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狮山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b ></b>
  • 1. (2017·聊城)

    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 . 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 B . 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C . 身体有无分节 D . 体表有无外骨骼
  • 2. (2017八上·新化期末) 秀丽隐杆线虫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具有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等特征,它属于(    )

    A . 腔肠动物 B . 扁形动物 C . 线形动物 D . 环节动物
  • 3.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昆虫体表覆盖着外骨骼,属于甲壳动物 B .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躯干四部分 C . 蜘蛛也属于昆虫 D . 昆虫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 4. (2018·陆丰模拟) 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B . 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 C . 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 D . 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 5. (2018·铁岭) 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 . 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 . 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 . 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 6. (2016八上·兰山期中) 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与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
    A . 身体呈圆柱形 B . 体表有角质层 C . 生殖器官发达 D . 消化管结构简单
  • 7. 蛔虫和华支睾吸虫相同的结构特点是(  )
    A . 消化器官发达 B . 生殖器官发达 C . 感觉器官发达 D . 运动器官发达
  • 8.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生活环境也极其广泛,下列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 蝴蝶、螃蟹 B . 蜘蛛、蚯蚓 C . 蚊子、蛭 D . 蜈蚣、蜗牛
  • 9. (2022七下·泗阳期中) 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软体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B . 河蚌、扇贝、水母等都属于软体动物 C . 有柔软的身体,大多用鳃进行呼吸 D . 有的软体动物有药用价值,如乌贼的内壳(海螵蛸)可以做中药材
  • 10. 棘螈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目前数量只有1590只,堪比大熊猫。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 .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D . 两栖动物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 11. 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的呼吸是靠(  )
    A . 气门 B . C . 体表 D .
  • 12. 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寒蝉抱枯枝——日暮穷途”、“蝎子战蜈蚣——以毒攻毒”、“蝗虫打喷嚏——满嘴庄稼气”、“河里的蟹——都有夹(家)”等。请根据图中动物的相关知识,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蝉、蝗虫、蝎子、螃蟹都是节肢动物 B . 蝉、蜈蚣和蝗虫体表均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更好适应陆地生活 C . 沙蚕酷似蜈蚣,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他们都属于环节动物 D . 螃蟹的“家”在河里,推测其可能用鳃呼吸
  • 13. 蚯蚓能疏松土壤,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湿棉球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可以刺激蚯蚓运动 B . 润滑的体表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C . 水分蒸发使蚯蚓保持恒定的体温 D . 使蚯蚓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
  • 14. 蜥蜴的呼吸比青蛙高级的特征是(  )
    A . 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 . 肺发达,也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C . 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D . 肺不发达,但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 15. (2019八上·玛纳斯月考) 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
    A . 甲蝗虫先死 B . 乙蝗虫先死亡 C . 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 . 两只蝗虫都不会死
  • 16. 霸王岭睑虎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爬行动物,目前仅分布在海南,外貌习性与壁虎相似,但天性胆小害羞,白天躲藏在岩石缝隙、溶洞附近,夜幕降临后才出来活动。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A . 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 B . 用肺呼吸 C . 陆上产卵,卵有卵壳保护 D . 生活过程不需要水
  • 17. (2022·自贡) 自然界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的动物是(  )
    A . 蝗虫 B . 蜥蜴 C . 大鲵 D . 蝮蛇
  • 18. (2017八下·桥东期中) 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你判断海马是属于(  )

