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 1.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ɡuǎnɡ)             临(lì)                   蠢(yú)          惊慌失(cuò) B . 学(bó)                  水(qú)                  和(ǎi)          小心翼翼(yì) C . (cuì)            乳(pǔ)                  士(jué)           畏罪逃(qián) D . (huái)            陈(liè)                   食(zuó)            大相径(tínɡ)
  • 2.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始终奉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信条,默默地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耕耘着。 B . 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形成全社会明德惟馨、择善而从的文明风尚。 C . 他用了一早上的时间,把宿舍打扫得一尘不染,可谓不毛之地 D . 志愿者们忙了一整天,已经疲惫不堪 , 但一有紧急任务,便又马上打起了精神。
  • 3. 修改下列句子。
    1. (1)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一场太空科普课。
    2. (2) 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避免沉迷网络和游戏,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 4. 选出填写在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虽然,在中国古代,稍有文化的人都拜读过《论语》,                                       。在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影响力,《论语》当居榜首。

    ① 《论语》因其言简意赅、句短情长

    ② 在民众中口头流传也很广泛

    ③ 但是通读全书的现代人却不多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 5.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C .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被誉为“诗圣”。诗人在年老病衰之时和故人重逢,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D .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 6. 选出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 首句写景,选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哀啼的“子规”等景物,既点出时节为暮春,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 . 次句叙事,“过五溪”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传达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 C . 后两句抒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D . 全诗感情真挚,既传达了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更有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深情。

  • 7.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清代吴承恩。 B . 悟空受八戒怂恿,在万寿山五庄观内偷食人参果,因不满道童的怒骂,将人参果树推倒,幸亏观音菩萨救活了人参果树。 C . 《朝花夕拾》中,一部分文章反映了鲁迅童年时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另一部分文章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D .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鲁迅少时为父亲寻医问药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作风,揭示了这些“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2. (2) 少年正是读书时。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补全脱漏的内容。

      《西游记》读书卡片

      情 节

      大闹天宫

      起 因

      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却没有邀请孙悟空。

      经 过

      孙悟空盛怒破坏蟠桃盛会,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不坏之身后,逃离天宫。玉帝派天兵捉拿悟空,悟空被擒;悟空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炼成火眼金睛;蹬倒火炉,打到灵霄宝殿,众神围困孙悟空。僵持不下之时,如来佛祖出现。

      结 果

      孙悟空被压在下。

      孙悟空

      性格分析

      桀骜不驯、 。

  • 8.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班级响应学校号召创办班刊。请按要求参与下面的活动。
    1. (1) 请给班刊取名字。(要求:文雅,富有文学气质,5字以内)
    2. (2) 如果你是编辑部的主要成员,请你为班刊设计两个栏目。
  • 9. 古诗文默写。
    1. (1) 非淡泊无以明致,。(诸葛亮《诫子书》)
    2. (2)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3) 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5)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6. (6) 越鸟南栖,故土难忘。听,王湾羁旅他乡,立于船头,低吟着“”,这是他对家永远的牵挂;马致远离家千里,牵着瘦马,咏叹着“”,这是他对家无尽的思念。
    7. (7)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所言“。”

       

二、阅读(满分40分)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桓玄问刘太常曰:“ 我何如谢太傅?” 刘答曰:“ 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    舅子敬?” 答曰:“ 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

    【注释】①桓玄:桓楚开国皇帝。②刘太常:刘瑾,字仲璋。王羲之的外孙。历任尚书、太常卿。③子敬:王献之。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太丘去      舍:    

      尊君在         不: 

       下车之      引:         

      元方入门不     顾:

    2. (2) 将选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我何如谢太傅?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

           公 高 太 傅 深

    4. (4)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文横线处应填入一个敬辞,请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A. 贤                  B. 家                  C. 惠                  D. 舍

      ②小故事展现古人大智慧。【甲】文中的陈元方的智慧体现在:

      【乙】文中的刘太常的智慧体现在:。(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每空不超过10个字。)

  • 1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A)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观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B)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 , 刺我的良心的

