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阶段性...

更新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学校,我与同学的关系属于(    )
    A . 血缘关系 B . 地缘关系 C . 业缘关系 D . 法律关系
  • 2.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对此,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 .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靠社会联系 C . 人的成长全靠与父母间的关系 D . 每个人都从社会获得精神支持
  • 3. 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全部因素中,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因为儿童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从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来看,也是首先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学校的影响。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①人的成长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幼儿时期

    ②人的生存,从家庭中才能获得物质支持

    ③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是不可缺失的

    ④父母的抚育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在家里,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尊敬老师、努力学习的学生;在公园,我们是爱护花草树木的游客……这说明(    )
    A .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制约地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 B . 人的身份与责任无关,它只是一种标识 C . 这是不正常的,我们的社会太过绚丽多彩 D .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 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③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④我们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必去考虑个人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B . 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 C . 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 . 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每个人作出各种奉献
  • 7.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图景中,年轻人渐渐成为城市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在株洲,青年群体做公益,透着各种新气象,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捐款捐物,而是倾向于把精力资金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表明(    )

    ①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主动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的品质

    ②为社区和他人做志愿服务是每个青少年的神圣职责

    ③他们的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他们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2022年7月,《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21年)》发布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这说明(    )
    A . 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B .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 .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 9. (2020·北京) 直播泡茶、纳鞋底、鉴宝,北京老字号的大师们在镜头前一亮相,就成为带货能力可观的“网红主播”。如今,北京很多老字号开网店、做直播、运营粉丝社群,加速数字化转型。如果给这段新闻拟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老字号数字化转型,赢回年轻消费者 B . 经济快速发展,全靠直播带货促销量 C . 老字号历史悠久,国有经济大放异彩 D . 网络助力经济发展,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 10.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网络正能量是做一个负责人的网络参与者的表现。下列不属于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是(    )
    A . 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 . 积极参加正规的网络公益行动 C . 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 D . 一看到救助信息就转发朋友圈
  • 11. 网络交往的时尚与便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因为喜欢,或因为追求时尚,都将网络作为了自己的主要社交手段,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世界虽然精彩,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网络世界中

    ②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世界交往,为友谊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亲人与好友之间多见面,多谈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会比网上交往更温馨

    ④网络交往是新的交流形式,一定会取代传统的面对面交流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1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贵港市公安局采用多措并举、线上线下、深入辖区等方式推广“金钟罩”反电诈预警系统,全力保护群众的“钱袋子”。这警示人们要(    )
    A . 利用网络形成反腐倡廉的风气 B . 提高网络速度实现便民服务 C . 把握网络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 D . 提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 13.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青少年要(    )
    A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B . 满足好奇心,畅游无度 C . 远离网络各种服务 D . 把网络作为生活的全部
  • 14. 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②不泄露他人隐私

    ③要学会“信息节食”   

    ④为抵制不良诱惑,不上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网络诚信建设仍然存在网络谣言、虚假宣传、泄露个人隐私、网络恶意营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青少年要(    )
    A . 学习网络技术,攻击造谣者的电脑 B . 学会上网好方法,不可沉迷网络 C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恪守诚信规则 D . 捂紧自己的口袋,不在网上消费
二、简要回答(结合所学知识,简明扼要回答所提问题。共10分)
  • 16. “网络正在改变中国”:某市人大换届选举以来,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履职新途径,创新网上人大代表家(站)建设变“时段工作”为“全时工作”。逐步建立起覆盖所有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在有条件的村街、社区、企业建立起“人大代表联络站”,他们提出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进一步丰富了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 (1) 这种创新网上人大代表家(站)建设的“网络问政”做法,体现的是网络对社会进步具有哪一方面的积极影响?
    2. (2) 这类“网络问政”的做法具有什么意义?
  • 17. 某中学的五名学生来到市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参与图书整理、登记、新书编辑入电子书库、打扫卫生等日常事务,热心为读者提供服务。他们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这个社会也离不开我们。”

    据此回答:

    1. (1) 应当如何理解他们所说的“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这个社会也离不开我们”?
    2. (2)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三、材料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或发表见解。10分)
  • 18.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借助互联网,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尤其要传播网络正能量。
    1. (1)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因此,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 (2) 材料中反映网络能够丰富日常生活。具体有什么表现?
    3. (3) 你对“传播网络正能量”是如何理解的?
四、体验探究(探究问题,学以致用。10分)
  • 19. 以下是某校八年级三班同学收集到的“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材料。请参与讨论: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极不平凡的2021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们是: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最美家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分享扶贫故事,宣传中国形象的——陈贝儿,高原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失聪女孩考上清华大学的——江梦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中国航天追梦人。

    1.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感动中国”获奖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哪些亲社会行为?
    2. (2) 争做合格的社会成员为什么必须培育和弘扬亲社会行为?
    3. (3) 从“感动中国”获奖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运用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谈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