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地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

更新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0·浙江) 积极推进美育村建设,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美育村建设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品位,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这说明(    )
    A . 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B .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乡村也就全面振兴了 C . 文化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 D . 文化建设需要对传统文化进于创造性转化
  • 2. 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②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装传统文化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文化趋同

    ④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应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2高二上·榆林月考) 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书,也有一千种不同的感悟。有人阅读感受到了陪伴,有人阅读学习到了知识,有人阅读娱乐了自己。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形象。据此可推出(    )

    ①阅读优秀书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书籍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优秀书籍在个人未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④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 5. (2022高二上·榆林月考)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维护国家安全任务更加艰巨,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这是基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文化影响力能够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6. 2021年“五一”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再度成为热门打卡地。三星堆文创产品销售火爆。除了刷屏朋友圈的“青铜面具”冰激凌,三星堆博物馆还在当天推出了三星堆主题口罩,白金系列和炫黑系列,同样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三星堆文创产品走红说明了(    )

    ①文化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②经济发展对文化进步有决定作用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创产品要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7. (2021高二上·仁寿月考)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拥有世界遗产56项,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国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依据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保护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核心创意理念,来自唐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引导员手持的“雪花引导牌”将雪花与中国结纹样巧妙结合,把中国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融入到雪花设计中。所有代表团的“小雪花”汇聚一起,构成一朵“大雪花”,与冰雪五环相呼应,与各个代表团的旗帜融为一体,演绎着世界大家庭“一起向未来”的愿景。这种设计(    )

    ①意境统一,以艺术化的表达展现出现实生活图景

    ②寓意深远,体现了奥运精神历经时代发展而永恒不变

    ③追求神韵,设计者的审美追求是“大雪花”创作的基础

    ④和而不同,用民族文化演绎世界大家庭“一起向未来”愿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宫崎骏是以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家式的动画大师。他的动画片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能令全球人产生共鸣。由此可见(    )
    A .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创造的功能 B .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 人们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10. (2022高二上·郓城期中) 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三年来,敦煌研究院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通过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共计有超过50亿次的曝光量,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这表明(  )

    ①科技进步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借鉴

    ②科技进步能够带动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③依靠数字技术才能让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④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2高二上·唐县期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最具感染力的美学形式之一。2022年8月,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正式与观众见面。该节目以诗画贯穿全局,从诗画经典的内涵中提炼选粹,创作了 一批歌曲、舞蹈、音乐、吟唱、武术等作品,体现了诗情,更演绎了画意,让观众认识到中国诗画深厚隽永的文化精神,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该节目成功的原因是( )

    ①挖掘出经典诗画中革故鼎新的思想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节目内容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④呈现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2高二上·榆阳期中) 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幅幅笔画中,是藏族传统文化特有的形态。古人借此记录历史,期冀恒久传世。从藏族起源说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按时间顺序、以连环图形绘制的壁画,可谓是一半泥土、一半匠心,装点了佛堂,铭刻了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    

    ②壁画是中华文化延续的源头活水

    ③历史借助文化载体跨越了时空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1年11月17日,《双奥之城,城市之光》北京冬奥会城市宣传片在全球热播。宣传片结合了北京的文化地标、地理特质等元素,通过一个个代表北京特色的镜头,让成千上万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们感受着来自北京的魅力。这有利于(    )

    ①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②突破时空局限,推动全球共享奥运荣光

    ③加强交流消除差异,促进文化融合发展    ④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诗经)《楚辞》与汉乐府,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文人诗歌传统,并孕生了格律诗体。唐宋时期,近体诗与词相继出现并繁盛起来,元代又兴盛了曲。与此同时,各类“古体”也一直为人们使用。新体流行,旧体不废,这一中国古代诗歌史的规律,也同样体现在当代诗词创作中。这主要体现了(    )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要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和当代文化的转化    ④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这不仅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多彩多姿的鲜活素材,也为文化新形式、新样态和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厚实的肥沃土壤。上述材料表明(    )
    A . 文化引导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B . 文化创新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C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 推动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16.   2022年央视春晚上,人们再一次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博美学的现象级“出圈”。回答下列小题。
    1. (1) 舞蹈史诗《只此青绿》创造性转化了《千里江山图》,虽是今人视角,但完全映照古意。舞者一呼一吸、一犟一笑间勾勒出的层峦叠嶂、水榭亭台,无不浸透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唤醒了本就流淌在中国人身体里一脉相承的文化血液,带领观众找回了陌生的文化“熟悉感”。《只此青绿》的“出圈”主要得益于(    )

      ①将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以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成功“破浪出圈”

      ②将传媒作为活化传统文化资源的根本途径,赋予艺术作品新的活力

      ③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观众文化共鸣,体现“文化立魂”

      ④从古老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展现鼎立潮头的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只此青绿》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令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火爆国内外。《只此青绿》火爆海内外。说明(    )

      ①作品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就能得到世界认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光明日报》近日整版点赞央视热播大剧《人世间》。《人世间》以“让观者看过往的故事,想当下的心事、发自己的心声”的创作理念,成功对接年轻观众的频率;父辈普通青年与命运对抗、在风雨中成长的故事,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次人生预演的机会,让他们在周秉坤的人物弧光中看到“每一步稳扎稳打的脚印和汗水”,理解“由努力换来的成长变化,永远不会蒙尘”。《光明日报》的点评说明(    )

    ①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

    ②创作编剧深刻把握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

    ③观赏影片,可以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必然会促进其全面发展

    ④文艺创作要贴着时代历史的脉搏走、贴着人民群众的心跳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18. 从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设计,到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图2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星、天安门”“样云”“麦穗”造型融合,“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    )

    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

    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

    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再到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④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2高二上·遂宁月考) 烧烤,古代称之为“炙”,上半部分为肉,下半部分为火,是肉放在火上烤制的象形字。早在数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开始使用天然火烤制食物,《诗经》中也有主人烤制兔肉招待贵宾的故事。时至今日,烧烤技术不断改进,烧烤食材包罗万象,丰富的调味品更增鲜香,几把椅子围在桌旁,一架烤炉便是国人的“深夜食堂"。这表明(   )

    ①被现代人所接受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②烧烤文化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在烧烤文化传承中发挥了作用

    ④我国烧烤文化源远流长且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共青团的百年征程表明(    )

    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②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

    ③奋斗是一场历史接力赛,精神传承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共青团作为青年运动的先锋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中国人数千年前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把人摆在社会和价值体系的重要位置。中国抗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新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都要救治,这就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抗疫实践为传统民本思想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②民本思想集中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③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民本思想延续千年彰显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某党支部准备赴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下列适合此次活动主题的是(    )

    ①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②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价值

    ③追溯英雄历史,创新红军精神    ④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议员不顾中方强烈反对,蓄意挑衅,窜访台湾。美方这一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导致台海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

    我国古代“窜”cuàn字的繁体字书写体为“窜”,内含“鼠”字,常用于敌军、匪徒、野兽、老鼠等的窜逃、流窜,是个贬义词。“窜访”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统一、谴责和揭露民族分裂分子而新造的专用贬义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性。“窜访”的字面意思是“流窜式访问”,其政治内涵可以理解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鼓吹、兜售其分裂主张而进行的非正义、不正当的访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运用“窜访”一词的合理性。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意义。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就国家治理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专门进行了集体学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4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树立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正是广大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发愤图强、团结协作,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照既定的计划,攻克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一跃成为航天强国的梦想。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青年团队回信时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1. (1) 结合材料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意义。
    2. (2) 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二某班即将举办“弘扬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主题班会。请你围绕这一主题拟写两个发言要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