不得上夜工

    ——据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