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6. 2022年6月10日,衢州衢江区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成功入选“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假如穿越到西周你会发现(   )

    ①奴隶主依靠习俗处理公共事务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④奴隶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在历史上的出现,绝不是掠夺和暴力的结果,相反,在一切文明民族的古代自然形成的公社中,私有财产已经开始出现,虽然只限于某几种对象。”下列关于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的出现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③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某位学者比较近代史上两种政治经济制度,指出:“乙主义可算是因著甲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变态。甲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地交换,是以个人的私利观作主宰;乙主义则从整体利益出发,以政治力量强迫消灭私有经济,干预生产经营。”上文中,“甲主义”“乙主义”分别是指(   )
    A .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B . 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 C .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D . 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9. “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   )

    ①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10.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机器被广泛用于生产,工厂的工人数量逐渐减少,智能工厂、无人工厂越来越多;同时,越来越多的财富被创造出来。这意味着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

    ①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得到发展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不断提高

    ③先进的机器成为剩余价值的最新来源
    ④科技发展改变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命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1. 每次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都带来莫大的灾难。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杀。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丢盔弃甲”,人们财产一夜间“人间蒸发”。上述现象的出现(   )

    ①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意味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④是相对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来说的相对过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2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共产党宣言》(   )

    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②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预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是基于俄国十月革命(   )
    A . 实现了无产阶级首次领导革命的壮举 B .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C .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D . 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 14. 近代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但是,辛亥革命的流产,宣告了这种幻想的破灭。其失败的原因是( )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未能登上历史舞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历经百年征程,逐渐成长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让迷茫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工人阶级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进行的战略思想: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民主革命

    ②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

    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为当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的成功,大庆油田的开采等,但也存在“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这表明(   )
    A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 . 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 . 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科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
  • 20.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广大人民高质量生活需求

    ②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获得较快发展

    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 集中力量发展好重工业 C .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说明( )
    A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 .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理论基石 C . 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 D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23. 邓小平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②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基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24.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对应正确的有(   )

    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了政协委员走进“模拟政协”的课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架起了人民政协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让人民政协走进当代青少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关心社情民意,真正理解、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开展“模拟政协”的活动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的(   )
    A . 道路自信 B . 理论自信 C . 制度自信 D . 文化自信
  • 26.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盖近十亿人。这说明(   )

    ①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③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④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27.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间、实践之间、人民之间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和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8. 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的范畴,社会主要矛盾是划分时代的基本依据,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八大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 ②—④—③—①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②—④—①
  •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下列说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是继“初级阶段”之后的新阶段

    ②“新时代”是“初级阶段”发展的最终结果

    ③“新时代”仍然具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④“新时代”存在于“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中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0. 国际形势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不确定因素、不可预见性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出现,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牢牢坚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里的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指(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31. 习近平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梦想( )

    ①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②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中华民族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理论武装凝心聚魂,整饬作风激浊扬清,严明纪律强化约束,通过“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

    ②把实现民族独立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③把经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心工作

    ④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3.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下列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是( )

    ①穷则变,变则通——全面深化改革

    ②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全面依法治国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

    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统一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②“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③“十四个坚持”集中反映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④“十四个坚持”涵盖“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 36. 材料一:托马斯·莫尔,生活的年代是英国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他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对“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深有感触,引起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建设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在《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

    材料二:“他们认为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障碍,是理性的迷误和没有出现解除这种迷误的天才人物,只有进行完善的道德教育,改善人们的理性,才能产生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他们认为对于人性的正确认识,将消除人间的一切仇恨和愤怒,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只能靠宣传、示范,靠争取舆论。”“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是需要天才人物解救的受害者,他们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祈求统治者发善心,解救苦难的无产阶级。

    ——摘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羊“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背后的原因。
    2. (2) 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他们”的观点。
  • 37. 孙中山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孙中山希望“发扬吾固有之文化,切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1917年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擎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全,稻麦遍地香,神州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 (1) 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 (2) 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期盼为什么能在今天变成现实?
  • 38. 2022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发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将长期存在,各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新时代如何谱写国家“崭新篇章”?

  • 39.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那种“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能随着实践、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与世开放、广泛包容、善于吸纳进步文明成果而不断创新的伟大理论。中国共产党勇于实践斗争、富于理论思维,是个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奋斗中,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展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