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许倬云认为周朝“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作者旨在强调“周人统治的机制”(   )
    A . 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 . 具有原始民主传统 C . 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2. 出土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2002年,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三万七千余枚秦简,主要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户口登记、土地开垦、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津渡等。右图所示是其中一片“迁陵以邮行洞庭”的简牍。这些史料可佐证秦朝(   )

    ①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②已形成较完备的地方官员考核办法

    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④推行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秦汉时期,它位居上卿,银印青绶,职掌副丞相,秩二千石,作为首要监察官员,是监察制度的核心所在”。“它”指的是(   )
    A . 御史大夫 B . 监御史 C . 太尉 D . 尚书
  • 4. 《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可以反映出隋唐时期(   )

    ①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州郡县制开始形成

    ③官吏任用机制变化    ④行政体制职责分明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5. 唐朝宣州刺史裴耀卿在上表介绍推行乡饮酒礼效果时称:“州牧县宰,所主者,宣扬礼乐,典校经籍;所教者,返古还淳,上奉君亲,下安乡族。圣朝制礼作乐,虽行之日久,而外州远郡,俗习未知,徒闻礼乐之名,而不知礼乐之实。”对该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政府推广魏晋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 B . 礼乐教化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性 C . 地方行政官员负有教化百姓的职责 D . 社会基层教化渗透儒家的纲常伦理
  • 6. 监察机构行政化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下列地方行政机构,符合这一特点的有(   )

    ①秦朝的郡    ②东汉的州    ③唐朝的道    ④宋代的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为改变这种状况,熙宁二年九月政府以各路常平仓、广惠仓所积存的1500万贯石为本钱,向农民发放青苗贷款。每年分两期,即播种和夏、秋未熟时贷出,收割后收回,每期取息2至3分。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 . 切实解决了农民困境 B . 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 C .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 . 使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 8. 下图是某朝代行政区划体系简图。据此判断,最有可能的朝代是(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9. 严密的考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整肃吏治的重要措施。《明史`选举志》:“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者免为民。”反映了古代官员考核的哪一特点(   )
    A . 考核重德尚能 B . 重视考核结果奖惩激励 C . 考核方法完善 D . 重视对考核过程的监察监督
  • 10. 明代思想家颜钧在《箴言六章》中写道:“《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这反应出当时统治者的治理思想是(   )
    A . 强化法制体系 B . 关注人情冷暖 C . 弱化宗法观念 D . 强调礼制教化
  • 11. 下表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至中统二年中书省部分官吏任职表。据本表可知元世(   )
    官职
    人名
    时间
    右丞相 左丞相 平章政事 右丞 左丞 参知政事
    中统元年 祃(蒙)   王文统(汉)
    赵壁(汉)
    瘙希宪(畏兀儿) 张文谦(汉) 张启元(汉)
    中统二年 不花(蒙)
    史天泽(汉)
    忽鲁不花(蒙)
    耶律铸(契丹)

     
    塔察儿(蒙)
    王文统(汉)
    赛典赤(回回)
    廉希宪(畏兀儿)
    张启元(汉) 张文谦(汉) 商挺(汉)
    杨果(汉)
    A . 汉族官员占绝对优势地位 B . 中央官制元承宋制 C . 废除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D . 君主专制趋于完善
  • 12.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④②
  • 13. 《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此学制于1904年1月公布实行,故亦称《癸卯学制》。下列关于《癸卯学制》表述正确的是(   )
    A . 指导了京师大学堂的创立 B . 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C . 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D . 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 14.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某个文件:……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失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现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有关该文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B .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C .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 .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 15. 下图所示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官员选拔的相关凭证。

    这一凭证(   )

