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7分)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兄女妇:“。“(刘义庆《<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 歌》)

    ③古诗词中,借物抒情或者借最抒情是常用的手法。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寄托思乡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面对夕阳,直抒胸臆,表达游子浪迹天涯的孤苦悲伤之情。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chāi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 , 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

    [乙]父亲的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āi 使

    2. (2) 选文中“起死回生”的意思是
    3. (3) 文中“扁额"的词性是是(   )
      A . 动词 B . 形容词 C . 名词 D . 副词
    4. (4) 上面两个文段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朝花夕拾》又名《
  • 3. 某校学生会开展“文明用语见行动”系列活动,有些文字工作请你参与。
    1. (1) 请按要求修改倡议书。

      倡议书

      各位同学:

      新学期伊始,学校即将开展“文明用语见行动”活动,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学习文明用语的表率,让语言得体,表达得当。

      二做使用文明用语的表率,身体力行,杜决不文明语的使用。

      三做宣传文明用语的表率,以身作则,营造文明环境。

      同学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积极行动,使文明用语能深入人心 , 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文明的使者,社会的楷模。

      2020年9月7日

      校学生会

      ①倡议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用好敬辞能让日常交往更加文明。下面是活动中的一道题,请从下面用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在大学就读的学姐发给你一篇她写的文章,读完后你回信息说:学姐好!收到您的大作,我即刻拜读,读完引发了不少感触,特写下来寄给您,如有不当之处,请您    

      A . 修改 B . 斧正 C . 改动
二、阅读(43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望

    明前茶

    ①6年前的春天,公公脖颈上的包块又长了出来。放疗导致的皮肤破溃令他无法穿最喜爱的立领棉麻衣服,婆婆便将他所有的罩衣衣领都剪掉一截。这让向来讲究仪表的公公十分之不适应,他说,为人师表一辈子,不能因为生病如此邋通呀。

    ②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婆婆连夜做出了3个假领子。这些假领子都是更宽松的立领,可以避免摩擦到皮肤,同时又遮挡了脖子上的纱布。假领子在最后一年支撑着公公的下颌,让他在疾病的尖爪收回去的片刻,维持着从容不迫的仪态。

    ③最后一年,最后一个春天,公公依旧能缓慢地走去菜场,带着一个两轮小拖车,替全家人采办一天的菜蔬。有一天,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被带着小拖车的他叫住了。他交代说:他想在走了以后参与树葬,希望能在自己的墓上种一棵桃树。如此,婆婆扫墓时心情会明亮些。公公叮嘱我:“要把墓地上的落花搜罗一捧,放在老太太的手心。这也就算我回来过了。”

    ④公公倾心工作长达45年,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如何搞好工作上,身为校长,他管理着一家生源一般的初中,有些孩子因为落下太多功课不及格,连家长都放弃了希望,只是巴望老师们能看住他们,别在青春期闯祸。饶是如此,公公依旧在他职业生涯的尾声孜孜以求,他每天找人谈话,既要勉励学生,又要安慰一脸挫败沮丧的学生家长,还要安抚那些初出茅庐、同样脾气急躁的年轻教师。他反复强调: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的狂躁能量,就像暴躁的洪水一样,此时一味筑高堤坝,强硬对抗,不见得是好事。学校好比是一方九曲十八弯的河道,要不动声色地将咆哮的河水引流到这里,该分流的分流,该沉淀的沉淀,只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才能让青春期汹涌的浪潮在这里得到驯服、舒展和归拢,不至于那么泥沙俱下,那么有破坏力。

    ⑤话说当年,公公对工作投入也遭到过全家人的腹诽。婆婆曾抱怨说:“两个儿子,你一天都没有管过。”公公笑听婆婆的牢骚,并不反驳,只是承诺说,等他退休了,他一定会把欠婆婆的债还给她。婆婆乐了,半是嗔怪半是狐疑地说:“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还我呢。”公公一本正经地说:“我一定会接下带孙辈的活计,让你去唱歌跳舞,自在度晚年。

    ⑥婆婆万万没有想到,公公说到做到,两个孙女都是他带的。公公带孩子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带着孩子到大自然里去,见到柳树萌动新芽,就救孩子背:“”;见到春花烂漫,便教孩子念:“":眼见杨絮四处飘摇,就教孩子念:“"。当有人夸赞老爷子教导有方时,公公总是淡然地说:“没有孙女,我也就不可能去重温这些诗了。我教了一辈子的历史,读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王朝的变革都面临着争战。权谋与背叛,老是读这些历史书,把人的心肠都弄硬了,正因为教孙女背诗,我才重温了中国历史上那些温暖、柔软、忘我的时刻。能感受到生冷的泥土变得煦暖,干巴巴的枝条里涌动春天的汁水,才能写出这些好诗吧。我能在六七十岁的时候享受到这些诗,不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吗?从前,我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幸运的是,我现在总算是一个合格的爷爷了。”

    ⑦时光荏苒,两个孙女都长大成人了,公公终于在与疾病鏖战两年后,归于大地。婆婆果然依照他的意愿,安排他参加了集体树葬,那是一小片桃花林,春风吹来,桃花簌簌而落,不言不语而下自成蹊。这粉色花瓣的河流,让我们心下有了慰藉。离开时,婆婆回望那片桃林,久久地,喃喃自语:你公公在那边一定也收了不少学生吧,他教书有人成瘾,希望他在河的那头,也可以穿上立领衣,精神奕奕地上个讲台。

    1. (1) 请将下面的诗句填在第⑥段正确的位置上

      A.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B.杨花榆芙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2) 本文主要写了与公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另外三件事。

      ③公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即使在职业生涯尾声依然恪尽职守。

    3. (3) 请结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 (4) 文章中的公公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
  • 5. 现代文阅读

