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借口 B .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C . 林则徐禁烟的历史进步性 D . 鸦片战争的巨大危害
  • 2. 如表是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在1841﹣1842两年间向各地官员紧急征收的银两,由此判断各地捐款的用途是(    )

    地区

    白银(两)

    福建

    20000

    浙江

    120000

    广东

    180000

    A . 鸦片战争的军费 B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开支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 D . 抢修圆明园的工程款
  • 3. 这一条约带给我们这个民族以深深的痛苦和屈辱,以它为开端,中国开始被迫接触近代世界,它使中国人民在痛苦中觉醒和斗争,去洗刷民族的耻辱和重新树立民族的尊严。导致中国历史步入近代,并签订“这一条约”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如图是某学生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④属于(    )

    A . 历史原因 B . 历史事实 C . 历史过程 D . 历史结论
  • 5. 英法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相关场景出现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此观点与下列哪一条约最相符合(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瑷珲条约》 D . 《北京条约》
  • 7. 圆明园从皇家园林变成如图所示景象,印证了(    )

    A . 英国侵略中国的行径 B . 英法联军侵华的罪行 C . 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 D . 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
  • 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北边的熊”指的是(    )
    A . 美国 B . 俄国 C . 英国 D . 法国
  • 9. (2022·龙东)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李自成起义 D . 黄巾起义
  • 10. 如图文献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关于该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B . 使全国土地得到平均分配 C . 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D . 有利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 11.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农民运动兴衰示意图,关于该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人是洪秀全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③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④失败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2.   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这反映了(    )
    A . 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B . 《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D .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13. 观察如图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是(    )

    A . 出超与入超 B . 侵略与反抗 C . 自强与求富 D . 民主与科学
  • 14. (2022·盐城)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福州船政局 B . 轮船招商局 C . 开平煤矿 D . 汉阳铁厂
  • 15. 徐中约曾评价洋务运动: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 .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 . 本质上是维护清廷的统治 C . 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 D . 受顽固派抵制
  • 16. (2022·贺州)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 . 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 .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 17.   1895年出版的《普拉茨塞海军年鉴》中指出,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袭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与材料相关的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哪一位置(    )

    A . B . C . D .
  • 18.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其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 邓世昌 B . 林则徐 C . 关天培 D . 丁汝昌
  • 19. 西方列强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加重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与这一局面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0.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 .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促进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 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0分。)
  • 21. 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序号

    事件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 (1) 请你把上表中事件按下表主题进行分类

      分类表(表2)

      主题

      事件(序号)

      列强的侵略

      ②、④、⑥、

      中国人民的反抗

      ①、

      近代化的探索

      ⑤、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④和⑤、⑥和⑦、⑧和⑨三组组合中,任选一组说明其中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3. (3) 表1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在园中抢劫的英国人找到了六十多年前他们进贡来的东西。……有精美的车马库;有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代表英王乔治三世敬送给乾隆的豪华大马车……有制作精致的榴弹炮以及炮弹、炮架和牵引马车等全套装备。令众人惊讶的是,这些进献之物,竟然全都原封未动。

    ——摘编自张宏杰《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二有关的条约名称及其影响。
    2. (2) 材料二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一场战争期间?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来新事物所持的态度。
    3. (3) 近代的侵华战争大多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 23.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义务和职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材料三: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这场活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位民族英雄收复新疆的史事?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哪次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活动?
    3. (3) 材料三的情景出现于哪场战争中?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 24.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投入了救国救民浪潮之中。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逃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和张助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 (1)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图一、二的纲领性文件出现于哪一活动中?这场活动结果如何?
    2. (2) 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两点即可)
    3. (3) 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4. (4) 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5. (5) 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