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建党百年,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文物承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可歌可的历史篇章,承载着坚如槃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mí新的初心使命。今天,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1. (1) 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 (2)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历久mí

    3. (3) 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4. (4) 请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与上文句式结构一致。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 B . 这场火灾火势之猛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最后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C . 转基因食品利大还是弊大,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D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3.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 . 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 . 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 . 2021年7月23日深夜,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开始近五个小时后,主体育场内的临时火炬台终于被点燃。奥林匹克的格言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 4. 诗文默写。
    1.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3. (3) 习总书记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李白《行路难》中“。”来寄语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4. (4)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 (5) 《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是
    6. (6) “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请写出古诗文中含有“路”字的连续两句
  • 5. 走近名著。
    1. (1)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的《》一诗通过对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赞美之情。。
    2. (2)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甲】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甲】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甲】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作“玉环步,鸳鸯脚”。

      文中的【甲】为《水浒传》中的(人名)。在原著中,下面的事件与该人物无关的是: (只填序号)

      ①大闹飞云浦②沂岭杀四虎③血溅鸳鸯楼④夜走蜈蚣岭⑤倒拔垂杨柳

二、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
  • 6. 亲爱的同学们,小说的世界里,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 (1) 【活动创意】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
    2. (2) 【人物对话】九年(1)班准备开展题为“小说人物我评说”的活动,请你仿照下面的资料,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所要评说的人物。

      供选人物:孔乙己鲁智深鲁滨逊保尔﹡柯察金

      孙悟空——你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你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你穷追猛打,绝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你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你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你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3. (3) 【亲近小说】亲近小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书目:《骆驼祥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 (4) 【献计献策】因为学校组织开展阅读小说活动,你的好朋友小航同学课上偷偷看小说,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怎么引导他呢?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题——25题,共36分)
  • 7.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颔联中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8. 【古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也④。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

    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长烟一空      ②泫然不能自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不同景象。 B .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 D .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 9. 阅读《太空里如何建起“三室两厅”“大房子”》一文,回答问题

    ①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搭载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迈出稳稳第一步。将人类送上太空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但在太空中,人类怎样才能“待得久”?首先得“有地方住”。空间站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住的“房子”,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中开展科研活动。长时间生活下去。

    ②建立空间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太空里面有很多微流星体或碎片,首先要保证空间站的结构,要能够经得起微流星体的碰撞,这就要求空间站的外壳防护非常到位,就好比汽车外壳一定足够结实,才能经得起小的磕磕碰碰从而保证人类的安全。

    ③此外,人类在空间站内长期居住,需要可靠的空气、水环境循环系统和能源电力保障。空间站的运行高度为300至400公里,这个高度还有稀薄的大气,从而造成空间站高度不断降低。因此需要先进的能源补充技术保证空间站数十年以上保持高度运行。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从“天宫二号”发射开始一步一步探索并实现燃料加注,以此保障空间站内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④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当于一室一斤,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⑤空间站由三个舱段组成,这一次搭载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升空的,是‘天和’核心舱。它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天和”核心舱的重量大约在22吨左右,如果将它和地球上的“房子”做一个类比,核心舱的作用,好比是房子的客厅,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支持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在轨组装,具备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可以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⑥“天和”核心舱的组成还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节点舱主要是和其他部分进行对接,节点舱后面是生活控制舱,主要分成小柱段和大柱段,其中小柱段是航天员的主要生活区域,最后一部分队是资源舱,资源舱的作用是储存能源资源。

    ⑦此后我国还会发射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它们将与核心舱进行组合。实验舱和核心舱的组装、由航天员出舱完成。航天员在太空中会像“堆积木”一样、借助机械臂系统,逐渐把整个结构搭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山现“漏气”等情况,还可以出舱进行修补。

    (选自《新华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1. (1) 本文以“太空里如何建起‘三室两厅’‘大房子’”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④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为什么说“建立空间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4. (4) 联系选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为了使空间站“延年益寿”,人们做了哪些努力?

      【链接材料】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等“天敌”的攻击,“天和”核心舱热控分系统针对长寿命可靠性问题,在之前的基础上,开展了健壮性设计,为空间站安装了两条相当于“大动脉”的管子——热管福射器,以便减少流体管在外暴露的面积,大大降低被空间碎片击穿的风险。相关人员介绍,就像家里使用的水管子、水龙头,用上几年可能就坏了,必须及时更换、维修。此外,空间站在轨长寿命的秘方还有很多,比如舱体结构密封圈、壁板、各种阀门、各种管路等,都在可靠性和长寿命方面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 10. 阅读《青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能够生活态度》一文,回答问题。

    ①读书是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更能够照亮奋斗之路、创造美好未来。当前,有些青年对读书学习认识不足,认为读书“不能当饭吃”。

    ②最是书香能致远,最美不过书香气。书是人的精神食粮,青年就是要拿读书“当饭吃”,在浓浓墨香的滋润下,汲取丰富养分,涵养蓬勃朝气,补足精神之钙,坚定前行方向,砥砺前行之力。