    渔梁看水

    江红波

    ①女儿读高中,一家人搬到学校附近,去渔梁古街,步行也就三五分钟的距离。闲时,常独去渔梁逛街。说逛街,其实是去看那一份孤寂和冷清,还想曾经的繁华与喧嚣。

    ②六月里,梅雨来赴约。接连几天大雨,门前水沟山洪暴涨,浑浊的泥水翻滚着,横行霸道涌上路面。暴雨肆无忌惮地下在外面,潮湿含情脉脉逗留家中,这样的季节,早已习惯。突然想起,蜗居渔梁两年来,大雨之后的场景,没有去看过。何况,在朋友圈里看到那洪水汪洋恣肆、惊涛拍岸了。

    ③这最初修于唐,重建于明,顺治十六年再修的渔梁坝,那澎湃的涛声,飞溅的水花,春夏秋冬,各有风情,对我而言,多少有些吸引力。与其想象其壮观,莫如身临其境去欣赏。走小路,下坡是仄仄的石板。路口是家新开的民宿“渔音绕梁”,是“余音绕梁”的谐音,更是“渔梁”二字镶嵌其中,低调的外观,现代的陈设,这带着时代的文化气息,给这渔梁老街多了几分生气。

    ④绕过去,看到洪水在这水埠头,已漫上了几个台阶,轻轻涌动,偶有荡漾。前行不远,是徽州少有的三角古亭,是“太白问津处”的古迹。往日凭栏俯视的清澈江水,如今举目,浑水几乎与堤岸齐平。看似水波浪静,其实暗流涌动。李白寻诗友许宣平之旅,成为歙县志书里的传奇。我认为是诗人平和心态的一种呈现,一个名震天下的诗人,经历官场的坎坷挫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跑来徽州寻找民间的老者,他放下的不只是身架,更是对同仁和知已的找寻。

    ⑤[甲]看着远方那太平桥下,澎湃而来的江水,似乎可以亲吻桥润。[乙]江水从眼前流过,系在栏杆上的游船身不由己地漂来晃去。缆绳是宽松有度的,系在船头和船尾,水波的冲击,缆绳松懈或是绷紧,听到轻微的碰撞石级的声音。

    ⑥[丙]江水冲击石壁的轰响,远远的传来。平日里的渔梁坝,江水湍湍,因落差发出悦耳的水声,迷住许多游客和行人。此时,沿河的步道,已经在水底。人没法走到水中,就算沿着岸边游,也是没那个胆量的。

    ⑦雨后渔梁街,是干净而空幽的。每一颗石子,都被洗得干干净净,泥缝里的青绿苔藓,点缀着一份诗意。想光脚走走,又怕被靠在门边的老人笑话。偶尔的电瓶车在那里,狹窄的街道,变得拥挤。街道两边的老房子,显得黑暗,看到昏黑的堂前电视开着,老太手里捏着遥控器。这是居民的日常,子女长大,远走高飞去成家立业,守着祖宗留下老屋的,只有这些老人。

    ⑧渔梁坝的水声越来越响亮,那百步石级的台阶,水已经扑上来。那个半台上,平时导游站在那里指手画脚。看到两个老人的背影,坐在板凳上,看那水流。坝上与坝下,似乎还有着尺许的距离,光滑的水面,卷起的水流,浪花飞溅,不是很高却有气势,一波一波的,澎湃着。石条垒就的渔梁坝,石头间样头的密合与拉力,虽然大水漫过,但它以个性的坚强和稳重,在水底依然昭显着自己的存在。石坝不语,一如那些才华橫溢而有深藏不露的人,认真做好自己,就能面对任何风雨。

    ⑨我不想去挤那个小平台,老人见惯了渔梁大水的平和与张扬,回想曾经的热闹和繁华,白发渔樵江堵上,见惯秋月与春风,而我只是个过客,不能打扰人家的心情。径直前行,出了渔梁街口,一片宽敞明亮,是景区的路口。

    ⑩古朴的“仰高”亭前,是一个小广场,半人高的石栏杆,拦住风险,带来安宁。有游客,也有居民,十几个人拥在那里,靠在栏杆上看水,自拍或是他拍,总是要留下一点什么。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发个圈定个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远山青翠,洪水滔滔,暴雨之后的场景,空气是清新的,水流是激荡的。它在河道里,蜿蜒起伏,彝腾向前。那高耸的紫阳桥,矗立在洪水中,陪伴了它们数百年。

    ⑪水流打着漩儿,在那弯道处,变得平缓。歇了一口气,又去了远处。它从远处汇聚而来,又肆意地跑向远方。它跟我一样,都是过客,匆匆在渔梁驻足,又匆匆离去,从岁月里过来,从时光里逝去,一切都是那样平静而从容。

    ⑫渔梁看水,看到了水流,看到了古今。

    1. (1) “滚滚练江东逝水”是从原文中抽取的句子,正确的位置应该放在_______ 。
      A . [甲] B . [乙] C . [丙]
    2. (2)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接连几天大雨,门前水沟山洪暴涨,浑浊的泥水翻滚着,横行霸道涌上路面(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渔梁坝的水声越来越响亮,那百步石级的台阶,水已经上来。(赏析加点的词语)

    3. (3) 第③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本文的标题是“渔梁看水”,作者通过“看水”都看到了什么?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雨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乙]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

      ②人不知而不

      ③人不其忧

      疏食

      义不能徙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不善不能改,是吾优也。

    3. (3) 在学习上,“”启示我们学习新知识后要常常温习实践。孔子教导我们“",宽容对待别人,人际关系才会更融洽。
    4. (4) [甲][乙]两文都说到关于个人修养,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三、写作(45+5分)
  •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

    请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⑵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⑶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