    A . 是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证明 B . 反映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C . 是北洋政府甄别选官的证明 D . 标志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确立
  • 16.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命。中国近代史上,与该说法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二次革命 B .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C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17. 中共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具体内容见下表。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下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具有广泛代表性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萌芽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 18.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七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
    A .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B . 国家政体的变化 C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 生产关系的变革
  • 19. 到1981年3月,徐州、扬州、镇江等6个地区统计,已经有75.8%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主要有“定额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分配”“定额承包,超额分成,计件工资”“定额承包,超额提奖,固定工资”“定额生产,超额奖励,利润分成”等。这些举措(   )
    A . 开启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B . 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C . 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D .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2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2022年10月16日召开。回顾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策的是(   )
    A . 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 .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C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 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 21. 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画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 2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 . 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 B . 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C . 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 D . 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 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   )
    A .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 . 干部管理民主化 C . 干部考核法制化 D .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24. 据统计,雅典伯里克利执政时代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便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粮食供应、国家债务、官员审核、惩罚和罢免;……当此民主政治鼎盛之际,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议事会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由此可见雅典(   )

    ①公民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②官员在任时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③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5. (2022高二上·顺德期中) 基督教会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就是所谓的“七宗罪”。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强化对人的控制,兼具一定的教化功能 B .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C . 被新教斥为异端学说,引发多次宗教冲突 D . 具有启迪蒙昧,鼓励现世的积极进取精神
  • 26. “在控告私人化的诉讼模式下,一些无辜的人无端的被一些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恶意的人指控犯罪,或者被那些为牟取赏金、敲诈勒索的治安官指控犯罪”。为解决上述问题,近代西方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   )
    A . 权力制衡 B . 程序公正 C . 司法独立 D . 无罪推定
  • 27. 欧洲大陆上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被称为“大陆法系”。这种法律体系的特点包括(   )

    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②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③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④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8.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著作《唐宁街岁月》中曾提到英国文官制度具有“纯粹的职业性”,以保障“政府在交替过程中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英国的文官制度最终确立于(   )
    A . 17世纪中后期 B . 18世纪中后期 C . 19世纪中后期 D . 20世纪中后期
  • 29.  1876年,法国新总理西蒙在众议院演说时先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在参议院,他先是低声说:“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做法遭到两派的共同抨击,一年未到便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法国(   )
    A . 内阁总理有权解散众议院 B . 共和体制较为脆弱 C . 参众两院均支持共和制 D . 保皇势力备受冲击
  • 30.  2022年5月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在浙江金华启动,该遗址群目前覆盖了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经碳十四检测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至一万年前。此外经国内考古权威专家确认,上山文化遗址还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拥有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彩陶。因此该遗址群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群。而此前学术界长期认为,浙江等南方地区远古时期为“蛮荒之地”。据此可知(   )
    A . 考古发现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向前发展 B . 浙江地区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国家形态 C . 科学技术在探寻历史真相中起决定作用 D . 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1215年,贵族开始武装叛乱。叛军得到了法国的支持,进入伦敦城,约翰只能退守王宫。6月,战争双方代表在泰晤士河畔展开谈判,签署了一份法律文件。该文件规定:

    39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  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三: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表现,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所进行的政治变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文件的名称及其确立的法律原则。该文件调整了封君与封臣关系,保障了各方利益,分析其表现。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结构的角度说明“分权与制衡思想”。以史实简要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践行“立体分权”理念的。
  • 32. 科举制和文官制度在中西方官员选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后期所选拔的士族高门,凭借血统世代占据高位而腐败不可任事。他们不学无术,

    褒衣博带,涂脂抹粉,崇尚清谈,不仅无益于国,也严重阻碍了包括中小地主阶层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的政治上升通道。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

    ——摘自历史教参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9、在考试、任用、重新任用、恢复原职等问题上,任何人绝不因为有生理缺陷而受到歧视……

    ——摘自《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三

    《考试法》于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共18条,主要内容有:(1)凡属候选及任命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考试来确定其资格。(2)规定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三种形式。(3)各种考试的应试条件、要求、程序及组织领导等。《考试法》后经多次修改。

    ——摘编自《选必一教参》,108页。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确立的历史背景。列举唐朝以后,中国古代科举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对于文官制度对西方政府管理的影响,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消极的,您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所学予以分析。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考试法》公布时的政府名称及确立的选官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呈现出什么特点?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隋唐刑律近承北齐,远祖后魏,其中江左因子虽多,止限于南朝前期,实则南朝后期之律学与其前期无大异同。

    ——摘引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政府注重礼治的官方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简要概括这一历史时期推动“刑律儒家化”的原则与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并概述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