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二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 1. 高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他“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高老师的“估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2. (2020八上·商河期末) 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飞机的飞行 B . 地球的公转 C .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 . 水在河中流
  • 3. 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 . 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B . 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 C . 人步行10m所需时间 D . 看一场电影的时间
  • 4. (2022·玉州模拟)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实现了“天地同课”的人类壮举、他们在授课时,站立一排,如图所示,说他们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地球 B . 太阳 C . 月球 D . 空间站
  • 5. 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相对于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B . 乙同学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 C . 裁判员看甲乙两同学都是向前运动的 D . 观众看甲同学是向前运动的,看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
  • 6. 用同一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
    A . 7.5m=7.5m×100cm=750cm B . 270mm=270mm÷1000=0.27m C . 360km=360×1000=360000 D . 45m=45×100cm=4500cm
  • 8. 《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载有“虽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其中记载的“五音”即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色 C . 音调 D . 声速
  • 9. (2020·福建) 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 . 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 . 速度越小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11. 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 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 B . 该超声导盲手杖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 C . 该导盲杖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 12. 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之比是2:3,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之比是4:3.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之比是( )
    A . 8:9 B . 9:8 C . 2:1 D . 1:2
  • 13.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是明明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四个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黑点表示物体的像 ,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21八上·绥滨期末) 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 . 固体   固体 B . 固体   气体 C . 气体   固体 D . 气体   气体
  • 15. 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 . 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 . 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C . 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 . 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 16.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3m B . 物体在0~3s内平均速度是1m/s C . t=0.5s时速度是t=4s时速度的2倍 D . 物体在3s~5s内的速度增加了2m/s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 24. 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转换)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 的关系。
    2. (2) 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 (响度/音调/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 (3) 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 发出的声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变大;若拔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高/低)。
  • 25.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停表指针旋转未满1圈。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 (2) 实验中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
    4. (4) 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 26. (2019·苏州)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 (1) 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
    2. (2) 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 (3) 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4. (4) 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
      A . 仍在纸板上呈现 B . 被纸板挡住 C . 在纸板前方
  • 27. 小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 (1) 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填“虚”或“实”)像。
    4. (4) 移动蜡烛(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本实验中,重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六、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 29.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点燃的蜡烛,蜡烛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 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 30. 小君同学从泉州乘车去惠安,如图所示,公路旁有一个交通标志牌。

    1. (1) 若司机驾车匀速通过这段路用时45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 (2)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要到达惠安至少还需多少小时?
  • 31. 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3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
    1. (1) 在3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 (2)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
    3. (3) 汽车开到山脚下还需要的时间。(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