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
  • 1. 2022年9月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时会伴有(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m/s。
  • 2. 如图所示是电视上播放的天安门升旗时的场景,仪仗队里士兵排列非常整齐是应用了原理;播放电视节目时,电视机屏幕(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 3. 小明在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分别是:2.72cm、2.71cm、2.62cm、2.73cm、2.7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则物体长度为
  • 4. 为抗击疫情,口罩生产厂家竭力提高口罩的产能。如图为全自动一次性口罩生产线的局部图,口罩由传送带匀速传送。在传送过程中口罩相对于地面是的,相对传送带是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 5. 如图所示赣州东河大桥是赣州城市记忆的见证者;桥下水深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

  • 6. 可充电电筒的电池能反复充放电使用,既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电池充电时, 能转化为化学能,用电筒照明时,小灯泡将电能转化为 能.

  • 7. 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时发声体在做(选填“规则”或“不规则”)振动,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
  • 8.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是因为墙壁对光发生 ,而地面对光发生了

  • 9. 如图甲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15(填合适的单位),乙图是竖直放置的时钟在镜子中成的像,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 10. 如图所示声音波形图,甲、乙、丙3幅图的相同,甲、乙、丁3幅图的相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二、单选题
  • 11. 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 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 B .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左右 C . 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10m/s D . 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
  • 12. (2022·山西) 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 .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 .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 13. (2022·黔东南)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 .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1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B . 用力喊出的声音响度更大,传播的速度就更快 C . 超声波能粉碎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 . 蝴蝶的翅膀1min振动300次,人耳能听到
  • 15. 如图所示,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发生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心向远处传播。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 . 光线CD的入射角将增大 B . 点D将要向右侧移动 C . 信息传输所需时间更少 D . ∠BCD将减小
  • 16. 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时的小制作,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自制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 . .自制潜望镜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C . 自制万花筒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 . 手影游戏中,我们看到的影子是虚像
三、多选题
  • 17. 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不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坐井观天 C . 看到未点亮灯泡 D . 看到自行车的尾灯反射的光
  • 18. 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中央公园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 . 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静止的 C . 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 . 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计算题
  • 19. 小明同学从赣州乘车去南昌游玩,某时刻他所乘坐汽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同时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

    1. (1) 小明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多少?该汽车是否超速;
    2. (2) 小明从图乙的标志牌位置开始计时,到南昌花了12min的时间,求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昌的平均速度;
    3. (3) 如果汽车以第2问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丙中画出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
  • 20. 钓鱼岛(如图)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我国福建海监船从厦门附近的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化监视任务,假设正常到达目的地共用15h,速度为32.4km/h。试计算:

    1. (1) 海监船的速度合多少m/s?
    2. (2) 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km?
    3. (3) 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5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 21. 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108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6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 (1) 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司机耳中,声音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
    2. (2) 该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3. (3) 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秒?
五、实验题
  • 22.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乙两把刻度尺同时测一个木块的长度,甲刻度尺的读数为cm,乙刻度尺的读数为cm,刻度尺的读数更准确;
    2. (2) 若污渍遮挡了乙刻度尺上的4cm-5cm刻度,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吗?
    3. (3) 如图丙中,机械停表的分度值是,量程是,此时的读数为
  • 2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 (3) 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BC=s,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为了测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能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选填“能”或“不能”);
    4. (4) 小车全程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 24. 如图所示为小华、小为同学用自制的土吉他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acd粗细相同,b较粗),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 (1)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两根琴弦。
    2. (2) 若他们选择琴弦a和b,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的关系。
    3. (3) 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选填“能”或“不能”)。
    4. (4) 两位同学所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法。
  • 25.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②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③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④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 26.             
    1. (1)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①此实验应该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②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③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④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时,反射光线OF将(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

    2. (2)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15°

      30°

      45°

      60°

      反射角

      75°

      30°

      45°

      60°

      ①小宇通过分析,发现第次数据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②改正错误后小宇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小宇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选填序号)。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