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气中浓度增加会导致气温升高 B . 为实现“碳中和”,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 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 , 可以减少碳排放 D . 我因首次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新思路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1661年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 .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C . 中国化学家侯德榜1943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D . 中国科学家1965年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贡献。
  • 3. (2018高一上·巴彦期末)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C . 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取钛 D . 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 4. 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物理量之一 B .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 . 1mol氧约含个O D . 国际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为1mol
  • 5. 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易液化⑤溶于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④⑤
  • 6. (2018高一上·舒兰期中) 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钠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紫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④⑤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5molH2所占的体积为11.2L B . 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 C . 标准状况下,1mol酒精的体积约为22.4L D . 标准状况下,28gN2体积约是22.4L
  • 8. 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 . 150mL3mol·L-1的KClO3溶液 B . 75mL2mol·L-1NH4Cl溶液 C . 175mL1mol·L-1的FeCl3溶液 D . 50mL1mol·L-1的NaCl溶液
  • 9. 右图表示1gO2与1g气体X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气体X可能是(   )

    A . N2 B . CO2 C . HCl D . SO2
  • 1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2.4LCO和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一定是NA B . 常温常压下,32g和32g所含氧原子数都是2NA C . NaCl溶液中含有1mol D . 标准状况下,36g中原子的数目为4NA
  • 11.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发生反应,最终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饱和FeCl3溶液中;②金属钠投入饱和石灰水中;③固体BaO投入饱和Na2CO3溶液中;④固体Na2O2投入到饱和CuSO4溶液中

    A . ①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④
  • 12. 为了除去粗盐中Ca2+ , Mg2+ , SO , 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 , 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④②⑤③ B . ④①②⑤③ C . ②⑤④③① D . ⑤②④①③
二、多选题
  • 13. 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位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 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银白色→变灰暗是因为钠转化为过氧化钠 B . 过程③是因为NaOH易潮解 C . 过程④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 . 如果时间够长,最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Na2CO3
  • 14. 配制100mL1.00mol·L-1NaOH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4.00g B . 将烧杯中NaOH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时需恢复至室温后进行 C . 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定容,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D . 定容后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后正立容量瓶发现混合液面下降,需补充少量水至刻度线
  • 15. H3、O4、C60、N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C60的摩尔质量为720g·mol-1 B . 22.4LH3中含有H原子的数目为3NA C . 等质量的O2与O4中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D . 1molN中含有的电子数为36NA
三、综合题
  • 16. 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1) 实验室中金属纳保存在盛有的广口瓶中,取用时要使用镊子夹取。
    2. (2) 某同学夹取一块钠,用滤纸擦拭后再切取一小块放在如图所示装置上做钠的燃烧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该小组的同学将产生的固体投入水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4. (4) 将金属钠放入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
    5. (5) 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通常利用以下反应:。试说明不用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而采用此反应制取氧化钠的理由:
  • 17. 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000mL

    【质量分数】14.9%

    【密度】2.1g/cm3

    1. (1)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l/L。
    2. (2) 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14.9%的消毒液。

      ①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A. B. C. D.    E.

      ②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g。

    3. (3) 若实验遇下列情况,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偏高;B.偏低;C.不变(用符号回答)

      Ⅰ.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Ⅱ.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定容

      Ⅲ.转移前,容量瓶内有蒸馏水

      Ⅳ.定容时水多用胶头滴管吸出

  • 18. 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 , 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 ,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为使产品纯净,需将制得的净化,可以将制得的先通过饱和(填化学式)溶液除去混有的HCl杂质。
    2. (2) 生成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①过程中使沉淀分离的操作是
    4. (4) 写出过程②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9. 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2. (2) 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 (3)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为:

      ②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20. 现有中学化学常见的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A的化学式,物质H的名称是
    2. (2) 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G。

      ①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干燥的G时,净化与收集G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②将新鲜的有色花瓣放入干燥的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已分解。

      ④G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其化学方程式是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