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希腊是个飘动的神话……世人的心目中,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而雅典则是希腊文化的摇篮。每提起雅典,就会让人联想到(    )
    A .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十将军委员会 B . 负责审理所有案件的陪审法庭 C . 所有人均可享有的参政津贴制度 D .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
  • 2. (2021高一下·南安期中)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D .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 3. (2021高二上·定州期中) 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 . 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 B . 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C .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
  • 4. (2022高一下·锦州期末)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列史实中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①阿拉伯商人在欧亚地区从事贸易    

    ②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③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哈里发成为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在赤道附近发现的古代非洲的铁质钱币上的纹饰(拓印)。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古代非洲(    )

    ①国家经济政策    ②商业发展规模    ③冶铁技术水平    ④货币铸造工艺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②
  • 6. (2021高一下·吉林月考) 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 .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 .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C . 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 7. (2021高二上·新蔡开学考) 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又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材料旨在说明(   )
    A . 资本主义发展使人类进入大变革时代 B . 西欧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 . 欧洲的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D . 欧美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 8. 有学者写道:“他们不会对别人死心塌地,因为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主要是针对权贵。……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他们改变了欧洲的人文气候。”这里的“他们”是指(    )
    A . 文艺复兴时的文学家 B .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 C .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 D . 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
  • 9.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17世纪“王权接受限制”不包括(    )
    A . 立法权 B . 军事权 C . 司法权 D . 行政权
  • 10. (2021高三上·邢台月考)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记载: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材料阐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诱因是(   )
    A . 政府的鼓励支持 B .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 廉价原料的获得
  • 11. 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它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它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A . 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B . 直接提供了解决各国问题的方案 C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 12. 据统计,非洲国家的边界44%是按照经纬线来划分的,例如埃及和苏丹边界的一部分就是沿着北纬22度线来划分的;30%的国界使用的是直线或者几何方法来划分,例如阿尔及利亚与尼日尔和马里的国界线。这种边界划分方法源于(    )
    A . 各国的地理特点 B . 非洲的种族分布 C . 近代的独立运动 D . 西方的殖民统治
  • 13. 以下历史史实可以用来论证(    )

    1947年

    印度独立

    1960年

    喀麦隆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

    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国家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巴拿

    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A . 多极化趋势加强 B . 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C .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 . 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 .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 .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 .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 15.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    )
    A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 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C . 下放企业管理权 D . 利用市场货币关系
  • 16. 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实行(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 . 农业集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 19. 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870年到1872年,日本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等等。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行地税改革固然瓦解了封建领主的庄园经济,但农民并没有得到自由和土地。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狭小,资本主义积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资源贫乏,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期起就极大地依赖国外市场,从而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外扩张欲。其次,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后,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这是日本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特点。

    ——摘编自徐康明《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并分析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 20. 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之一,优良的政治秩序促进了社会持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以“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