    A . 节肢动物 B . 爬行动物 C . 哺乳动物 D . 鱼类
  • 19. (2018·广东) 下列动物与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 蜗牛——呼吸器官是肺 B . 蝴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 . 水螅——身体呈两侧对称 D . 蚯蚓——运动器官是足
  • 20. (2021八上·锦州期末) 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 . 鲍鱼 B . 鳄鱼 C . 鲨鱼 D . 鲸鱼
  • 21. 对以下四种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进行了搭配,其中你认为搭配正确的是(   )
    A . 蚯蚓——体壁 B . 海马——肺 C . 家鸽——肺和气囊 D . 鲸鱼——鳃
  • 22.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 . 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B . 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 . 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D . 鱼有鳞片
  • 23. 为了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家鸽在其内部构造上出现了一些变化,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是(  )
    A .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 . 直肠很短,不存粪便 C . 无膀胱,不存尿液 D . 体温不恒定
  • 24. (2016八上·灌阳期中)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下列关于诗中所述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两种生物体内都有脊柱 B . 鹰用气囊完成气体交换 C . 尾鳍能控制鱼的前进方向 D . 它们都具有适应各自环境的结构
  • 25. 秋风起,候鸟归,秋高气爽时,候鸟陆续南归,广东地区又到观鸟季。下列鸟类的特征中,与其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B .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 . 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 D . 体内受精,卵生
  • 26. (2018八上·巴彦期中) 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
    A . 蜥蜴和家鸽 B . 喜鹊和斑马 C . 海龟和虎 D . 眼镜蛇和狮
  • 27. 鸟类呼吸的主要特点是(   )
    A . 肺有很强的储存气体的能力 B . 身体里有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 . 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 . 在肺和气囊里都进行气体交换
  • 28. 哺乳动物是生物界最高等的一类动物。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A . 体表被毛 B . 体温恒定 C . 胎生、哺乳 D . 牙齿分化
  • 29. (2022·潍坊) 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降水后的连续高温干旱环境更容易形成“蝗灾” B . 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控制其数量增长 C . 在东亚飞蝗的成虫期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会更好 D . 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二、<b>综合题</b>
  • 30. 下图是软体动物的代表—缢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其中[_____]内填写序号)

    1. (1) 缢蛏贝壳的形成和图中位于身体表面的[②]有关。像缢蛏这样,身体表面有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的生物,可称之为双壳类。
    2. (2) 缢蛏通过身体吸入水,水流经过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同时利用[①]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 (3) 缢蛏的运动器官是[]
    4. (4) 软体动物类群中,河蚌体内形成珍珠的结构主要与图中的[]有关。
  • 31. 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生物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坚硬的,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 (2) 生物B的呼吸器官是,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3. (3) 生物C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用呼吸,兼用呼吸。
    4. (4) 生物D的前肢变成,骨中空,内充气体,它特有的呼吸方式,借助协助肺进行气体交换,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足供应。
    5. (5) 生物E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保证了E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牙齿是这类动物特有的特点。
    6. (6) 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属于恒温动物的有。(填字母)
三、<b>实验探究题</b>
  • 32.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构成,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
    2. (2) (填甲/乙)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基本不动了。
    3. (3) 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4. (4) 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5. (5) 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除了土壤湿度,其他因素保持
    6. (6) 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稍作变动,设计一个探究土壤中低浓度的农药对蚯蚓生活有影响的实验。

      ①把乙中的土壤换成的肥沃土壤。

      ②在甲中喷入适量低浓度的,在乙中喷入等量的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容器放到(填“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蚯蚓的生活情况。

四、<b>资料分析题</b>
  • 33.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死亡之后掉落到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个过程就是鲸落。在此过程中会有章鱼、鲨鱼等多种生物来吞噬鲸鱼尸体,之后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产生硫化氢,形成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材料二: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斑头雁飞翔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也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在低温的情况下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他们体内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

    1. (1) 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材料一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鲸鱼属于动物,此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 (2) 据材料二可知,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需要克服的两个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为和空气的含氧量。斑头雁能够适应这样艰苦的飞行环境与其形态及生理特点有关,表现在其体表丰厚的羽毛可以,且在寒冷条件下,斑头雁的血红蛋白与结合更紧密,肌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分布密集,通过作用可为骨骼肌细胞提供更多能量。
    3. (3) 斑头雁的上附着发达的肌肉,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飞行中双翼上举,吸入的空气一部分可进入并储存在中,两翼下垂,再将这部分气体挤压到肺中,每呼吸一次能够在肺部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