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东山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九下·北京月考) 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②①④
  • 2. 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有一句台词是错误的,是(   )
    A . “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B . “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一个等级” C .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 .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 3. (2020·昆明) 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 . 庄园经济 B . 手工作坊 C . 手工工场 D . 租地农场
  • 4. 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前后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 . 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 . 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 . 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 . 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 5. (2021九上·大埔期中)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格局是(   )
    A . 多元性 B . 互补性 C . 海洋性 D . 大陆性
  • 6. 雅典民主政治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克里斯提尼还创立了“陶片放逐法”。在雅典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雅典人竟然随意处死得胜立功的将领。由此可见(   )
    A . 陶片放逐法主要针对将领的 B .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社会混乱 C . 直接民主不适用于任何地方 D .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 7.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
    A .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 .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 . 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 .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 8. (2019·怀化) 诞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   )
    A . 道教 B . 佛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9. (2020九上·云县期末) 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 )
    A . 种姓制度 B . 西欧封建制度 C . 罗马共和制 D . 西周分封制
  • 10. 公元1277年,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天主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并对凡是部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这一事件反映了中世纪大学(    )
    A . 享有绝对的教育自主权 B . 仍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 C . 教师享受免赋税的特权 D . 成为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 11. (2018九上·宜兴期中) 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基本自给自足 C . 严格禁止竞争 D . 自耕农为主体
  • 12. 据下面两幅图可知,大化改新着眼于(   )
    (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二官八省制)
    A . 大力推行民主政治 B .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C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 实现近代社会转型
  • 13. 有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 )
    A . 有选择地接受中华文明影响 B . 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 . 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D . 建立起幕府统治的政治机制
  • 14. (2021·德阳)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开始变得以人为主,画家和雕塑家也对每个个体格外重视,人们开始尝试了解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以及认识如何思考。据此可知,文艺复兴倡导(   )
    A . 人文主义 B . 个人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自由主义
  • 15. (2021·苏州)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 .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 . 强盗,掠夺了美洲财富 C . 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 . 英雄,传播了欧洲文明
  • 16. (2019九上·龙湖月考) 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
    A .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 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 . “带着血泪的进步”
  • 17. (2017九上·顺德月考)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血腥的资本积累 B . 欧洲商道的转移 C . 文艺复兴的影响 D .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8. 如图是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的“中程”主要为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    )

    A . 商品倾销地 B . 生产技术 C . 原材料 D . 劳动力
  • 19. 《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议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中“根源”指的是( )
    A . 国王得到拨款后解散了议会 B . 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 . 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 .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20. 下面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受到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大宪章》 C . 《权利请愿书》 D . 《王位继承法》
  • 21.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出版的《常识》中写道:“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合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使“这个大陆”摆脱外来势力支配的事件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文艺复兴运动
  • 22. (2021·铜仁)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宪法并没有废除奴隶制,黑人选举权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这规定违背了(   )
    A . 共和制原则 B . 联邦制原则 C . 自由平等原则 D . 三权分立原则
  • 23. 虽然这一事件本身没什么实际作用,实际效果只是救出了狱中的少数人,但巴士底狱在平民心目中则是压迫的象征,此时这一象征被摧毁了,这标志着巴黎的民众首次改变了革命的进程。材料中的“这一事件”(   )
    A .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 .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C . 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D .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 24. 18世纪,法国乃至欧洲开展了一场反对旧制度,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黑暗的思想文化运动。该运动是( )
    A . 文艺复兴 B . 新文化运动 C . 开辟新航路 D . 启蒙运动
  • 25. 恩格斯指出:“对于某些欧洲国家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如对德国人来说,他是德国革命的代表。”这强调了拿破仑(   )
    A . 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 . 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C . 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D . 巩固了德国封建制度
  • 26. 保尔·英国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写道:“在那里,钢在大转炉中沸腾着,同时向空中发出眩目的火花。不停地生产成为一切企业的规律。”材料中的“那里”是指(   )
    A . 庄园 B . 工厂 C . 手工工场 D . 租地农场
  • 27. 据统计在2013年1至10月,我国各地平均雾霾天数为30天,较往常偏多10天。这说明雾霾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其原因是由于近百年来全球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开始于(   )

    A .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B . 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C . 电力的广泛使用 D . 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
  • 28. 某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29. 1867年,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  造成贫富差距大 B . 创造巨大生产力 C . 改变工农业的经济比重 D . 促进资产阶级的产生
  • 30.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选文说明( )
    A . 无产阶级代表个体运动主要利益 B . 共产党人和其他各种政党无差别 C . 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不分民族利益 D . 无产阶级斗争历史令人感慨万千
二、综合题
  • 31. 14-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尤其是对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消散。”

    材料二:人们努力挣脱神的统治,以确立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这场运动中,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材料三:只有到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揭开“这层纱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层纱幕”消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反映了这场运动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迈出的第一步”?
    4. (4) 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样的共同影响?
  • 32.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爆发于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首先,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其次,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相互援助,互相鼓舞,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革命,美国政治家们也是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再次,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

    ——苏珊・邓思《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材料三: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1. (1) 材料一认为法国为什么要用暴力方式来克服封建王权?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是怎样“互相援助,互相鼓舞”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 33.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城市的发展犹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世界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城镇对于西欧而言,代表着新生事物。除去少数例外的情况,这些城镇是独立自主的、真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而存在。

    ——[美]   C.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材料二:下图是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但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会到很多新的痛苦。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指出1750--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变化,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这里的欢欣和痛苦各指什么现象。针对这些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