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三海学地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11-11 浏览次数:47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40分)
  • 1. 默写。
    1. (1) 心持国家情怀,肩担时代重任,善养“浩然之气”,是我们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何为“浩然之气”?是“”(曹操《龟虽寿》)的老当益壮、锐意进取;是“”(陆游《示儿》)的坚定信念和悲壮愿望;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为民之情。正是这种凝聚而成的热忱,形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2. (2) 在“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中,安安同学发现古诗词中也不乏中国人的风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表现自己虽遇挫折,仍矢志不移的改革初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表达了自己抛开悲苦,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2. 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语段一】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将家与国从整体上进行关系建构,始终认为家是组成国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国是千万家的伦理组合和共同利益体,总是把爱家与爱国、齐家与治国相提并论,所谓“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种将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一同建构的理念,生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价值逻jī,     出了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独特精神谱系。把家国情怀放置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框架内进行价值设定,主张“先国后家、为国而家”,当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不可两得时,把倡导并践行舍小家保国家作为个体最大的“孝”和对国家的最大的“忠”,这种价值观念血融思、根深dì固。

    【语段二】为了国家的科技进步,黄大年不分日夜地带队攻关。[乙]科研项目进展神速,但黄大年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他毫不在意:“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甲]从邓稼先到黄大年,诸多科学家们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 , 为科学家精神注入了丰富的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爱国是鲜明的底色。[丙]铁人王进喜和工友们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两弹元勋”郭永怀,在即将坠落的飞机上,和警卫员用身体护住了国家绝密资料……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用行动诠释着心中那份深厚的家国情怀。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逻jī(   )     (   )血     根深dì()固

    2. (2) 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绘画   反而   内涵 B . 绘画   对此   内在 C . 勾勒   反而   内在 D . 勾勒   对此   内涵
    3. (3) 【语段二】中存在一些语病,请你阅读后进行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丙]处画线句中有一个标点符号用法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4.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段一】中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财富”都是偏正短语 B . 【语段一】中的“生成”一词在句子中作谓语 C . 【语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表递进关系的复句 D . 【语段二】中的“伟大”和“深厚”都是形容词
  • 3. 复兴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诗韵传承,寄情千古”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你结合下面郁雯老师所搜集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从中得出的结论。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古典诗词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成为引领民众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家园。古典诗词中的名篇佳句总会在不经意间叩开我们的心扉,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古典诗词的诵读,不应仅出现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古典诗词的讲解,也不应加盖教师“专属”的身份标签;古典诗词的传承需要走向人间烟火,需要依靠广大群众。

    2. (2) 活动中,郁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幅图画,让同学们分别配写古诗词。请你结合备选诗句,任选一幅图画为其配写诗句,并说明理由。

      【备选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 (3) 本班同学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时,准备在其中添加一个活动作品,经同学们讨论后决定将朗诵《蒹葭》作为活动作品。请你从下面四种风格的配乐中选择一个,并写下你的观点。

      悲伤绝望

      惆怅伤感

      慷慨激昂

      热烈奔放

  • 4. 以下是徽徽同学在阅读两本名著时所做的批注,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编号

    原文段

    批注

    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A的生命。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A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①“第四次死里逃生”指的是   

    B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C望后一退,B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C看B脚步已乱了,被C把棒从地下一跳。B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B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②本书该故事的启示         

    1. (1) 人物A是《》(填书名)中人物,编号②所描绘的故事叫(填名称)。
    2. (2) 徽徽在批注栏中仅做了开头,请你对批注①②进行补充。
二、阅读(50分)
  • 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上的云朵

    刘江滨

    冬季来了,天冷了,自然会想到温暖的棉衣,也就想起了棉花。

    棉花在我的老家冀南平原,是再平常不过的农作物。民谚云,三亩田(粮),一亩棉,多有种植。至今,一提起棉花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秋收时节,棉花     开笑脸,溢出朵朵棉絮,远远一望,地里白茫茫一片,像下了一场大雪,又像地上漫起了云朵。

    棉花看似平常,其实很奇特。棉花的花朵叫棉花,棉花的果实也叫棉花,花与果实同一名字,这在植物中恐怕独一无二。棉之花通常有乳白色和淡红色,蔫蔫的,藏在枝杈间,仿若一个羞答答的村姑,既无炫丽的容颜,又无招摇的仪态,因此常常被人忽视。以至于人们一说棉花,脑子里映现出的是棉絮,果实太强势,取代了真正花朵的名分。棉花的另一个奇特之处,它是世界上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植物,换句话说,大地上植物的果实大都是用来吃的,无论是庄稼、蔬菜还是瓜果,皆如此,而棉花不能吃,是用来穿的、用的。人的主要生存要素无非吃和穿,“吃靠田,穿靠棉”,食要果腹,衣要蔽体。棉花不仅御寒,还给人以基本的体面。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度过的,对棉花留下极深刻的记忆。那时还是生产队,棉田的地块足够阔大。每到夏天,棉花棵子长势茂盛,绿蓬蓬舒展着身板,长得茁壮的齐腰深,羸细的也能到大腿根处。此时,花开得欢实,却几乎不被人理会欣赏,开得委屈。在那个年代,农人还没有赏花的闲情逸致,其实除葵花、油菜花外,与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庄稼的花相比,棉花还是颇有几分姿色。在乡间,人们称棉花为“花”,花地、花柴、摘花、拾花、纺花等,当人们只说“花”的时候,那一定是指棉花,棉花冠绝所有的花而独享尊宠。我时常光顾棉花地,自然不是赏花而是割草,因为棉花低矮,可以随时站起身来透气,不像高大稠密的玉米地那般闷热。