    ③以读书“提神”,涵养蓬勃朝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这精神就来自于读书学习。事实证明,青年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显得“老气横秋”,与时代格格不入。其实,读书是以认知的力量去探测世界的广袤,借伟岸的灵魂来陪伴心灵的成长,它是看不见的精神修炼,是为人生绘就底色的事业。只有时刻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滋养心灵,才能更好地克服精神空虚,提升精神修养,涵养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④以读书“壮骨”,补足精神之钙。读书,是秉心之烛火,去探访古今智者仁人的精神空间。有书相伴,生命便不会黯然失色;以书壮怀,灵魂便不会渺小孤寂。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学习是青年最好的“壮骨药”,可以让我们收获超出自身阅历的风景,领略更加辽阔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补足精神之钙,修炼“金刚不坏之身”,用知识增强身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读一本好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登高望远,使我们眼界更辽阔。在这个知识信息迭代交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读书学习犹如我们在雨中行车时的“雨刮器”每时每刻“刷新”自己,看清前进道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一词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青年正处于求知阶段,更是要认真看书学习,不断提升认知能力,锻炼思维方式,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前进方向

    ⑥以读书“攒劲”,砥砺前行之力。读书是长期而艰辛的历程,需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日积月累,以循序渐进之功,聚水滴石穿之力,使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时,能以丰厚的知识积淀,做到意志坚定不退缩,胸有成竹不迷茫,拼搏进取不懈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要真正静下心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自信从容的奋斗姿态,砥砺笃定刚毅、雄浑强健的前行之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6月4日)

    1. (1) 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 (3) 根据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4. (4)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 11. 阅读《大江流经的地方》一文,回答问题。

    ①在我看来,从没有一条江比黑龙江更加雄阔、豪迈,更加苍凉、悲壮的了。我不止一次地想过,以一省之辽阔,用一条江来命名,这是造物主多么大的恩泽与眷顾呢!有这么大一条江依偎着,那些生活在大江两岸的人们又该是怎样的幸福与安逸呢!

    ②遗憾的是,我在省内从军的整整20年间,却与它未曾有过一次近在咫尺的依傍与亲近。

    ③机会是在这一年夏天到来的。一次机缘巧合,我与几个好友相约到小兴安岭北麓一个叫嘉荫的地方,躲避难耐的暑热。

    ④这天,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我们到不远的黑龙江江边观光。从住处到江边,大约步行十几分钟的样子。及至站在江岸,一眼看见那条横亘于此的大江迅疾流过,一颗心突地又欢跳得不能自抑了。我一边叨念着,“这就是我梦想中的黑龙江了”,一边举目它的来处与去处。只见它于一江熠熠闪烁的阳光里,宛若一条蛟龙由远至近呼啸而来,那不舍昼夜向前奔走的一浪一波,仿佛正低声吟唱着一首不眠不休、感天动地的世纪乐章。那一刻,我的双眼竟含满了滚烫的泪水。

    ⑤江风舒爽,人们一边有说有笑地沿江岸漫步,一边顾盼着两岸风景。不知走了多久,蓦然望见一处堤岸上竖的一块碑石,写着“佛山--萨吉博沃国际通道”字样。我这才知道,几十年前那个寒冷的季节里,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与其同行者,就是由此过江赴苏寻求帮助的。刹那间,我感到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紧接着,脑海里闪过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沿着宽阔的江面极目远眺,恍惚间,我似乎看见一个又瘦又小的人影,如风如电般奔走在那一道历史的罅隙里。终又意识到,原来我脚下站立的地方,曾是这个名叫赵尚志的人与抗联战士们匆匆奔走和满腔热爱的土地,更是他们曾经浴血战斗与誓死捍卫的土地。

    ⑥历史定格在1941年10月。赵尚志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终于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想着仍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国热土,他的眼里一定噙满悲愤的泪水。他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并且从那一刻起,已经做好了赴汤蹈火的准备:这一次,宁肯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也不会再返苏联了。

    ⑦深秋十月,东北已是大雪飘飞。蚀骨的寒风阵阵袭来,可是为什么,胸膛里的热血,仍然如火一般炽烈!

    ⑧我一边望着眼前这条巨龙蜿蜒而去,一边不由得在想,世上那些不朽之人,即便是已化身成灰,也会将这不朽封存到许多人的心里去,并且在无尽岁月里让许多人一遍遍忆念起他来……

    ⑨黑水滔滔,不舍昼夜东流去。英雄们的灵魂总是与翻卷不息的江河波涛同行。

    ⑩我相信,大江流经的地方,必有鲜花盛开。而谁又能否认,那一片连着一片的耀眼的花红,不是受到了英雄之血的浸染呢?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处写出“我”对黑龙江的情感变化。

      见黑龙江前,→见黑龙江时,热血澎湃→见黑龙江后,

    2. (2) 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感到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

    3. (3) 阅读第(9)段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4)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假如赵尚志与其同行者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请你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四、作文(50分)
  • 12. 写作

    ①以《在青春的怀里‘撒野’》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二选一,写一篇心仪的文章。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