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1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3道题,共9分)
  • 1. 下图中,该单元主题应是(   )

    A . 皇权高度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 . 清朝统治的瓦解与资产阶级革命 C .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鸦片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 3. 《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的富商和劳工因个人利益遭受沉重打击而十分仇视外国人。当时广州的富商仇视外国人的直接原因,与《南京条约》的                  ▲                  条款关系最密切。(   )

    ①巨额赔款    ②割让香港岛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组合题(本部分共有1道题,共6分)
  • 4. 读图,完成第小题。

    1. (1) 据图判断,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黄埔条约》 C . 《虎门条约》 D . 《北京条约》
    2. (2) 根据图中“一体均沾”的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到的新权利是(   )
      A . 割地 B . 赔款 C . 通商 D . 设厂
三、单选(本部分共有3道题,共9分)
  • 5.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独自与中国交手的“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第一次“半仗”( )
    A . 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 . 开始破坏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 C . 使英国获得了九龙租借地 D . 使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
  • 6.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中俄《暧晖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北京条约》    ④中俄《尼布楚条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下面两图反映了(   )

    A .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 .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组合题(本部分共有1道题,共6分)
  • 8. 读图,完成问题。

    1. (1) 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变法通议》 D . 《救亡决论》
    2. (2) 图中太平天国颁布的两部文献都(   )
      A . 尝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D . 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理想追求
五、单选(本部分共有10道题,共30分)
  • 9. 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
    A . 组建新式洋枪队 B .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C . 开办轮船招商局 D . 兴办各种新式学校
  • 10.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
    A . 林则徐 B . 李鸿章 C . 康有为 D . 严复
  •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   )
    A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列强侵略 B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 创办近代民族工业,完成实业救国 D . 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12. 下面是李红同学设计的某次战争进程示意图。其中,序号④对应的战役应该是(   )

    A . 平壤战役 B . 黄海海战 C . 辽东战役 D . 威海卫战役
  • 13. 近代西方列强曾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下列权益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划定使馆界    ③开设工厂    ④公使进驻北京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②④
  • 14. 下图所示报刊当时宣传的主题应是(   )

    A . 严禁鸦片,抵御外侮 B . 放眼全球,师夷长技 C . 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D .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15.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段话意在强调(   )
    A . 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 B . 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 . 百日维新首次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 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 16. 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 . 鸦片战争后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C .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划定使馆界
  • 17.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 .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 丧失了领土主权的完整性 C .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 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8. 西方列强意图通过《辛丑条约》对中国进行全面控制,但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又不得不对条约的有些特权有所顾忌。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   )
    A .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楚 B .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C . 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 .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六、解答题(本部分共有2道题,共26分)
  • 19.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无尽的屈辱】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走出了一条“U”形的发展线路: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 (1) 图中A段显示了近代中国发展“下降”的全过程,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开始下降”和“降到谷底”的理解。
    2. (2) 根据图片,依次写出与列强侵略进行不屈抗争的英雄人物。
    3. (3) 上述两次探索分别进行了哪一方面的尝试?根据材料分析这两次探索十分艰难的共同原因。
  • 20.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是历史学科要求掌握的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互碰撞的历史,在文明的碰撞中,“冲击—反应”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师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1) 请将年代尺上的A、B、C、D处补充完整。
    2. (2) 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再举一例对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加以论证。示例: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一洋务运动(反应)。
    3. (3) 请从上述年代尺中任选一例,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4. (4) 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分别是指什么运动?作者推崇哪种类型的反应?请从材料中寻找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