    棉花谢了,枝丫挂满了绿色的小铃铛,叫作棉铃。棉铃长大了,膨胀了,像饱满的桃子,又叫棉桃。虽然叫桃,只是形状仿佛,不能吃。棉桃     开了嘴,一瓣一瓣     出的不是果肉,而是白色的棉絮。一朵,两朵,千万朵,好像天上的白云从空中落在地上。这是不能融化的雪花,是农人真正期盼欢喜的花朵。于是,摘花成了秋野盛大的节日。大姑娘小媳妇间或有几个老年男子云集棉田,一个个腰间系着包袱,从棉桃里把棉絮扯出来放进包袱,颇像南方的采茶,手快的女人可以两手同时采摘。大家边干活边扯着闲话,这边胖婶对二妮说,这下好了,有了新花了,絮几床暄暄腾腾的新被褥,年根把事儿过了吧。二妮脸上飞起了红云,说,我才不嫁人呢。那边白嫂对黑嫂说,俺家二羔的棉袄破得都露出老套子了,跟狗啃似的,就等着这花下来呢。黑嫂说,谁说不是哩,新花有了,纺了线织了布,给孩子他爹做件新汗褂。白嫂嘻嘻笑着说,你可真疼你家男人哦。黑嫂呸了一口说,去你的呱哒哒。棉田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惊得麻雀扑棱棱一阵乱飞。很快棉絮塞满了腰间的包袱,每个人都鼓着大肚子,像怀了身孕,彼此一望,又是一阵大笑。

    秋收过后,农人还有一个拾秋的习惯,在田地里再扫荡搜索一遍,将抛撒的豆粒、隐藏的山药、洋姜等捡拾刨掘一番,拾花也在其列。摘花的时候难免摘不干净,会在棉桃的硬壳间残留一些棉絮,细细搜寻也会有不小的收获。这和麦收过后捡麦穗一样,这些活儿通常是由妇女和小孩干。正如清代乾隆年间《御题棉花图》所载:“霜后叶干,采摘所不及者,黏枝坠垄,是为剩棉。至十月朔,则任人拾取无禁。”也即拾的花可以拿回家,不用交公了。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是过年时穿上新棉袄棉裤,漂漂亮亮,暖暖和和。那时对农事懵懵懂懂,不太清楚摘花之后还有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练染等多重工序。只记得夜晚伴着昏暗的灯光,母亲和姐姐在屋地盘腿而坐,把着纺车吱扭吱扭纺线,一手摇车,一手抻线,身子一俯一仰,手臂一送一张,仿佛节奏优美的舞蹈。是的,劳动是一种最美的舞蹈。遥想当年,当延安成千上万个纺车嗡嗡嗡响成一片的时候,和着黄河的涛声,奏响了最强劲的时代之音。

    如今已经几十年不穿棉衣了,但那种温暖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深深烙在生命中。而一想起棉花,就好像眼前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在大地上氤氲,驻留,气象万千,瑰丽无比。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 (1) 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合适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漾   裂   绽 B . 绽   裂   漾 C . 漾   绽   裂 D . 裂   漾   绽
    2. (2) 文章主要描绘了棉花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补充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棉花棵子的长势→棉花开花→→棉花挂桃→

    3. (3) 按照要求赏析下列的句子。

      ①白嫂嘻嘻笑着说,你可真疼你家男人哦。黑嫂呸了一口说,去你的呱哒哒。(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当延安成千上万个纺车嗡嗡嗡响成一片的时候,和着黄河的涛声,奏响了最强劲的时代之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画波浪线句子“花开得欢实,却几乎不被人理会欣赏,开得委屈”中“开得委屈”四字含义的理解。
    5. (5) 结合文章,请你分析选文以“地上的云朵”为标题有何作用。
  • 6. 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雍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打字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 (2) 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3. (3)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4. (4) 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两点建议。
  • 7. 阅读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子瞻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裳。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树林阴        翳:

      太守谁         谓:

      及其         既:

      而姑焉         寓: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 (3) 【甲】文的“太守之乐”和【乙】文的“子瞻之乐”分别指的是
    4. (4)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和子瞻两人的共同点。
三、写作(55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春生迎夏长,人来或人往,秋收送冬藏。我们每一个瞬间都在向上一个瞬间告别,告别以前的欢笑,以前的残缺。告别好以前的人,才能迎接之后的未知的人。

    请以“再见,亲爱的你”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