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南宁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周朝很重视乐舞修养,并制定了礼乐制度。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其根本目的是(   )
    A . 规范统治阶层的行为习惯 B . 强化贵族的道德修养 C . 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 D . 提升贵族阶层的文化素质
  • 2. 盐铁专卖始于战国,榷酒始于汉武帝,唐中叶以后茶叶也开始征榷,至宋朝更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对各类大宗商品自始至终进行征榷的朝代,而且制度日益繁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古代中国始终推行专卖制度 B . 宋代商业税开始成为税源 C . 宋代已经放弃了抑商政策 D . 国家加强控制经济
  • 3. 有学者指出,宋代造物设计更加强调器物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理性美,且更加讲究器物造型上的简洁美,因此宋人所设计制造的器物不会出现大面积装饰,特别是在家具设计上多流行单色漆的运用。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设计(   )
    A . 丰富了日常家具的风格 B . 蕴含了理学价值的追求 C . 推动了务实精神的出现 D . 体现了器物形态的变化
  • 4. 下表为明清时期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资料:
    时期 平民家庭出身 低级官员家庭出身 中高级官员家庭出身
    明代 46.7% 2.8% 50.5%
    清代 19.2% 18.4% 62.4%
    明清平均值 31.1% 11.6% 57.3%

    据此可知(   )

    A . 科举制主要为士族子弟服务 B .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 C . 科举成就与家庭出身无关 D . 寒门向上层流动的难度降低
  • 5.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英国强迫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口岸。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本着“隐杜觊觎、保全主权”的设想,自开吴淞、秦皇岛、南宁为商埠。这一变化(   )
    A . 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 表明洋务运动效果有限 C . 反映列强侵略深入内地 D . 旨在镇压各地革命运动
  • 6. 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吁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   )
    A . 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 B . 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 C . 中国革命需要动员民众的支持 D . 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
  • 7. 毛泽东认为:“这样(指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
    A .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 . 兼具了包容性和开放性 C . 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 . 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 8. 1956年7月,陈云在全国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业务部门的普遍缺点....作出来的决议往往带有片面性”,“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请来给我们唱‘对台戏’,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这一主张(   )
    A . 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B . 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 C . 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D . 有利于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
  • 9. 在古雅典人的观念中,祭神活动及宗教节日庆典是城邦的头等大事。僭主庇西忒拉图统治时期,创办泛雅典娜节、城市酒神节等大型节日,并为节日庆典大兴土木;克里斯提尼建立了10个部落之间的酒神颂歌比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古雅典( )
    A . 城邦干预支配个人生活 B . 借用公共活动提升城邦凝聚力 C . 借助节日活动强化僭主的统治 D . 推崇宗教维护民主政治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一种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使用蒸汽动力后,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由此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
    A . 推动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B . 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 . 推动英国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 11. 有观点认为:1917年的形势下,十月革命并非政......考虑到俄国特殊的国情,让临时政府去发展资本主义至少在工业化方面不大可能达到斯大林模式的苏联那么高的成就。上述观点(   )
    A . 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民心 B . 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C . 全面正确地分析了斯大林模式 D . 说明布尔什维克政治号召力强
  • 12. 同为国际知名雕塑家,贾科梅蒂(1901-1966)的人形雕塑干瘪瘦削,人形被极度拉长,在空旷的空间中如同脆弱的火柴。而博特罗(1932- )的雕塑则追求一种滑稽、可笑的脂肪堆积感,以呈现生命之沉重。(见图)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形象的共同点是(   )

    A . 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B . 体现了理性思维的深化 C . 注重表现主观情感 D . 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 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1888 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超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纽约、费城、波士顿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 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规划,并授权市长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城市规划逐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视。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

    材料二:中国近代城市承继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势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初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 (1)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不过,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朝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比如从唐代的“飞钱”孕育出宋代发达的商业信用,瓦解于宋代的坊市制在中晚唐已经出现松动,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也是继承自唐朝设施。“唐宋变革”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而是内在于文明积累的突破。

    从18世纪起,处于近代化进程中的西欧开始出现了一种傲慢的论调: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哲学家根据他们的想象,对中国文明作出了“停滞”的定性,如德国哲学家赫尔德称:“拿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民族(中国人)在科学上建树甚微,几千年来,他们始终停滞不前。我们能不对此感到惊讶吗? ......这个帝国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中西的历史都不可能停滞,西欧历史以他们的轨迹演进,中国历史也以自己的轨迹演进,经过漫长的文明冲积,“造极于赵宋之世”,产生了近代化的大突破。—我们这样的描述,也挑战了费正清先生提出的“冲击一回应”理论。

    ——整理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提炼要明确,评析要史论结合。)

  • 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7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日本仍在亚太地区顽抗,美军在硫磺岛、冲绳岛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根据专家评估,如果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将可能付出几十万士兵伤亡的沉重代价,战争将持续到1946年。新任的代总统杜鲁门决心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在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故意在斯大林面前炫耀称自己有了一种“大威力炸弹”。1945年8月6日,一架B-29重型轰炸机对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当场造成数万人死伤,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核爆和后续辐射疾病造成的死伤人员总数接近20万。8月9日,另一枚原子弹在长崎上空变为了耀眼的蘑菇云。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种全新的作战形式残酷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美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凭借核垄断地位,肆意向对手挥舞“核大棒”。

    ——摘编自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进行核轰炸产生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聂耳(1912-1935年),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创作人。他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学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1928 年聂耳的老师赵琼仙(早期中共党员)被捕枪毙,对他刺激很大,他随后参军,并参与了中共地下党的一些运动。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聂耳和田汉商量着要写几首提振中国人民士气、呼吁抵抗侵略的歌曲。1935 年初,田汉为抗日电影《风云儿女》做主题歌歌词,被国民党当局抓捕,聂耳主动为歌词作曲,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所有中国人都饱含热泪、握着拳头传唱《义勇军进行曲》。二战期间,在苏联、在法国、在捷克斯洛伐克,《义勇军进行曲》被翻译为《起来》,响彻欧亚大陆。1949 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摘编自张玮《历史的温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耳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勇军进行曲》所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