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16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18分)
  •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在中国历史的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她_____,_____,_____,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大唐风华”的博物展,参观者【甲】(络绎不绝;连绵不断)。此次展览的展品既有镂精巧的法门寺地宫珍宝也有展现唐代风俗的壁上丹青,还有呈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每一件展品无不【乙】(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回望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杜稷的壮怀激烈,从业不倦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集市多喧的市井画面,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大唐风华不仅在过去对民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

    1. (1) 对文中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刻(lòu)

      (guān)

      B . 刻(lóu)

      (guàn)

      C . 刻(lóu)

      (guān)

      D . 刻(lòu)

      (guàn)

    2. (2) 根据语意,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B . 络绎不绝

      巧妙绝伦

      C . 连绵不断

      惟妙惟肖

      D . 连绵不断

      巧妙绝伦

    3. (3) 根据语意,在首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旺盛的吸引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

      ②以强大的凝聚力继承了中国商周秦汉文化的优良传统

      ③以惊人的创造力成就了影响广泛、绵延至今的盛唐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 . 电影《长津湖》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D .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 3. (2017八上·成都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 . 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4. (2017八上·成都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 . 《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 .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D .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 , 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连接。②磴:山道的石阶。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山门:寺院。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天山

      共:共同

      B . 泉水

      激:激动

      C . 登百丈山三里

      许:表示约数

      D . 循磴而

      东:向东走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胜盖自此始

      山川美,古来共谈

      B . 经纶世务

      择其善而从之

      C . 千转不穷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

      D . 石梁跨于

      间千二百里

    3. (3) 对这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通过描写猿鸣烘托了环境的凄清。 B . 【甲】文以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急”的动态美。 C . 【乙】文属于山水游记,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D . 【乙】文从正面描写的角度突出了涧水的清澈。
    4. (4)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 6. 将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规范地写在横线上。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3)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 (5)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表现对故乡依依惜别、留恋不舍的诗句是:
    6. (6) 刘桢《赠从弟》(其二)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的诗句是:
    7. (7) 郦道元《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著阅读与实践运用(6分)
  • 8. (2021八上·绥棱期中)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的真实情况。

  • 9. 下面是宣传委员搜集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费、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将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 10.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各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 (1) 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
    2. (2) 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
    3. (3) “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
  •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 (1)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 (2)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 (3)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4. (4)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五、作文(65分)
  • 12. 按要求写作。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大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500字,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