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青岩书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5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 1. 下表所示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部分)。据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

    文化遗址

    所在省份(今)

    文化遗址

    所在省份(今)

    元谋人

    云南

    金牛山人

    辽宁

    北京人

    北京

    丁村人

    山西

    山顶洞人

    北京

    马坝人

    广东

    蓝田人

    陕西

    长阳人

    湖北

    巫山人

    重庆

    和县人

    安徽

    A . 多元性 B . 同步性 C . 竞争性 D . 领先性
  • 2.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泰安大汶口墓地有4个墓群,代表4个父系家族。墓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较富有的墓群随葬品平均数量要高出相对较差墓群的数倍。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   )
    A . 王位世袭 B . 铁犁牛耕 C . 地主阶级 D . 财产私有
  • 3.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
    A . 宗法制和郡县制 B . 宗法制和分封制 C . 分封制和宗法制 D . 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
  • 4. (2022高一上·永吉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高度的文明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许多邦国部落逐渐融入,给“华夏”注入新的活力。“华夏”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
    A . 推动了诸侯国富国强兵的步伐 B . 导致诸侯争霸的兼并局面更加剧烈 C . 成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原因 D . 为统一多民族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 5.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奖励军功 C . 推行县制 D . 奖励耕织
  • 6. (2022高一上·西宁期中)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 诸侯间的战乱纷争 B . 铁犁牛耕的使用 C . 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D . 思想领域的争鸣
  • 7.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春秋时期,天子行祭祀之礼,撤祭时唱《雍》。《论语》记载,鲁国权贵三家大夫在撤祭时,也唱《雍》。孔子评论说,他们怎么可以在自家堂上行此大礼?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
    A . 推行仁政 B . 简化祭礼 C . 维护周礼 D . 隆礼重法
  • 8. (2022高一上·乌苏月考)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
    A . 推动了法律的完善 B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 . 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9. 据统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男女刑徒共226人,可计算出占当年户籍总数152户(约882到912人)的1/4,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①实行郡县制度    ②徭役繁重    ③征战频繁    ④刑罚严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10. 为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军费,汉武帝听从大臣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在长安建立一个由中央政府掌控的五铢钱造币厂;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反映出汉武帝(   )
    A .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B . 巩固小农经济的地位 C . 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 突破重农抑商的禁锢
  • 11. (2022高一上·济南月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继承与发展了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材料表明“古丝绸之路”(    )
    A . 是汉武帝进攻匈奴的南北通道 B . 是唐朝时期连接日本的海上通道 C . 是为运输丝绸而开通的专用通道 D . 是沟通中西贸易交流的大通道
  • 12. 刘邦部下郦食其曾评价项羽道:“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这反映了项羽战败原因是(   )
    A . 残暴杀戮部下 B . 重视提拔下层士兵 C . 统治政策失当 D . 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 13. (2022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    )
    A . 西晋 B . 东晋 C . 前秦 D . 北魏
  •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以及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历史现象,其带来的影响是(   )
    A . 中原经济优势地位丧失 B .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C . 南方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D . 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 15.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面示意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6. 孝文帝对北魏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若当下再“因循”旧制,便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孝文帝决定“稽参古式,宪章旧典”,以移风易俗、实现文德之治。孝文帝做出的这一决定(   )
    A . 推动了南北经济格局的逆转 B . 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C . 加速了北方地区统一的进程 D . 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复兴
  • 17. (2022高一上·西宁期中) 晚唐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 . 推动了水利事业发展 B . 阻碍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有利于隋朝实现统一 D . 直接导致了隋朝灭亡
  • 18. (2022高一上·开平期中) 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
    A . 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 .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 .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 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 19. 下图为唐代不同年份人口概况。导致图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局势的动荡 B . 税收制度的改革 C . 自然灾害的频繁 D . 统治区域的减少
  • 20.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

    朝代

    制度

    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

    察举制

    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A . 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 B . 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 . 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 D . 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 21. 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唐”,并指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唐朝内政的修明”。“唐朝内政的修明”主要体现在(   )

    ①实行租调制保证赋税收入   

    ②设立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

    ③增设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完善科举制拓宽统治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2高一上·西宁期中) 《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效者。以枉法论”。这说明两税法(   )
    A . 扩大了收税对象 B . 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 . 简化了税收名目 D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23. 唐朝中期,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学者是(   )
    A . 董仲舒 B . 韩愈 C . 朱熹 D . 王守仁
  • 2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修并颁行的药典是(   )
    A . 《神农本草经》 B . 《千金方》 C . 《唐本草》 D . 《本草纲目》
  • 25.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
    A . 文化政策较为开明 B . 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 C . 对外交流较为频繁 D . 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隋唐时期在制度上有重要建树,在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深远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 27.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从疆域及民族关系的角度,指出唐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