    1. (1) 语段A中“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段A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结合语境,品析语段B中加点词所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 , 刺我的良心的

    4. (4) 学过郑振铎的《猫》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请在微博上,给文中的“我”或第三只猫留言,说说你的感悟。(40字左右)
  • 1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叶佳琪

    ①小学升初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初一。

    ②第一名带来的光环效应是难以想象的,还没上几天课,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同学之间介绍我的方式也变成了“她就是第一名考进来的那个”,甚至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有家长在讨论“不知道那个入学考试的第一名在几班……”不知不觉间,“第一名”这三个字像一顶隐形而沉重的帽子,渐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一次考试前,我都会很紧张,害怕自己对不起头上那顶隐形的帽子,就像个万众瞩目的战士,必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③但是很可惜,中考时,我在所有人的期待下打了一场败仗。这顶帽子就这样被我摘了下来,转交给了那个分数比我高出很多的女生。我最终还是没能出“考进去第一,出来肯定不是第一”的魔咒 , 我甚至上不了最好的那所学校。那段时间里,我有一种预感——我的人生大概就这样完了,从此碌碌无为。

    ④中考结束后,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他的语气小心翼翼 , 生怕触及我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在无数安慰的话里,有一句话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没关系,记得进入高中再继续努力,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⑤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你的未来。

    这句话被我铭记在心,它像一针强心剂,支撑着未曾经历过多少挫折的我走出了那段迷茫的低谷期。成绩不再让人艳羡的我依旧握有誓言般的梦想,怀揣着这句话,像蜗牛一样默默地前进着、挣扎着。往后,在每一次因考砸了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并不能决定什么,只要你还在努力。

    ⑦三年后的高考来得轰轰烈烈,这一次,我终于像个真正的战士一般,用自己的铠甲和武器勇往直前。

    ⑧考完数学的那天下午,走出考场,我看见隔壁班的一群女生抱在一起哭,有一个女生伤心地说:“我要完了……我还有好多题没有写啊……”那时,广播里正放着《光辉岁月》,年轻的黄家驹在唱“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⑨那一刻,望着她哭到扭曲的面庞,我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绝望和悲伤。这让我突然想到曾经的自己,年轻的我们或许都一样,会在每个失败的瞬间痛哭流涕,以为“我要完了”。

    ⑩我们辛辛苦苦奋斗了三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准备这场考试。那些为之熬过的夜、刷过的题、流过的泪、无数次想要偷懒却还是拼命咬牙挺下去的高三,都是为了这一场考试呀。所以,我不能失败,一旦失败,我就要完了。

    ⑪这样的想法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太年轻,从未品尝过人生百态,所以我们不知道,高考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真正珍贵的,是这个过程中你为了到达目的地所流过的汗、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是你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就一会儿”的执着;是你在若干年后回首时,忍不住特别佩服的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⑫而 , 才是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经历高考的意义所在。

    ⑬我不知道那个女生如今生活得怎样,但是如今的我,也曾因为一场重要的考试以为自己要完了的我,在后来的道路中渐渐明白,暂时的失意或者挫折并不能代表永远的失败,也不会决定你以后的样子。而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每一次跌倒后,我们都可以不服输地爬起来,拍拍尘土,对命运说:“来,我们三局两胜。”

    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可以回到三年前高考结束的那天,抑或是六年前中考结束之后,告诉那个曾经对未来无比惶恐的自己……

    1. (1) 选文采用第几人称展开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2) 结合语境,揣摩语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我最终还是没能出“考进去第一,出来肯定不是第一”的魔咒

      ②他的语气小心翼翼生怕触及我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

    3. (3) 选文第⑤段独句成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 (4) 联系上下文,概括说出第⑿段中加点词语“这”代指的内容是什么。
    5. (5) 面对考场的失利,文中的“我”是勇敢的。请谈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作文(满分30分)
  • 13. 在你的成长中,总有那样一件事让你终生难忘,总有那么一段经历让你刻骨铭心……

    请以“从那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记事要清楚、完整,写人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②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③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可奖励2分)

    ⑤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